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丽的大别山南麓, 有一碧波荡漾的人工湖— 花凉亭水库。这是座总库容为2 3.9 8 亿立方米, 居安徽省第三位的大型水库,它特殊的粘土心墙砂壳碾压坝型,在全国大型水库中, 也是罕见的。

花凉亭水库从设计施工, 到发挥各项效益, 曾几上几下, 经历了3 0 余年的风风雨雨. 可以说, 它处处都留下了时代的痕迹。今天回忆它的建设过程, 总结它的经验教训, 对我们今后的建设事业, 或许有所裨益。

安徽安庆太湖县花凉亭水库(安徽省太湖县花凉亭水库是如何建成的)(1)

从勘测设计到正式开工,走过了七年的历程

新中国刚一诞生, 解放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去, 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就把水利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毛泽东主席先后发出了治理淮河和海河的伟大号召。1 9 5 1 年, 安庆专区开始查勘皖河.勘察队经过调查研究, 认为要想彻底根治年年闹水灾的皖河, 就必须在它的最大支流长河上游建造一座山谷水库, 以迟滞洪水。

长河, 又称太湖水, 主河道全长13 7 公里, 流域面积2 5 0 0.6 平方公里。1 954 年4 月, 安徽省水利厅在《皖河全流域查勘报告》中, 正式提出了建造花凉亭水库的建议。1 9 5 年1 月6 0 , 集滁皖水流域规划组勘测队选定了水库大坝轴线一一南起花凉亭山头, 北接吉家屋山岗, 此处山谷狭窄, 河床底宽仅20 0米, 地质结构主要是变质岩, 岩性致密、坚硬, 抗压强度大. 坝址附近, 土、沙、石料储量十分丰富,并且多沿长河两岸分布, 运输方便, 是建造粘土沙壳拦拱坝理想的地方。

1 9 58 年5 月, 安徽省水电厅勘察设计院完成了花凉亭水库的工程设计。同年8 月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批准了花凉亭水库的建设计划。不久, 省建筑厅便成立了花凉亭工程局。8 月中旬, 水库工程正开工。

安徽安庆太湖县花凉亭水库(安徽省太湖县花凉亭水库是如何建成的)(2)

建设者们为水利事业奉献了智慧、汗水和生命

建库初期, 由于各种材料紧张, 施工机械短缺, 施工人员仅靠一些简陋的工具手工操作, 功效极低, 质量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局开展了技术革新和科学试验活动。工程局围绕“ 运输、上坝、碾压” 3 个项目, 号召大家献计献策, 联合攻关. 经过努力, 终于制成柴油机车8 台, 机车以木作轨,每台拖重车40 部, 代替劳力2.56万人。同时, 他们还制成木斗车1 7 1 6辆, 采沙船几十艘。

这些大型机具投入使用后, 增大了运输能力, 提高了工效, 随着坝面逐日增高, 为解决上坝难的问题, 他们以木代钢, 造大、中、小皮带机39 台, 采用多头散砂的办法, 不但消除了人力挑抬爬坡的现象, 而且提高工效12 2 %。经过多次试制和革新, 他们用白口铁浇筑成重达13 吨的拼装式双联羊足碾4 台,7 吨的铁制7 轮平辗4 台, 这样, 因人工行峨碾压不及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了。经过以上这些技术革新, 每天完成土砂方的最高量由过去的3 8 0 0 立方米, 猛增到1 0 0 00 立方米。

从淮委来的建设者们, 把淮委的艰苦奋斗精神带到了花凉亭水库建设工地。他们住的是爬地虎草棚, 老虎、豹子和狼常来“ 参观” ,他们就曾在草棚前打死过豹子。那时正是我国3 年自然灾害时期, 粮食匾乏, 干部每月18 斤, 工人每月也只2 斤, 肚子饱时少, 饿时多,尽管这样, 他们的劳动热情丝毫未减, 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 个小时以上。有一对同在工地上的年青夫妻, 因上班时间错落不一, 硬是过了1 2 年的牛郎织女生活。还有一位工人, 因修皮带机3 天3 夜未睡, 早上端着一碗稀饭, 喝着喝着便睡着了, 稀饭泼了一身也不知道。1 9 5 9年6 月, 天下大雨, 引河奎高水位达51.04 米, 大坝出现险情。广播喇叭播这一消息以后, 所有职工连同妻儿, 即刻奔上大坝, 不少人仅穿一条裤权, 冒雨搬运沙袋、竹笼, 护坡抢险, 奋战60 多个小时,终于化险为夷。

