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权和相权博弈,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很多王朝普遍存在的情况。加强君主专制的同时,又要更好的运转,必然在收权的同时要放权,所以就是把握尺度的问题,可偏偏就是这个尺度难以把握。

三国蜀国有几个丞相(都说司徒和丞相是同一官职)(1)

一代名相诸葛亮

一般认为丞相是百官之首,大权在握,是皇帝重点笼络的对象,也是重点打压的对象。西汉初年丞相分左右,西汉末年,干脆把丞相改为大司徒。东汉沿袭下来,只是把大司徒的大去掉了而已。如此说来,司徒就是丞相。

有没有丞相和司徒并存的情况?秦和两汉时期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三国时期蜀国出现过。

三国蜀国有几个丞相(都说司徒和丞相是同一官职)(2)

刘备与诸葛亮诠释“如鱼得水”的境界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总领百官。诸葛亮成为蜀国第一任,其实也是唯一一位丞相。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途中去世,他死后,蜀国没有再设立过丞相的职位。继任的首席辅政大臣蒋琬官至大将军、大司马,但没有做过丞相。

有意思的是蜀国同时出现过司徒。担任司徒的人是许靖。刘备称帝的当年,任命许靖为司徒,进入三公之列。由于蜀国没有司空和太尉,许靖作为三公尤其显眼,很是尊贵。那么许靖是何许人?

三国蜀国有几个丞相(都说司徒和丞相是同一官职)(3)

华而不实的许靖,官职很高

许靖,字文休,汝南人。从地域上看,他是中原人士,为什么会到蜀地?都是因为乱世,他从中原,到江东,再到交州,后来到益州任官,刘备夺取益州后,他成了刘备的臣子。许靖才能未必出众,但是他的声名远扬。他有一个堂弟许邵,善于品评人物,很像预言家,他推断一个人,往往多年之后,非常准确。许靖在品评人物方面也有一套,故而和许邵早早成名,但二人关系并不好。

三国蜀国有几个丞相(都说司徒和丞相是同一官职)(4)

法正主张给许靖高官职位

刘备占据益州后,接受了法正的建议,花大力气与益州豪强和解,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刘备娶了刘璋的嫂子,寡妇吴氏为妻,另一个是尊崇许靖。按照法正的说法,许靖是有名无实的人,可以用做门面。刘备称王后,许靖成为太傅,刘备称帝后,许靖成为司徒。

司徒和丞相并立,到底是刘备不懂官制,还是闹了个历史的乌龙?

前面提到,由于蜀国本小,很多高层官员职位并没有设立,设立了的也不常设。原因很简单,设立官职,就必须给权力和待遇,涉及到俸禄、爵位、封地等方面,养高官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许靖之前已经是王太傅了,如果仍是太傅,名义上高过诸葛亮,对于刘备确立诸葛亮第一臣子的地位是种妨碍。怎么办?给个三公职位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为什么不给司空或太尉职位?这只有问刘备了,总之刘备自有其考虑,他把握的尺度是,既要把许靖当成菩萨供起来,又不能让他拥有太大权力,更不能产生对诸葛亮的掣肘。

三国蜀国有几个丞相(都说司徒和丞相是同一官职)(5)

曹操和曹丕也做过丞相

刘备想效法的是西汉的体制,虽然东汉丞相变成了三公之一的司徒,权力也大大受限,但刘备学习西汉设立丞相职位,同时学习东汉设立司徒,变成荣誉性质,这样就两不冲突,无疑解决了问题。

插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