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话题作文训练指导(初中作文经典指导系列)(1)

作文片断训练(四)

训练点:心理描写

训练目标: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懂得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能力.

训练时数:一课时

导写过程

一.导入本课:

回顾前三次片断训练情况,明确本堂课训练目标。

二.知识梳理:

1.什么叫心理描写?

人物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内心活动、心理状态、情绪感觉等的描写,它是人物描写的一个方面。

1.写的作用

成功的心理描写,能向读者展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

2.心理描写的方法

心理描写的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幻觉描写等,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对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迟到。例如一位同学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都想着打游艺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幻觉描写,人在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尽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

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扑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到相同的景物,传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紧张的状态下,人会焦虑、烦躁等,因而对声音、光线会产生与平时不同的感受。把这些经过眼睛选择过的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如:

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地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一样。写作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生支形象地刻画人物紧张内心世界。如: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自己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三.友情提示

心理描写的注意点:

1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点。

2. 握人物的思想脉搏。

3写形式多样,无论哪种心理描写都不是孤立的、分开的,必须相互渗透或交替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4善于对人物心理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设身处地地体验制订人物的内心世界。2007-7-192007-7-19

5理描写要真实、细腻,符合当时的情景。

6理描写要写出波折,写出冲突,写出变化。

四,实践训练

在下面提供的情境中,任选一条运用以上所学方法进行人物心理描写。

(1)仿照〈〈社戏〉〉看戏前,写一段描写自己想急切干一件事又受阻的心理描写.

(2)考试前后或试卷发下来了。

(3)一个人在家。

(4)成功的喜悦。

作文片断训练()

训练点:细节描写

训练目标:本训练旨在使学生懂得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在性格,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能力.

训练时数:一课时

导写过程

一.导入本课:

二.知识梳理

1.什么叫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右信,经得起推敲,要注意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切忌繁琐的自然主义的描写,此外,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人物刻画的需要,为了强调某一细节的重要作用,可对此地进行反复多次的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一些细微的举止或事件中一些细微的情节进行描写从而突出人物性格或深化事件中心,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2.细节描写的作用

A.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嗯,”姑娘摸了摸了毛毯说,“这毯子真不错。”她忽然转身朝着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吆,还是一床双层被啊!

B,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

例如:《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中,有一处细节是,竺可桢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把支放在铜套子里的钢笔式温度计,拿到院子里放好,然后做早操。做完早操后又把温度计拿到屋里,记录当天的气温。这支温度计,他经常插在外衣右边的口袋里,长久的插来插去,小口袋盖布总是先磨破了。这样,做衣服时,他爱人就请成衣工人多做一块小口袋盖布,留着拆换。这不起眼的一小块口袋布却反映出这们科学家一丝不苟、严谨勤奋的可贵精神。

又如:周立波《分马》之中,作者对老孙头的刻画也有这么一个细节描写:

他狠狠地抡起木棒,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作者细致入微的动作细节,刻画出老孙头对马又爱又恨的情理活动。使人物的性格真实而鲜明。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要吧说是比比皆是。谁能忘记阿Q临刑前画圈的细节;谁不记得朱自清的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至于《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穿脱“道具”——军大衣的动作,相信谁都会记忆犹新。这些细节描写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刻画人物离不开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这些常规的手法,但是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有细致入微的细节,就会使作品锦上添花,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突出、更典型。

C,展示故事情节

话剧《陈毅市长》中,一开始介绍齐仰之的家时,特别提到了墙上那醒目的字条;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本室主人敬白。这个细节的出现为下文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开始陈毅市长好不容易“破六”,又受到“三分钟”的限制,而后陈毅市长采取了用激将法迫使齐仰之“破例”,有“三分钟”而后到后来“秉烛夜谈”三天三夜。正是这个小小的字条而使剧情波澜起伏,故事情节也围绕这个小小的字条而得到展示。人物性格也在矛盾中得到了展示。

D,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还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的融洽气氛,衬托出人物的愉快心情。

3.细节描写的方法

A,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能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跃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B,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如下面的这段文字:“天边的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却了一下……终于,蓓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蓓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C,精心锤炼词语。要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小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去了。”这一连串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按”,生动地表现了在社会最低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D,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如《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看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得不到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发民的麻木、不觉悟。

三.描写的注意点:

常见失误探因:

1.细节不真实,编造痕迹明显。这是不留心观察生活,不注意积累造成的失误。

2.所选细节平淡,缺乏典型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辨别、取舍细节的能力较差造成的失误。

3.细节选择不当,不能表现甚至有损人物形象。这一欠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密切相关。

4.细节虽好,但描写不力,如同厨艺不精,糟蹋了美味的食物一样,这是阅读太少、缺乏对范例的积累与借鉴出现的失误。

四.实践训练:

