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最爱拍摄的居然是夕阳,可能因为那是每天两点一线唯一会变化的风景吧。”

生活的痕迹就是有温度的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1)

因为疫情的爆发,很多人要么被隔离,要么也自动局限了活动范围,总之最常待的就是公司和家里。

生活要多单调有多单调。

网友不禁感慨:“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好怀念以前自由自在的日子。”

但是也有网友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就算是没有疫情,很多人的生活也都是两点一线:公司上班,回家睡觉。

让众多房奴背上巨款的房子,此时竟成了两点一线工具房。

大家仔细观察观察自己的生活,是否也像这些网友所说,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呢?

生活的痕迹就是有温度的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2)

就说二月底武汉疫情的时候,官方把流调图公布出来,一众武汉人都惊呆了——这群人的踪迹遍布武汉网红美食打卡地,这都不是流调图了,这是武汉旅游宣传图吧。

上大学后一直在武汉生活的朋友震惊发言:“我在武汉生活了这么多年,都没去全过这些地方。”

一直以来,朋友都对武汉很感兴趣,于是上大学的时候毅然选填了武汉的学校。

生活的痕迹就是有温度的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3)

但是,想要在一座城市定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为了能一直在武汉生活,还在上学期间,朋友便开始为房子操心,四处找兼职。

到毕业的时候终于攒出来一个首付。

但是同样的,也背负了上百万的房贷。

这些沉重的压力,让朋友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

他学的是计算机,毕业之后做的工资相对较高的程序员,相应的,工作强度也很大,而且作为一个程序员,加班是常事。

生活的痕迹就是有温度的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4)

之前网上说的,某微博程序员结婚当天加班,一点都不夸张,很多程序员的工作大多如此。

公司消息要及时响应,bug要及时检测,异常要及时处理,所以朋友平常一般不会出去游玩,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司度过。

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是洗漱、吃早饭、上班,忙起来就不知道今夕何夕,晚上回家之后也累得够呛,就算是稍有娱乐,也是抱着手机刷刷视频,看会儿小说。

他为之奋斗的房子,在此时此刻仿佛成了工具一般的存在,只是提供一个睡觉的地方。

有些时候,朋友也会回想起他来到武汉这座城市的初衷。

难道真的就是想过这种两点一线,除了回家睡觉,就是在公司干活的生活吗?

生活的痕迹就是有温度的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5)

说真的,这种生活,在哪里不能过。

只不过是环境不同,工作不同。

明明他当初选择留下来,是因为热爱武汉这座城市,想在这座城市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生活的痕迹就是有温度的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6)

然而,其实很多人都把生活过成了这样。

不知从何时起,生活逐渐变得单调,变成两点一线。

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类似的生活,可谓麻木。

尤其是疫情出现之后,很多娱乐场地更是门可罗雀,谁都不想出事,下了班就赶紧回家。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家当成了“两点一线工具房”,房子不再是“家”,只是个睡觉的旅馆。

有网友说,她在小区住了一年,连邻居是谁都不知道,也没和谁说过话,因为大家都是回了家就闷在房间,很少有人出来。

生活的痕迹就是有温度的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7)

当然,也有网友觉着这样的生活太过乏味,想要出门活动活动,但是出门一看,小区也都是高楼林立。

想打打羽毛球只能在路边上,还很影响来来往往的行人;想跑步也只能在附近跑跑,可活动范围不大,而且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而且,总是一个人。

也就越来越不想出门活动了,要么待在公司加班,要么窝在房间里。

所谓的“家”,真的只成了“工具”。

我们都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生活的痕迹就是有温度的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8)

我们都住在钢筋水泥的钢铁森林,越往市中心,越是这样,这是很难改变的事。

生活的痕迹就是有温度的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9)

但不是不能改变的事。

即便是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我们也仍然可以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房子不止是“工具”,还是我们的“家”。

大家完全可以放下手机,按照自己的喜好装扮一下房子,让自己更有归属感;也可以学学做饭,体验一下美食的乐趣;或者打开窗户,看看楼下,我想楼下应该会有不少老人家和孩子在晒太阳、玩游戏;甚至你可以走出房门,去认识一下邻居,分享一些美食,一来二去,总会熟识。

虽然我们的生活逐渐变成“两点一线”,但是生活不止是两点一线。

-END-

作者:唐肆的唐

编辑:老路

#两点一线工具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