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春秋时期我国建立水军以后,建造战船就成为造船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历代政权都设立官方的造船工厂来制造战船。战船主要用来作战,因此它的性能要求跟民用船只不同,更注重的是坚固和快速,进退便捷,因此也形成了一套战船设计和制造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帆橹轻便为上”。在这思想的指导下,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新型的优良战船就不断地产生出来。

古代战船与现代战船的对比 蒙冲到明清的特种战船(1)

古代水军编队图

科学技术是有继承性的,特别是在古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缓慢,继承性就更加明显,一种器械发明以后可能沿袭几百年,甚至一两千年。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生产技术不断有所进步,使沿袭的器物有所改进,但是变化是很少的。战船也是这样,有不少重要的船舰是历代沿袭的。同时,科学技术又在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新。因此,在时代的推移中,又有新型的战船创造出来,被后世沿袭下去。

一、汉代战船的著名船型及功能

在汉代的水军中,主要战船除楼船外,还几种著名的船型,如:“蒙冲”,以及“斗舰”“走舸”等,并且被后代所沿袭。蒙冲是一种主力战斗舰,它用生牛革蒙住船背,以冲突敌方舰队而得名。船舷两侧开有棹孔,桨从棹孔伸入水中,战士在舱里划桨,敌人的矢石打不中,保证船只能够在战斗中行驶。甲板上舱室的前后左右都开有孔洞,可以使用弓弩和长矛来进攻敌方。蒙冲一般不用大船,要求“务在捷速,乘人之不备”,突袭敌军以制胜。

古代战船与现代战船的对比 蒙冲到明清的特种战船(2)

蒙冲图

斗舰也是一种主力战船,船舷上设置女墙,可以掩蔽士兵的下半身;墙的下面船舷上开有棹孔,跟蒙冲一样甲板上建有棚,棚上又建有女墙;棚上没有覆背,前后左右竖旗帜金鼓,用来指挥作战。斗舰的战斗力强,又可以壮大舰队声势,是水军的重要舰只。走舸是一种轻快的战船,舷上立女墙,划桨手都选勇敢体壮的精兵来担任,因此它“往返如飞鸡”,可以“乘人之所不及”而克敌制胜。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战船的发展与改进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造船技术的传承、发展和改进,出现了防护性能更强的“油船”“装甲皮舰”,所谓油船是船外裹牛皮为装甲,牛皮上涂桐油,能更有效地防御矢石。这时期还出现了装备重型武器“拍竿”的战舰,所谓“拍竿”,就是在舰上设置八十尺高的巨木,上面悬巨石,当敌船迫近的时候就发巨石把它砸坏,甚至是砸毁。另外,还出现了专门从事军事运输的运输舰“轁重舰”等。

古代战船与现代战船的对比 蒙冲到明清的特种战船(3)

古代轁重舰图

​三、隋唐时期的“五牙”与“海鹘”

战船发展到隋朝时期,建造有新型的巨型战舰“五牙”,舱面舰楼高五层,达一百多尺,可以载士兵八百人,前后左右设置五十尺高的水战利器“拍竿”六具。“五牙”作为一种新型的主力战舰,在当时统一全国的水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隋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

唐朝时期,随着当时科学技术的传承、进步和发展,出现了“海鹘”战船,并以它的优越性能著称于世。据《武经总要》记载,海鹘船的形状是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就象鹘一样。在船舷的两部置有浮板,象鹘的双翼,起着平衡的作用,提高了抗沉性和稳定性,因此“虽风涛怒涨,而无侧倾覆背”的危险,在狂风恶浪中仍可继续作战。船左右还用“生牛皮为城”,起着防护作用。

古代战船与现代战船的对比 蒙冲到明清的特种战船(4)

五牙战舰图

​四、宋元对战船的改进与发展

宋元时期的军用战船有不少创新和改进,并且在船上装置了火药武器。1169年,水军统制冯湛建造了一种新式的多桨船。它采用了“湖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湖船底可以过浅水,战船盖可以迎敌,海船头尾可以破浪航行。这种船是八百料船,长八丈三尺,阔二丈,用桨四十二支,可以乘载士兵两百人,行动便捷,江河湖海都可以航行。它把几种船型的长处综合在一起,从而构成新船型,这一方法,是造船技术的一个重要创新。

另有一种称做“海船”的战舰,分大、中、小三等。其中,大的阔二丈四尺以上,面阔底尖,面阔跟底阔的比大约是十比一(比如面阔二丈四尺,底阔只有二尺四寸),舰上配置有“望斗、箭隔、铁撞、硬弹、石炮、火炮、火箭以及兵器”等,是一种适于海战的船舰。在宋元襄樊水战中,还发明了一种无底船。1268年,元军围困襄阳、樊城,在“望断救兵无消息”的困境中,南宋军民死守两城达五年之久。1272年,民兵领袖张贵率领三千民兵援助襄阳。在保卫襄阳的战斗中,张贵制造了一百多艘。无底船中部无底却竖有旗帜,两舷设有站板,军士立在站板上,引诱元军跃入船中而落水溺死,在战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古代战船与现代战船的对比 蒙冲到明清的特种战船(5)

宋元时期的火炮战舰图

此外,宋元时期还对车船和海鹘战船进行了重大改革,使它们具有更大的作战能力。其中海鹘战船的改进是,在船舷两侧加装铁板,增强防护能力,在船首加装犀利的铁尖,用来冲击敌舰,因此被称作“铁壁铧觜平面海鹘战船”。这里“觜”“嘴”。这种战船是一千料船,长十丈,宽一丈八尺,深八尺五寸,底板阔四尺,分成十一个水密隔舱,两边各有橹五支,可以载士兵一百零八人,水手四十二人,是一种结构特别坚实、战斗力强、能冲击敌舰的新型战舰。

五、明清时期的福船、广船和特种战舰

明清时期为了加强海防,很注意海军的建设,并且有严格的编队制度,成为世界海军战舰编队的肇始。当时的战舰有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海战战舰就是大家熟悉的福船和广船。

古代战船与现代战船的对比 蒙冲到明清的特种战船(6)

具有冲击力的特种战舰图

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昂尾高,两侧有护板,吃水四米,耐风浪,还有防火设备,可以载士兵一百人,全船分做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士兵,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舱面设有“木女墙”“炮床”,可以居高临下发射“矢石火器”,战斗力强。福船船头高昂,有坚强的冲击装置,能够乘风下压而犁沉敌船,是明清两朝的主要战舰。戚继光在抗倭战斗中,赞扬“福船乘风而下,如车辗螳螂”。广船比福船更加庞大和坚固,特别是火力配备更强,既可施放火炮,又可抛掷火球,是一种攻击力很强的战舰。

此外,舰队中还有许多小战船,以及具有一些特殊用途的特种作战小艇,如“联环舟”“蜈蚣船”、“两头船”等。“联环舟”是一种狭长的、吃水浅的驳船,分成独立的两段,前段装满爆炸物,士兵在后段划行中引燃爆炸物,再把两段分开,使前段向前冲去爆炸目标,后段仍可以划回。“蜈蚣船”因为它的两侧船桨众多,犹如蜈蚣而得名,是一种多桨快速船,船上装有火炮,是近海作战用的快艇。“两头船”两头都可以做船头,它进退操纵灵活,“旋转在柁,因风回驰”,也是近海作战中的一种得力战船。

古代战船与现代战船的对比 蒙冲到明清的特种战船(7)

蜈蚣船图

主要参考资料:

《武经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