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1)

张公圣君信仰盛行

张公圣君信仰是流行福建的福州、莆田地区及闽北的南平,闽南的泉州、漳州和闽西三明、龙岩部分地区的民间信仰。如莆田有黑脸的张公圣君,一般与朱将军一起供奉。张公圣君,监雷御史,五雷法主,荡魔将军、张圣君,张圣公、张圣者、法主公,俗称张公,为福建省福州,莆仙一带汉族民间所笃信的神明之一,因他的悬壶济世,一般道士都会祭拜。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2)

张公圣君是宋代闽中地区平民社会中产生的民间信仰人物。其信仰不仅历史悠久,流行闽台,而且至今还在发展、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与一些民间信仰不同的是,该信仰主要流行于平民阶层,是唐宋间造神运动的缩影,其信仰传说内容丰富,极富劳动人民朴实慧厚的情感,并有宜扬劝善和助人的社会积极意义,而且该信仰还与道教闾山一派关系密切,产生出融合佛道文化特征, 与百姓社会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成为一种流行闽台两岸特有的信仰文化。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3)

张公圣君生平

张公圣君出生于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据永泰月洲《张姓族谱》记载,张圣君为迁闽始祖张睦次子张赓第六代孙。张赓为张睦次子,与父于唐末随河南固始王潮入闽,后事王审知,官御史中函,继事其子王鳞。嗣后国事日非,朝纲混乱,与兄张膺携家避知己于永泰月洲。据《月洲张氏族谱》所载行序,张圣君为賡公第五代孙居仕之子。根据盘谷道坛传说,张圣君四岁丧父,随母至盘谷为寄子,因此,盘谷及其离村一公里的方壶山成为张圣君童年至青年时代放牧、砍樵及业锄柄的地方。其所记出生时间为北宋天圣二年(1024),这是迄今为止记述张圣君最早年代的文献资料,也是张圣君唯一载于族谱的资料。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4)

张公圣君信仰圈的不同

张圣君信仰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即其信仰不仅限于一人一事,随着不同地域、方言、社区的变化,各地都将张圣君信仰与本地同类型的信仰人物相组合,形成了由张圣君信仰为核心的,并加入不同信仰人物组成的许许多多的信仰圈(或称信仰群)。如在福州地区张圣君信仰圈是以“张萧连”三位信仰人物组成,萧公是蜀人,各地都供奉此人,而连公相传是古田人,到了德化,张圣君信仰的搭档人物起了变化,加入了当地信仰人物章公(名朗庆),而将不熟悉的连公删去,而与德化毗邻的永春、安溪,当地又将本籍信仰人物的黄公(惠胜)取代章公,成为“张萧黄”之组合;同属闽南语地区的漳平,对陌生的黄公、章公都未认可,而将漳州人最崇奉的民间神吴公(名夲,又称保生大帝)加入三神班;至于闽北的南平各地,其最后一位为饶公(饶松)或刘公(名志达)。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5)

而莆田则另有选择,其增入者为朱公(名籍不详),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可见,各地的张圣君信仰,都是一个大的信仰构架下又有各自的选择,显出强烈的民间的地域性特征,从而产生许多同中存异、丰富多样的信仰文化圈来。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6)

张公圣君传说

在历代的张圣君信仰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见义勇为。勇敢斗妖。乐善好施,勤劳智慧的故事。有张圣君事迹的《盘洲文集》中有洪适为其叔洪昕写的墓志铭中,介绍了一件张圣君见义勇为,勇斗地方恶势力的事。铭文中说到这位张圣者:“扶携董稚, 丐庇澡雪,至喝殆道上无退心。”一日在建州大中寺建设工地上,有“恶少年扳名伍中,潜有不逞谋它。在位者犹豫福祸,茹不敢宜。”此时张圣君“斧其杖,迎刃而碎”,使“感者始靖”,最后协助地方告到官府,这些暴徒被“验治抵法”使得地方得以安宁。

在永泰民间,还有一些张圣君救治病人的故事。如“九驴十八挑”,讲的就是张圣君在路过尤溪蓬峰桥地方时,发现一座茅屋中的夫妻正为急病垂危中唯一的儿子无可奈何、嚎啕大哭之际,张圣君知情后,二话不说,为救患者急忙上山采药,终于从病魔手中夺回幼小的生命。故事还讲到这位病童长大后,进入仕途,将他积攒下来的银子,以九头驴子、十八个挑夫运到方壶岩报答张圣君。后来发现张圣君已仙逝,而用这些银子盖起了方壶寺。故事描述了张圣君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精神。

在仙游、永泰民间还有张圣君见两县交界的大山中,缺乏一条行人道, 两地百姓于荆丛中的羊肠小道上挣扎,十分的劳累和不便。张圣君察民苦情,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开出一条有3400多级台阶的石铺路,人称古寨岭,给百姓带去许多方便,所以张圣君与古寨岭的名字-直为民间传扬。至于张圣君为仙游、建宁、闽清各地建桥及斩妖的传说很多。不仅体现古代劳动人民勇敢顽强的与大自然斗争的精神,而且也体现先民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善良朴素的情感和美德。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7)