工人同志是革命加拼命。领导千部也是拼命干革命。安徽省副省长兼省基建厅长张柞荫曾多次来水库指导工作, 他每次来到工地, 总是衣服一脱, 便和工人们一起抬筐运土, 一抬就半天。吃饭时自己拿着碗排队买饭, 和干部工人一道,边吃边谈。1 9 5 9 年初春, 天气乍暖还寒, 为使引河安全渡汛, 工程局长兼党委书记李永桂, 脱去棉衣,仅穿一条裤头, 带头跳入水中, 测量引河流量; 总工程师马良骥, 虽然年老体弱,但每天都要拄着拐杖, 一步一喘地爬上大坝, 现场指导施工. 副总工程师姚武训, 整日在工地上奔忙, 哪里出现问题哪里都有他,结果因劳累过度,倒在皮带机上,以身殉职。

为了祖国的水利建设事业, 从1 9 5 8 年到1 9 6 2 年, 花凉亭工程局的干部、工人中, 共有78 人献出了生命, 长眠在水库两边的青山上。

由于全体建设者的努力, 水库工程进展速度快, 1 959 年9 月12日, 一级抒堤合垅, 奔腾不息的长河水, 终于被拦腰斩断, 峻峻绵亘的大别山中, 从此嵌进了一颗明珠. 1 9 6 0 年4 月, 引河段坝体已与河床持平, 拦河坝全段均衡填筑上升。

1 9 6 2 年6 月, 安徽省政府决定花凉亭水利工程停工缓建。此时,大坝心墙已筑到86 米高程, 心墙上游坝体按设计断面已达到91 米, 上游面石护坡也达到8 米高程。工程停建后, 大部分人员开赴溟史杭灌区和泥湾水库建设工地, 留守人员的任务是护坝保库, 开挖溢洪道和太徐(大湖— 徐桥) 渠道。

19 7 0 年10 月,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批准花凉亭水库复工续建。翌年1 月, 太湖、宿松、潜山、怀宁、望江5 县共1 万余民工开赴工地, 开始拦河坝下游砂壳填筑。1 9 76 年10 月, 拦河坝填筑到顶, 主体工程全部结束。大坝的最大坝高57 米, 坝顶高程9 8.5 米,防浪墙顶高程9 9.9 米, 坝顶宽8米, 长570 米。

至此, 大坝工程累计完成土沙方421 万立方米, 石方97 万立方米, 混凝土3.84 万立方米, 使用钢材2 7 2 9 吨,水泥1 1020 吨,木材2 1 3 1 5 立方米, 总投资9 4 4 2.1 万元。

在填筑大坝的同时, 水库的几项配套枢纽工程也先后完成;1 959年, 洞径7.5 米的发电隧洞全断面扩大完成; 1 9 7 9 年, 最大溢洪量为8 2 1 0 立方米/ 秒的溢洪道完成。1 9 8 0 年, 洞径8 米的泄洪隧洞正式泄洪。

花凉亭水库下游保护范围19 3.1 平方公里, 耕地1 0 万亩,人口9 8 万。从1 9 6 0 年6 月开始蓄水, 至1 9 9 6 年止,36 年共拦蓄洪水10 3 次, 入库流量2 0 0 0 立方米/ 秒以上的达31 次, 经水库调蓄后最大泄量为6 24 立方米/ 秒。其中,1 9 69 年洪水洪峰流量为54 7 4 立方米/ 秒,1 9 8 3 年洪水洪峰流量为7 7 8 4立方米/ 秒。这两次洪水, 如不经水库拦蓄, 太湖和怀宁两县城以及整个皖河好区, 将会淹没。36 年来, 花凉亭水库防洪给国家创造的经济效益共达21.01 亿元。

安徽安庆太湖县花凉亭水库(安徽省太湖县花凉亭水库是如何建成的)(3)

为了下游上百万人的安宁, 库区六万农民挥泪诀别家园

花凉亭水库建成拦洪后, 皖河再也不惹事生非了, 它下游的百万人民再也不用去逃水荒了, 过上了安宁富裕的日子。

但是, 水库下游的安宁, 却是以库区17 个乡81 个村6 11 2 4 人的巨大损失换来的。

这里, 有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延续的7 3 6 0 5亩肥美的耕地, 有他们世世代代生于斯、死于斯的5 4 2 7 8 间老屋。可是, 为了祖国的水利建设事业, 为了下游同胞的长治久安, 他们必须诀别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通情达理的库区人民, 洒泪告别了祖宗的坟全后, 开始了迁居。

