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时阴时晴的天气,淅淅沥沥的小雨,兴之所至就出来溜达一圈,我们一行人,撑着雨伞行走在平望古镇的小街狭弄内,这样的烟雨江南,这样的古老小镇,听着美女导游介绍一处处古建筑与景点,颇有古镇一日游的味道。

我们沿着运河,从司前街出发,登安德桥,穿南前街,上安民桥,过铺基弄,到河西街,最后走过护僧街,回到原地,在古镇上绕了一个有意思的圈儿。

别看镇小,地处江浙沪交通要塞,京杭古运河穿镇而过,且由于历史悠久,建镇已有650年,以前乃繁华富庶之地,自然留下一段段古老的历史文化印记。

(一)两座古桥

❖❖平望镇上有两座石拱古桥,皆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一南一北,遥遥相望,一叫安德桥,一叫安民桥,都有安居乐业之含义,也是这一带老百姓美好朴素的愿望。安德桥始建于唐朝,重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矗立在古运河与古荻塘河交界处;后者为明朝末年古桥,至今已有400多年。这两座桥,犹如两位弯着腰的老人,年年深情地俯视着身下的古运河,听潺潺流水,看世事沧桑,叹百年轮回。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1)

▲安德桥

以前运河穿镇而过,这两座石拱桥承载着千年水运之重任。如今这段黄金水道已经改道,古运河显得寂寞萧条,然千百年前,它的眼眸中,映照着多少船只经过,迎来送往,繁华热闹,盛极一时。站在高桥远眺,人家枕河,石埠贴水,舟船穿桥而过,吱呀吱呀的桨声里仿佛诉说着一段段船过平望的故事:

大历九年(774),一千两百年前,颜真卿和张志和,两位意趣相投的好朋友,乘着颜送给张的小小“蚱蜢舟”,乘船从湖州顺着荻塘河来到平望古运河畔的莺脰湖上,登上安德桥远眺,来到平波台上喝酒赏景。

一个下雪的冬天,南宋的杨万里,白天当他来到“小麦田田种,垂杨岸岸栽”的平望,穿过高高的安德桥,古运河上呈现一派热闹繁华之景:“画船如山水上奔,小船似鸭避湖滨。红旗清盖鸣钲处,都是迎来送往人。”

元朝的张观,经过平望,写下《过平望》一首,“驿路三千客,春风十里萍。逢山青未了,回首又长亭。”

为小镇人津津乐道的是两位皇帝的留下的诗,清朝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路过此地,好“到此一游”的他自然也少不了挥毫吟诗 “此间谁是相宜者,闻道前人有志和。”同时又留下一首《平望》诗:“景霁风微湖似镜,轻帆十里畅人心。楼台远近称吴望,老幼扶携渐越音。泽满鱼虾船作市,地多桑柘树成阴。吾民庶矣思藏富,惟有祈年志倍钦。”也许他想起了爷爷康熙的游船经过平望古运河时的情景: “锦缆无劳列彩艧,轻桡自爱倚船窗。勤民不惮舟行远,早又观风向浙江”(《入平望》)。

平望古运河一带以它柔媚旖旎的风光,神秘瑰丽的传说,引来无数文人墨客驻足观赏!平望的一位位过客从大桥下穿过,留下一首首优美的平望诗词,也见证着小镇的过往与历史。

(二)三条长弄

❖❖有桥必有路,小镇的一条条曲折幽深的弄堂伴随着人们平静安逸的生活。现代化商品房的兴起,原本小镇上纵横交错的一条条弄堂在快速消失。但运河之畔,秦家弄,吴家弄,王家弄等几条弄堂,虽有波及,但相对来说仍然保存较完整,仍有很多人家居住其间。所谓“曲径通幽”,不经意间,穿过那长长窄窄的弄堂,发现那里还保存着一间间古宅,有的历史悠久,已有百多年,雕花栏杆,落地长窗,斑驳的墙面,破损的门楼,静默无言,仿佛让我们闻到了旧时的气息,仿佛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生活着一群群喜怒哀乐的居民,这里曾经有过的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

秦家弄里的“秦东园”故居,是小镇上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前后共三进,现有大大小小房屋17间,秦氏先人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一二进为生活起居之所,第三进为“庆善堂”,前有天井,后有花园,因年代久远,园内的一棵棵古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有桂花、黄杨、紫薇等,据主人秦均天介绍,这里有很多品种珍贵的名木,数一数,至少不少于十棵,这么多参天古木,阴蔽四方,想来夏日这里定是避暑佳地。秦医生最津津乐道的是天井中的那棵桂花树,是先祖从日本引进的,每年花开,香飘古镇,且与本地桂花不同,花能结子,落下后能生根发芽。果不其然,花坛里,天井角落里,长着一棵棵桂花小树苗。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2)

