都市快报2015-12-30 09:58,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杭州童谣怎么写?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杭州童谣怎么写(杭州老底子的童谣你还记得多少)

杭州童谣怎么写

都市快报

2015-12-30 09:58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囡囡吃年糕,糖蘸蘸多吃块,盐蘸蘸少吃块,酱油蘸蘸没吃头……”

老杭州们一听到这首童谣,肯定会说,“这不是我们小辰光唱的嘛!”可是要说现在还记得多少这样的童谣,不少人会摇摇头,能唱出一两首已经很了不起了。而在和睦街道化纤社区,社工金琳和社区的大伯大妈们,已经收集了180多首老杭州童谣。

大巴车上小姑娘的《一只鸡》 全车人都跟着唱

金琳30岁出头,绍兴人,小时候也经常唱一些童谣,她来化纤社区工作之后,经常见到三四岁的孩子跑到社区,有模有样地用杭州话唱童谣。“2012年,社区组织居民外出搞活动,大巴车上,一个念小学的女孩很认真地唱了首《一只鸡》,车上的大伯大妈都跟着一起唱,大家都会的。后来,我就开始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收集。”

金琳先是在网上找,找到了30多首杭州童谣,2013年,通过街道帮助,还把收集的杭州童谣申报了拱墅区的非遗名录。“2014年,社区里退休的王菊花老师开始利用暑假时间,教孩子们唱童谣,莫干山路小学还专门编排了杭州童谣的节目,很多童谣都是之前网上没有的,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收集到的童谣一下子从30多首变成了60多首。”

今年1月,化纤社区举办了杭州童谣的创编大赛,居民不光贡献出老童谣,还新编了很多童谣,金琳收集的老杭州童谣一下子扩充到180多首,新编的童谣超过100首。

金琳说,童谣的收集过程中,最麻烦的还是翻译成文字,“我是绍兴人嘛,大伯大妈口述的童谣有些不懂的,我就用拼音记下来,再找人翻译。”

现在这些童谣已经做好了内容分类,主要以民间趣事、习俗为主,每条童谣有编号,以及文字整理、采录人的信息登记,共183首。

还有了两位童谣传唱人

化纤社区还确定了两位童谣的传唱人,一位就是68岁的王菊花老师,另一位是83岁的周连根大伯。

会唱童谣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偏偏选了这两人?

金琳说,他们会唱的童谣多,杭州话说得好,最关键教过孩子们唱童谣,教得很认真。

王菊花退休前是小学数学老师,从2014年开始,她每年暑假都在社区举办的暑假班里照顾孩子们。“现在的伢儿哦,杭州话都不会讲了,我孙子14岁,平时只说普通话,杭州话说得真当难听,我怕啊,再过几十年,杭州话就没的。”

王老师说,暑假班里几十个孩子都在读小学,她就趁着这个时间教孩子们唱童谣,其实主要是学杭州话。这个年龄的孩子唱起杭州话童谣来,感觉不要太好哦!

“我觉得,现在还是没有这个语言环境吧。你看,暑假班里学得很好的,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跳皮筋还要唱'橘子皮,香蕉皮,马儿花开儿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但很多孩子不是一个学校的,大家上学一分开,只有你一个人会说,边上的人都说普通话,也听不懂,她也就不再说了。”

周大伯也是童谣传唱人,一张嘴只能看到下面一颗牙齿。周大伯小时候家就住在清河坊,他的外婆、妈妈经常在他耳边唱童谣。“你看我哦,都80多岁了,社区里来贡献童谣的都是60多岁,有些童谣他们都不晓得,我就晓得。”周大伯说着害羞地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

说着,周大伯即兴来了一段:“'七月到,石板儿跳,知了儿叫,倒灶郎中坐八轿。'啥意思呢?七月份天热了,生病的人多了,最蹩脚的郎中都要8人大轿来抬,说明生意好。不过这个'倒灶'很难听的,我就改了,改成'桂花郎中',桂花在杭州话里也是贬义词,说明要出'乌花'了。”

周大伯还在尝试用手风琴配合童谣的演唱,“之前试过一次,效果不好,还想再改改,水平有待提高,哈哈。”

化纤社区整理的杭州童谣(摘选)——

1.杭州景点串烧

一线天,二凉亭,三郎庙,四眼井,五公山,六和塔,七星亭,八卦田,九里松,十(石)屋洞。

2.一只鸡

一只鸡,二会飞;三个铜板买了的,四川带来的;五颜六色的,骆驼背来的;七高八低的,爸爸买来的;九(酒)里浸过的,十(实)在没有的!骗骗伢儿的。

3.吃橘子

吃橘子,剥橘壳,橘壳拐了壁角落,不吃橘子不剥壳,橘壳不拐壁角落。

4.天上一天星

天上一天星,屋上一只鹰,楼上一盏灯,桌上一本经,地上一根针;捡起地上的针,收起桌子上的经,吹灭楼上的灯,赶走屋上的鹰,数数天上的星。

5.摇啊摇

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买条鱼来烧,头不熟,尾巴焦,盛在碗里吱吱叫。跳呀跳,还是跳到卖鱼桥。

6.月亮毛毛

月亮毛毛,要吃毛桃。毛桃有核,要吃百合。百合有心,要吃菜心。菜心有花,要吃胡瓜。胡瓜有籽,要吃鸡子。鸡子有壳,要吃菱角。菱角两头尖,一脚跨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