花凉亭水库的移民安置工作, 采取了两种办法, 这就是外迁安置和上靠安置。 外迁安置分3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 9 5 9 年i 月至1 9 6 0年底。当时的政策是“ 有亲投亲,有友靠友,库外无亲无友的则由政府统一安排” 。6 0 米高程以下的居民, 必须全部外迁。绝大多数移民是由政府统一安排在太湖县境内,迁移时“ 撤社不撤队, 整队迁移” ,以利于移居后组织生产。这一阶段迁移1 9 1 1 5 人。

第二阶段迁移是1 9 6 7 年至1 9 6 9年。1 9 6 7 年5 月, 安庆地区革命委员会, 为保证花凉亭水库灌区用水, 决定提高汛限水位, 凡居住在75 米水位线下的居民全得迁移, 这样就有2 7 6 4 人需要搬迁。这些人中, 有1 0 0 0 人迁至望江县章湖、连州、沟口3 个公社, 其余1 7 6 4 人或置、或下迁贩区、或迁至套口农场。

第三阶段的迁移是1 9 7 7 年至今, 移民主要安排在城郊南门沙滩,改沙造田建立新家园。计划安置1 0 0 0 人, 现已安置2 24 人, 目前这项移民工作仍在继续。

这3个阶段, 共外迁移民2 3 0 7 4 人, 迁居地遍及北京、上海、黑龙江、新疆、江西、浙江、四川、河南、湖北9 省市及本省34 个县市。

上靠, 是指就地往高处迁移。上靠安置亦有自动上靠和统一上靠两种情况。移民之初, 一部分家在低水位的居民, 因故土难舍, 害怕远迁, 便移低就高, 靠到95 米高程以上盖屋定居, 以捕鱼和耕种水俺区内暂剩的土地为生。统一安置上靠则分为两个时期, 1 9 6 4 年至1 9 6 6年, 与外迁移民一样, 强调以生产队为单位, 整队上靠; 1 9 7 3 年至1 9 7 9 年, 县里制定的政策是: “ 就地建设, 多靠少迁, 多移山, 少移民” 的政策。这两个时期, 共上靠安置2 1 1 9 0 人。

30 多年来, 党和政府考虑到库区上靠移民人多地少( 人均3 分地) 的困难, 一次又一次地下拨移民经费, 一次又一次地捐赠财物。但这种“ 输血” 式帮助的结果却仍然是“ 贫血” 。1 9 8 3 年, 库区人均年收入仅68 元1 19 83 年12 月, 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 制定了“ 面向山水资源, 调整产业结构, 努力发展生产, 就地开发安置” 的方针和“ 生产上扶持, 生活上补助, 负担上减轻, 税收上照顾, 技术上支持, 政策上放宽”6 项特殊措施。库区的人民, 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重新衡估自己的力量, 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安徽安庆太湖县花凉亭水库(安徽省太湖县花凉亭水库是如何建成的)(4)

集防洪、灌溉、发电、运输、养殖和旅游为一体的花凉亭水库, 成为皖西南一颗闪光的明珠

大别山的水, 在花凉亭醋而为湖, 灌溉了太湖、望江、宿松、怀宁4 县“ 个乡镇103.3 万亩的庄稼。

地处皖西南丘陵区的太、宿、望、怀4 县, 干早发生年次频繁,而且危害严重。据史料记载: 自元朝元统二年( 1 3 3 4 年) 至清朝宣统元年( 1 9 09 年), 共发生大旱28 年次, 民国年间的1 9 3 3 年至1 9 4 9年, 共发生特大早灾5 年次, 新中国成立后, 该地区共发生大早灾1次。

1 9 5 4 年, 治淮委员会勘测设计院在《巢滁皖流域规划报告初稿》中, 提出了利用花凉亭水库发电尾水兴建徐( 桥) 鸦( 滩) 灌区的方案。该方案规划在江扩乡叶新坂附近建低坝, 塑水位35 米, 设抽水站, 扬程8 米, 灌溉徐桥、老鸦滩一带48.3 万亩耕地. 从此, 水库灌区建设拉开了序幕。

