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正史》第51篇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情节梗概:

贾雨村刚刚到任,就遇到了一起命案。原来是拐子把甄士隐之女甄英莲带到了京城,卖给了本地的一个小乡绅冯渊,尚未领走,那拐子又把英莲卖给了金陵一霸薛蟠。薛蟠唆使家人抢夺英莲并打死冯渊。贾雨村大怒,正准备发签缉拿,被手下门子止住,这门子就是昔日葫芦庙小沙弥。至密室,门子拿出一张本省的“护官符”,向他讲述四大家族的势利和关系,这薛家就是其中之一。贾雨村惧怕薛家权势,不思甄士隐之恩,听门子之计,乱断了此案。薛蟠夺走英莲后,随母亲薛姨妈、妹妹宝钗入京,在荣府东北角的梨香院住下。

反照风月鉴:

书开篇,作者以穿越的笔法,用贾雨村(中年曹雪芹)引出林黛玉。本回开头,则以林黛玉引出李纨(守寡后的王熙凤)和贾兰(幼年曹雪芹)。又以贾雨村(中年曹雪芹)“乱判葫芦案”,展开全文。回风雪舞,倒峡逆波。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遥对“林黛玉初识贾宝玉”。射覆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水月庵,李衙内依势霸成亲。映射:1、1690年,康熙帝霸占皇太子允礽的心上人王红菱(密妃)。2、1711年五月初二日,薛蟠通过隆科多(王子腾、云光),意欲霸占贾宝玉的心上人林黛玉。3、1732年,贾宝玉霸占曹雪芹的心上人林红玉。“牵前摇后之笔”。

石头记第21回 解读石头记第4回1(1)

薛宝钗原名富察秋纹,生于1695年,属满镶白旗。1707年薛宝钗13岁,至待选之龄。“薛蟠一家”入驻金陵曹家的真正目的是参加八旗秀女阅选,若宝钗被“撂牌”,将进入公主府“大观园”,侍奉即将下嫁的公主秦可卿。

薛蟠携母、带妾、送妹上京进贾府的历史真相:

一、映射1707年春,在康熙第六次南巡前夕,薛蟠携母亲和妹妹南下金陵,参加阅选。

二、映射康熙携密妃南巡。1707年春,康熙开始第六次南巡。目的:1、安排“赵氏孤儿”秦可卿的婚事。挑选秀女,入职大观园,侍奉公主。2、密妃省亲。3、销算织造和两淮盐课亏空,再计新支。最根本的还是游玩。

三、映射1727年除夕,曹頫获罪抄家。1728年六月,曹頫携嗣母李氏(邢夫人)、妻子富察秋纹(薛宝钗)、丫鬟萧芳(香菱、林红玉)、马氏(王熙凤)、曹雪芹等全家主仆11口,迁居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的曹家老宅,安身度命。

石门笔记: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葫芦”射覆糊涂。书中凡出现“糊涂”二字,皆映射曹雪芹。

【蒙府(戚序):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作者泪痕同我泪,燕山仍旧窦公无。】

窦公,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涿州范阳县人,五代后周时期大臣、藏书家。与兄窦禹锡皆以词学著名。唐末(天佑904-907)时任幽州掾,历官齐州、邓州、安州、同州等八州支使判官。后周时期,升户部郎中、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致仕。窦禹钧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至。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

窦公映射曹玺。燕山映射金陵钟山。蒙本批书人:作者的眼泪就是我的眼泪,钟山还在,但钟山脚下的曹氏家族已经灭亡了。此批可证,蒙批人与曹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列藏(梦稿)题曰:捐躯报君恩,未报躯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诚可待。】

此诗见于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梦稿本)及列藏本。意思应说贾雨村报恩。贾雨村:我舍掉性命也要报答甄士隐的恩德,一直未报是因为我的躯体还在,只因眼下诱惑太多,恩人您再等待等待。石门认为,列藏本、梦稿本以及甲辰本批书人并未真正读懂《石头记》拟书底里,其批语系伪脂批。

石头记第21回 解读石头记第4回1(2)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甲戌侧批:起笔写薛家事,他偏写宫裁,是结黛玉,明李纨本末,又在人意料之外。】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甲戌侧批:妙!盖云人能以理自守,安得为情所陷哉!】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甲戌侧批:未出李纨,先伏下李纹、李绮。】

本书之中,凡用“宫裁”字眼代替“李纨”的文字处,“反读”《石头记》必有极凶险事情发生。用法与“焙茗”“茗烟”相同。红友记清,后文详述。“他偏写宫裁,是结黛玉”,已伏下黛玉之死。

贾琏历史原型曹颙,死于1715年。李纨在书中的真实身份则是守寡后的王熙凤,“移花接木”笔法。贾兰就是曹颙遗腹子曹雪芹。“五岁”“入学攻书”射覆第二回,林黛玉五岁时延师贾雨村。贾兰、贾雨村都是曹雪芹的分身。

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甲戌侧批:此时处此境,最能越理生事,彼竟不然,实罕见者。】【蒙府侧批:反有此等文章。】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甲戌侧批:一段叙出李纨,不犯熙凤。

不十分令其读书”遥对凤姐。“纺绩”射覆巧姐,巧姐射覆王熙凤。“”射覆黛玉之死。黛玉的死与王熙凤有关联。“如槁木死灰一般”,凤姐对贾琏是真爱。“一段叙出李纨,不犯熙凤”,脂砚斋指名道姓,暗示李纨就是王熙凤。

石头记第21回 解读石头记第4回1(3)

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

伏薛蟠(李衙内)和贾宝玉(守备之子)为争林黛玉(张金哥),引发“曹家之乱”。留待后文详述。

贾雨村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

密室”射覆第二回,黛玉把“敏”念作“”,此处再提“”字。“”暗指顺懿密妃。被拐的甄英莲就是密妃王红菱。王氏生于1674年。1678年的元宵节,五岁的王红菱丢失。1686年王氏阴差阳错进入畅春园。时间过去“八九年”了;1745年秋,曹頫将《石头记》赠送曹雪芹,曹雪芹开始著书《红楼梦》。1747年八月曹雪芹(贾雨村)中举。这年曹頫(甄士隐)的家毁于大火。1754年甲戌冬,《红楼梦》被毁,曹頫开始重著《石头记》。过去“八九年”了。

门子对雨村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甲戌侧批:可怜可叹,可恨可气,变作一把眼泪也。】【蒙府侧批:快论,请问其言是乎否乎。】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

1727年,江宁织造曹頫得罪了官场权贵,招致罹祸,获罪革职,继而抄家。曹頫:可怜可叹,可恨可气,变作一把眼泪也

石头亦曾抄写了一张,【甲戌侧批:忙中闲笔用得好。】今据石上所抄云:【蒙府(戚序)夹批:此等人家,岂必欺霸,方始成名耶。总因子弟不肖,招接匪人,一朝生事,则百计营求。父为子隐,群小迎合,虽暂时不罹祸纲,而从此放胆,必破家灭族,不已哀哉。】【蒙府侧批:可怜伊等始祖。】

“石头”隐寓《石头记》这本书。“招接匪人”映射1727年的“吴老汉绑架案”“曹頫抄家案”。《一捧雪》伏曹家之败。后文详述。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石头记第21回 解读石头记第4回1(4)

如果您喜欢石门的文章,就关注、点赞并转发,您的支持是石门持续创作更新下去的唯一动力。申明:作者文字和观点,未经允许,不得盈利使用。我是为您讲历史的石门,每天一文,明日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