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中西方思想交流更广更深,性别差异相关议题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阶级被热烈讨论。在各大社交网站上,部分网友认为性别平等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甚至通过打压男性权利使女性获得更多特权,这部分人一提到女权第一反应就是偏激、极端、矫枉过正。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女性依然处于被男性压制的状态,男性在大多数领域内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女性必须通过更激愤的手段才能被得到重视。那么我们国家的性别差异现状究竟如何呢?

性别差异始于出生

人的出生决定权在父母,父母的选择决定了他或者他能否来到这个世界,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统计公报》,2019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14:100高于国际正常标准,该指标意味着100个女婴出生对应着110个男婴出生,反映了重男轻女观念下人为干预造成男多女少。但与2010年117.94:100相比较,近十年男女出生性别比呈下降趋势,不同地区男女比例失调程度不同,重男轻女观念越重的地区,失调越严重,农村地区比城市严重。

性别失衡在哪些地区(性别差异存在于何处)(1)

不同教育阶段男女比例差异

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学前教育阶段,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和附设幼儿班)在园幼儿4656.4万人,女童2176.7(46.7%)万人,男童2479.7(53.3%)万人;男女童比例为114:100,大于出生人口性别比108:100,男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比女童大。而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2%;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接近100%,女童与男童无明显差距。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重为46.5%,近年来,该指标一直稳定在46.4%—46.6%之间。

高中阶段教育中女生比重继续提高。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有女生1865.4万人(47.4%),男生2070.0万人(52.6%),男女比例为111:100。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女生比重2018年为50.8%,男生49.2%。高等教育阶段。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8.1%,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为135.6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49.6%;普通本专科女生1487.4万人占52.5%;男生1345.7万人,占47.5%,男女比例为90:100,比高中阶段的男女比例小,女生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大学的人数比男生更多。

2010—2018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重情况

性别失衡在哪些地区(性别差异存在于何处)(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0—201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女生人数及所占比重情况

性别失衡在哪些地区(性别差异存在于何处)(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社会就业现况

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2018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7%,男性56.3%。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职位层级上,处于普通员工层级的男性占31%,女性46.3%,接近半数的女员工处于较低层级。在各级管理者中,女性占比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高管的位置上,男性中有9%处于高管岗位,女性中只有5%在担任高管。女性在职场中处于被领导地位,从而导限制了女性在职场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进一步影响薪酬水平。

在职位分布方面,性别属性较明显,女性职场人在职能类岗位的占比要明显多于男性,财务/会计/审计、人力资源、行政/后勤/文秘等职能类岗位基本被女性包揽,而技术性岗位男性占多数。在就业选择时,基于男女的刻板印象而产生了职业性别隔离现象。

从职场偏见与不公来看,58.25%的女性遭遇了“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27%的女性遭遇了“求职时,用人单位限制岗位性别”,8.02%的女性曾遭遇“职场性骚扰”,还有6.39%的女性曾遭遇“婚育阶段被调岗或降薪”,而遭遇这些不公的男性寥寥无几。这些偏见基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因素而非与工作能力。

政务参与程度

全国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协委员占比均达历史最高水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男代表2238名(占总数的75.1%),男女比例差异明显。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中有女委员440人,占委员总数的20.4%,男委员2156.9,占总数79.6%),女性从政的比例远低于男性。

历届全国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占比情况

性别失衡在哪些地区(性别差异存在于何处)(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婚恋市场

2018年,我国单身男性数量达3167万,仅从人数方面考虑,女性恋爱结婚的可选择性高于男性。而经济条件拮据、个人能力不足的男性在婚恋市场没有竞争力,而富裕与个人能力强的男性优势更大,出现两极分化。

再加上结婚必须有车、有房社会氛围的影响男性承受的经济压力大于女性。正因如此不婚主义者越来越多,2018年全国登记结婚1013.9万对,比上年下降4.6%。

而结婚只是另一段冒险旅程的开始,婚后的婆媳关系、生活习惯、生育观念、经济压力等问题绷紧了婚姻双方的神经,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女性的体能弱势,男性家暴的比例远大于女性,女性提起离婚诉讼请求的比例大于男性,离婚对数也在逐年上升

目前我国性别差异较为明显,追求性别平等不是追求性别特权搞性别对立,是破除固有束缚、障碍、偏见,这种刻板印象不论男女都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