▲秦家庆善堂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3)

▲秦家古井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4)

▲秦家古树

秦家是中医世家,家风淳朴,高超的医术,更有高尚的医德,常为当地人义诊,不计报酬,有口皆碑。秦老已八十多高龄,却在耄耋之年,仍不忘为老百姓看病服务,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义诊,造福百姓,德披乡邻,被评为“江苏好人”。宅如其人,这座古宅,清雅,高洁,朴素,低调,百多年来,经历风雨,仍然默默而执着地站立在运河之畔。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5)

▲秦均天老人

隔壁的王家弄与吴家弄,也是这般狭长幽深,天暗时伸手不见五指,需弯弯曲曲绕过好多小路,才能豁然开朗看到门楼与天井。

幸运的是,这里虽然已经大多是残垣断壁,但吴家弄仍保存着一座砖雕门楼,上书“业绍诗书”四字,虽然砖雕已经残破不全,但我们依稀可以想象这里原是书香门第,读书之风该有多么昌盛。据仍住在这里的吴氏后人吴一梓回忆,祖上曾是靠读书做官发家立业。据说,这里原有十三进房屋,如今只剩两进残墙漏屋;他曾看到过古宅里有三本族谱,可惜已经散失。这里,曾经生活着这么大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书香传家,这个家族当时该有多么热闹与兴盛。如今吴氏后人已各奔东西,大多已移居到台湾、美国等地,漂洋过海,后辈的事业也越发兴旺。王家弄呢,这里没找到王家的后代,我们也无从得知他们的故事。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6)

吴家弄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7)

吴家弄门楼

(三)四条小街

❖❖有弄必有街,小镇自古是交通重镇,经济发达之地,自然是商业繁华,街铺林立。小镇上有很多风味独特的小街,沿着古运河就有四条有名的古街,分别是司前街、南前街、河西街和护僧街。如今这些街道已因新镇的开发而显得门庭冷落,但仍有很多老居民生活在这一条条古街上。

司前街,紧邻古荻塘河,宋朝在街东侧建巡检司而得名,因是莺脰湖、运河、荻塘河三河交界处,水运便捷,是旧时镇上最繁华的一条街,今有安德桥、小九华寺、群乐旅社、徐宅等景点。小九华寺是近代高僧太虚法师的出家地,如今在江南一带名闻遐迩。群乐旅社不愧是带有西洋风情的民国建筑,回字形走廊,弧形车木楼梯,气派典雅。说起徐宅,不仅是八十年代电影《苏小小》、《白莲花》的取景拍摄地,更出名的是,明代冯梦龙《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戏曲中的“憨大照镜”的有趣故事,就发生在司前街的“徐宅”中。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8)

▲司前街石库门

南前街,对着安德桥,沿着古运河一路走来,处处有古迹,安德桥边的城隍庙,已不见踪影,但东面残留着一段高4米长68米的古老城墙,原为纪念李世民第十四子李明而建,建国后改为镇粮管所仓库,米市十分繁盛。北面是八慵园,是清代画家吴格所建,据园子后人退休老师吴绍基介绍说,这里曾是杨乃武小白菜从浙江解送进京住宿一晚的地方,也是国民党吴江县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会址,当时肖楚女、柳亚子等均出席会议。再往北走,沿着运河向东有条支流,为清代的风月场所——小娘浜,是明代名妓金兰的居住地,我们戏称它为“平望的秦淮河”。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9)

▲城隍庙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10)

▲小娘浜

沿着运河向北走,来到安民桥,往西穿过铺基弄与市河,来到河西街,街上保留着数条弄堂,河西街沿岸北端有百年老茶馆“平安茶馆”,南端有著名的国际大法官倪征日奥故居,倪老三岁时入住这里,度过了艰难的童年;1995年和2000年两次回过故乡,并在旧居前留影。紧挨着倪家旧居的是殷兆镛故居,殷乃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北京清华园内“水木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他亲笔对联。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11)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12)

▲倪征日奥旧居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13)

▲河西街林氏旧居

河西街继续往南,来到护僧街,这里与扇子街交界处曾有一座庙宇,不知发生过怎样感人的故事而有此名。如今庙无僧空,但护僧街的名字却世代流传。庙前曾有一座与安民桥形成南北对峙的石拱桥,当地人亲切地称其为南大桥,如今因为交通不便,已改成可通行汽车的一座水泥平桥,但桥边一人抱的古树仍然郁郁苍苍,街上的干家弄古民居相对完整。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14)

▲护僧街

作者:孙会芳

日本北海道京都的风景(换种方式逛平望)(15)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