灌区建设共分3 个阶段:1 9 5 8 年7 月至1 9 61 年春为第一阶段。1958年7 月, 太湖县在龙山宫筑坝拦水, 傍山开挖出一条长14公里的抗旱沟, 并且在古路河架设一座木质渡糟, 引水灌溉雷家湾、大岭头等地耕地。19 59 年1 月, 安庆地委决定以这条抗早沟为基础,开挖太望新河。因望江、宿松、怀宁3 县段民工开工不久即停工, 太望新河无法开通, 太湖县决定开挖太(湖) 徐( 桥) 渠道。后因自然灾害, 民工不得温饱而停工。此时共完成土石方15 7 万立方米,36公里渠道已具雏型, 但不能通水。

1 9 6 1 年冬至1 9 7 0 年底为灌区建设的第二阶段。其时, 因花凉亭水库大坝工程停工缓建, 省水利厅决定投资兴建西灌区, 由花凉亭水电站工程指挥部前身即花凉亭工程(局) 承担施工任务。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至1 9 5 年底6 , 完成滚水坝第一期工程, 建成渠首进水闸、冲沙闸、龙潭湖泄洪闸, 虎形潭、双庙湖、汪园渡槽, 夏家湖倒虹吸, 刘家湾隧洞等建筑物。1 9 7 1年底, 总干渠开通。

1 9 7 1 冬至今为第三阶段。1 9 6 6年大早, 渠道通水的地区, 旱年无灾, 未通水地区群众纷纷要求开通渠道通水。1 9 7 1 年冬, 4 县民工6万余人扩建总干渠, 望江南、北分干渠和太宿、太怀分干渠也相继开通。各地的支渠则由受益群众自己开挖, 不断扩展、延伸, 逐渐形成了渠道网络。

经过以上3 个阶段共29 年的艰苦努力, 终于建成了继澳史杭灌区之后的安徽省又一大型自流引水灌区。灌区有总干渠1 条, 全长37.6公里. 分千渠搜条, 总长为15. 9公里. 灌溉面积千亩以上的支渠全长5 2 12.5 公里。

花凉亭水库灌区, 从开始建设到1 9 8 7 年底, 共完成土石方3 0 0 2万立方米,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5·13 万立方米, 砌石29.5 万立方米。国家投资5 0 5 4.4 万元, 群众投人4 00 0 多万个劳动日。

总干渠于1 9 6 0 年8 月第一次引水。自1 9 66 年至1 9 9 6 年, 灌区从水库累计引进水量90.06 亿立方米, 总灌溉面积1 16736 万亩, 增产粮食52.49 亿斤。

花凉亭水库最初规划是以发电、防洪为主, 结合灌溉。以后由于设计的防洪水量的沿变和库区移民问题, 遂改为以防洪、灌溉为主, 结合发电、航运和养殖。

花凉亭水电站为坝后式, 1 9 5 9年开始施工,1 9 8 1 年有两台机组先后并网发电, 1 9 8 7 年又有两台机组并网发电。到1 9 9 6 年底, 累计发电1 08 79 8.62 万千瓦时. 主要供应皖西南的安庆、铜陵两工业城市和太湖、宿松、怀宁、岳西、铜陵、贵池等5 县的工业、农村排灌和居民生活用电。

1 9 6 0 年, 水库拦洪后, 便开始了水上客货运输。近年来, 花凉亭水上运输发展很快, 国家、集体和个人共有大小船只3 0 余艘, 近2 0 0 0 吨位, 年货运量近30 万吨, 并且有时速达百公里的水上快艇。已先后建起大坝、寺前、牛镇等码头, 每天往返旅客超过千人次。

1 9 7 2 年, 太湖县在花凉亭建立了水产养殖场, 大量放养了链、编、青、草、鲤、卿、编纺等鱼类。从1973年起开始捕捞,至1983年共捕鲜鱼482.5万公斤,被誉为“安徽省大水面养鱼的一朵大红花”。

花凉亭水库这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目前仍是在建项目,但它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防洪、灌溉、发电、运输和养殖等效益。同时,也为这一地区提供了美丽的湖泊水景:水岸四周群山环抱,草木葱笼;湖岸曲折峭拔,港深湾多;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大小高低,相映成趣;湖面辽阔,碧水青山,波光粼粼,机帆点点,气象万千。为这一地区的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最近,安徽省建设厅已正式批准了《花凉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这颗皖西南的明珠,必然熠熠生辉,大放异彩。

本文作者 | 张文鹏 张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