黑脸张公圣君

因为张圣真君与五通鬼打斗,由于寡不敌众,躲进一个山洞里,被众鬼连续烧了七天七夜,以致面目熏黑。 五通”奔出,塞住洞口,点起阴火焚烧,欲将真人烧死。真人禁锢于洞,听到洞外“五通”与群魔在狂欢庆贺,分食红龟粿(一种乌龟形象的点心,内馅多为甜豆沙,多为祭祀神明、节日时的应景食物),真人饥肠辘辘,无力作法,遂喃喃自语:“火烟熏不死我,就怕被红龟粿粘到身上,必然丧命。”“五通”信以为真,就把红龟粿全部丢进洞内,想粘死真人。真人遂大得于红龟粿,饱餐一顿后,念起真言,请出萧、章两个结义兄弟前来助战。萧真人、章真人一至,大杀鬼卒,打破洞口。张真人遂出洞,又与五通大斗法一次。故中国民间传说,祭祀法主公最好的供品,就是红龟粿。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8)

莆田张公信仰宫庙

山区以大洋莆田瑞云山永兴岩张圣君祖庙最为出名。又有莆田荔城区新度镇锦墩村张公圣君回娘家出巡佈福民俗等。涵江白塘镇江村寿山宫蹈火也是非常有名。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9)

涵江白塘镇江村寿山宫蹈火(图片来源莆仙网)

忠门镇柳厝村的通济宫,创建于明代,原先名“砻头社”,俗称“相安宫”。倭寇入侵时,遭到破坏,尔后复修。民国32年(1943)易名为“通济堂”。2002年重修扩建,改为“通济宫”,主神田公元帅,还有供奉张公圣君、司马圣王、都天元帅以及观音、三一教主和天上圣母等神像,是一座奉祀多种神祇的宫殿。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10)

赤溪龙山宫主殿供奉“张公圣君”“王公二使”“吉祥马驾”等金身。宫里有宫公主持,香火不断,便利民众。张公大发慈悲,广施符水丹药,人们又称张公为法主公。法主公神威显赫,保境安民,炉下弟子广受恩泽,邪祟敛迹,疫病不生。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11)

寿山宫(莆田小鱼网)

仙游县大济镇龙坂双桂岩供奉的是张公圣君,是一位保佑民间风调雨顺的神仙,有监雷御史、五雷法主、荡魔将军等称号,俗称张公。他学道成仙,能呼风唤雨,除妖降魔,为民治病,被明正德皇帝敕封为"法主神号"。

西天尾镇龙山村龙山宫,始建于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重建于1989年。龙山宫现为龙山七境总宫,分为前殿与后殿。前厅主祀天上圣母,陪祀齐天大圣、吴圣天妃、陈氏真人、张公圣君、马洋圣君、法主仙妃、欧式夫人、虎斑大人、文赖元帅。后厅主祀观音大士,陪祀韦陀、伽蓝。龙山宫旁边还有善圣堂、飞仙岩,主祀释迦牟尼、玉皇至尊、德理师父、何氏九仙。

西天尾镇西湖村(或西吴村)的会庆堂位于望江里与永丰里交界处,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重建于1982年。当地称会庆堂为西湖宫,主祀张公圣君,陪祀慈济真君、天上圣母、都天元帅、吉祥大将、马中军、福德正神、东使者、西使者。另有一些附属庙宇在会庆堂周围,包括碧云殿、红云殿、平天祠。碧云殿主祀玉皇大帝,陪祀南斗星君、北斗星君。红云殿主祀玄天上帝,陪祀三官大帝、正一王灵官。平天祠主祀三一教主。

在莆田山区、平原、沿海一些村落的宫社、庙宇中都有奉祀张公圣君。农历七月廿三是张公诞辰,这一天,城厢区常太镇顶坑村的常丰宫都会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当地群众以民间最高礼仪敬奉纪念张公圣君。听老一辈的人说,常丰宫的主庙菩萨“张公圣君”原先是在洋边村。“张公圣君”神像为黑脸,披发仗剑,环眼怒目,赤足踏风火轮,颈腰间缠一大红蛇,威风凛凛。据说,张公在该村“安家落户”后,村里一直风调雨顺,保境安民。

村民都很虔诚地供奉,常丰宫香火一直鼎盛,前来进香谒祖的信众很多,特别是每年农历七月廿三,更是人山人海。当天,在顶坑村,村民们按照礼俗,早早地备好供奉祭品:茶、酒、饭、糕饼、贡银、香烛、“五果六斋”(五果即苹果、梨子、香蕉、橘子、龙眼,六斋即香菇、金针菜、花生仁、紫菜、红枣、豆腐干)、“三味礼”( 猪肉、白粿、豆腐干)等。随后,纷纷挑着来到常丰宫,焚香膜拜宫中主祀“张公圣君”神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除祭祀烧香外,重要的活动要数请戏酬神。当天,在常丰宫前的戏台上,连续三天汇演莆仙戏,村民们放下手中的农活,汇集到宫前看戏,整个山村沉浸在节日喜庆的和谐气氛中。

元宵节怎样拜灶君(闽台张公圣君信仰)(12)

镇前村福山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