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各镇的由来!

贵妃故里野河山景区 今天

扶风为什么叫扶风?

法门镇为什么叫法门镇?

天度镇为什么叫天度镇?

大家都知道自己乡镇名的来历吗?

让小编来告诉你扶风各镇的由来!

涨知识哦!

◆◆◆◆◆

扶风县名称由来(宝鸡:扶风县各镇的由来)(1)

“扶风县”县名的由来

古时,扶风县有一个十分美丽的名字——美阳。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7年),即在这里始设美阳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在地处京畿之地的关中中部地区,设立三个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右为西,扶:扶助;风,风化,取扶助京师,以正风化之意。时隔近千年,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湋川县。贞观八年(634)改湋川县为扶风县。

法门镇

扶风县名称由来(宝鸡:扶风县各镇的由来)(2)

法门镇,位于扶风县城东北9公里处,因有著名的皇家佛教寺院——法门寺而得名。现在的法门镇是于2002年初由原法门镇、建和乡、黄堆乡三乡镇撤并组成。

绛帐镇

扶风县名称由来(宝鸡:扶风县各镇的由来)(3)

图:广广传媒

绛帐镇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扶风县南部,渭河北岸,总面积84平方公里。1956年设绛帐乡、上宋乡。1958年建绛帐公社,1964年改绛帐镇。1961年建上宋公社,1984年改上宋乡。2010年,绛帐镇面积56平方千米,2011年,撤销上宋乡并入绛帐镇。绛帐以汉大夫马融设帐讲学而闻名遐迩,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繁荣,自古为关中西府工、商业重镇。

天度镇

扶风县名称由来(宝鸡:扶风县各镇的由来)(4)

天度镇位于扶风县东北部。辖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天度村,距法门寺10千米;南阳村距县城18千米。1955年设天度乡、南阳乡,1958年建天度公社,1961年建南阳公社,1984年分别改天度乡、南阳乡。1996年,天度乡面积53.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天度、阎东、齐横、杨吉岭、下寨、晁留、阎马、巩村、鲁上、永平10个行政村;

南阳乡面积120.9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南阳、坊村、韩家窑、丰邑、鲁马、五岭、西权村、侯李、章村、焦吕、阎村、强家12个行政村。1997年,天度乡改为天度镇,南阳乡改为南阳镇。2011年,撤销南阳镇并入天度镇。

杏林镇

扶风县名称由来(宝鸡:扶风县各镇的由来)(5)

图:陕西扶风作家

杏林镇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位于扶风县东部。一千多年前,有一个叫石泰的人,号杏林,其医术精湛,天性仁慈,遍游胜境,后来到现在关中扶风杏林这个地方,悬壶济世,给人看病。经常行医救人时,也学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不图报答,只愿病愈栽一杏树,年月久了,杏树成林,人们因此称他为石杏林,这也是现在扶风杏林镇名字的来历。

召公镇

扶风县名称由来(宝鸡:扶风县各镇的由来)(6)

图:广广传媒

召公镇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又名“菊村”,因周朝时召公在此设坛讲学而得名,是扶风县八大镇之一。这个镇在当地有一个名字叫“菊村”。如今,当地许多人还这样叫它的老名字。说起这个“菊村”,不能不先说起一个历史名人,那就是西周时期的召公。《史记-召公世家》里记载:“召公,姓姬名奭(shì),西周宗室,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因食采邑于召地,故谓之召公,又称召康公。”召公是周公的弟弟。周公是西周时期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如今,在宝鸡市岐山县还有一座“周公庙”。

据《扶风县志》载:“在县东北30里,有召公古迹,今为召公镇,亦名召村,俗名菊村,召康公祠在焉。”据考证:在公元前830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封姬,召公为右相,召公便在此地开设公馆,栽植甘棠树。他常在树下听讼断狱,教化百姓,并在馆内聚集子仆、兵士、当地百姓讲学论道,习周公之礼,论学问之道,开创了周代“学在官府”的教育模式。

召公有一大爱好,就是他非常喜欢栽植菊花,众人知其爱好多助他栽植,在当地逐渐形成菊花园。每到秋季,菊花一开,金黄一片,观赏者络绎不绝,当地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后来,人们就把此地的名字叫“召公”、“召村”或者叫“菊村”。这就是“召公镇”又叫“菊村”的来由。

段家镇

扶风县名称由来(宝鸡:扶风县各镇的由来)(7)

图:陕西网

段家镇位于扶风县城南10公里处,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南缘,铁镰山西端,地形南高北底,梯次下降,呈三级台塬格局。东与许庄镇接壤,西与蒲城县平路庙相望。东西长22.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74.1平方公里。1958年为段家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34.7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段家、青龙村、大方村、西河村、东魏村、东官村、大同村、银豆村、太白村、沟老村、谷家寨村、昝家村、辛李村、樊家村、14个行政村。1997年撤乡设镇。

午井镇

扶风县名称由来(宝鸡:扶风县各镇的由来)(8)

午井镇,也是扶风县八大古镇之一,以北宋淳化年间,著名理学家张载在贤山寺讲学,提倡井田制而得名。

怎么,没有你家?

问问村里老人,咱村名的来历吧!

其实每个村都有着一个传奇故事,

等你挖掘!

我们大扶风!

到处都是历史,

哪儿哪儿都是故事,

是一座充满文化,

富含底蕴的,

古而不老,

新而不躁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