在下面提供的情境中,任选一条运用以上所学的方法进行人物细节描写。

1公共汽车上

2走上领奖台

3师在课堂上

4.、根据下面的材料提供的情景,各写100字左右的心理活动片断。

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个满脸横肉的小偷正在偷一位老婆婆的东西……

⑴一个善良懦弱的人看到了。

⑵一个世故冷漠的人看到了。

⑶一个勇敢精明的人看到了。

分析:⑴这类的人性格特点是:心地善良,愿意帮助人,可怜老太太的遭遇,但在关键时刻却表现为退缩。

⑵这类人的性格特点是:对任何事处理时都圆滑,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

⑶这类人的性格特点是:处理事情时,以利为先,先考虑自己能否从中得到好处,然后才相机行事,既想帮助老太太,又想在帮助中得到名或利。

例句选编:

第一类:这类内容上应写两点:一是同情老太太的处境,可以老太太想帮助她,二是又怕小偷报复,最终放弃帮助。因此,可写内容如下:

①我该该制止这种行为呢,如果我不去,老婆婆丢了东西,一定很着急,还会误了老婆婆的重要事情呢,更难想象的是小偷得逞后,一定会得意忘形,继续作案,对社会的危害就更大了。但如果我去制止,说不定会遭到小偷的报复,他身强力壮人高马大,而我人单力簿,不一定制服了他,说不定弄得鼻青脸肿,不划算,还是不管的好。(037班 任培培)

②老婆婆,我真为你遗憾,他偷你的东西,我心理也不好受,我不是不想帮你解决困境,可是如果我去制止,那家伙的体态,我可不一定能制服得了,万一他再有帮手,遭到一顿毒打,甚至报复就更不划算了,还是不管为妙,免得引火烧身,得不偿失。(037班 刘苗苗)

③哎!这世道可真的变了。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却忍心向一个年迈的老婆婆下手,我得制止他。又一想,不行,那家伙要知道是我肯定会报复我的,说不定我的家人也会因此遭殃。可老婆婆也实在太可怜了,我该怎么办?谁能告诉我?……头转向了窗外。(037班 李磊)

④那家伙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偷一个老太太的东西,真可耻,按理说,我应该鼎力相助,可是那人满脸横肉,看一眼我都望而生畏,再说,谁知道他有没有同伙,如果有同伙帮忙,我岂不要吃亏?这事咱不能干。可那老婆婆也太可怜了,这些东西或许是她的救命钱呢,真不知道丢了后她该怎么办?唉!做人难呢!我还是眼不见为净吧!(038班 许金金)

⑤那家伙也真可恶!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一个老婆婆,我要把他指认出来!可他身强力壮,满脸横肉,我可制服不了他,他要再反过来咬我一口,我可吃不消,要知道“贼咬一口入肉三分”。我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至于那老太太只好自认倒霉了。(038班 买云霄)

⑥如今的社会治安真差劲,怎么没有警察来制止这种事呢?这家伙也太可恶了,要知道老人的钱来自不易呀,你真的忍心看到一位老人伤心欲绝的样子吗?可那家伙也太厉害了,膀大腰圆,满脸横肉,我可对付不了他。万一我的行为再激怒了他,动起手来岂不要只大亏?算了,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弄得灰头土脸,划不来。我只能乞求上苍希望有奇迹的发生了。(038班 李小龙 赵津津)

第二类:这类内容上应写两点:一是处事圆滑,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不管这人是什么样的人,二是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

①嘿嘿!又有一场好戏上演了,我又可以欣赏一出不掏钱的话剧了,偷你的东西,活该!谁让你自己不小心了,一个老太太还敢带这么多钱招摇过市,怪不得小偷要偷你。让我帮你?门都没有,又不碍我什么事,管你是好是坏,不偷我就行了。(037班 李霞)

②那个小偷还不错,没对我下手,真是够幸运的,老太太被偷谁让她自己不在意这群猖狂的“三只手”呢?再说,自古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古训,更何况这又不关我什么事,我为什么要去阻止他呢?老太太,可别怪我不近人情,怪只怪你自己粗心大意。(037班 王静静)

③这家伙偷的又不是我的东西,和我没关系,我又何必去多此一举呢?何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在的世道,若我站起来,那家伙满脸横肉,凶神恶煞的模样,我还不一定制服得了他呢,也不一定会有人来帮我,他再有帮手,我就更惨了,如果那个老婆婆再不开眼,认定我与他合伙偷她的东西就更惨了,反正这事与我无关,不如闭上眼睛,眼不风为妙。(037班 赵聪)

④偷你的东西,活该你倒霉。要我去帮你?我才不出这个风头呢!你是我什么人,我为什么要帮你?我管你的闲事,说不定还会惹一身麻烦,那家伙人高马大而我身单力薄,弄不好挨顿揍来个鼻青脸肿,你又不出医疗费,那才不划算呢?(038班 许金金)

⑤他只是淡淡地瞟了一眼,接着若无其事脸朝着窗外,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一副泰山崩于前而不惧的样子。不,或许是沉默着。半路上,车里发出了老婆婆惊天动地的哭声,一群人拥上前去,他也走了上去,但也只是淡淡地一笑,最后,下车扬长而去。(038班 尚燕)

⑥他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还好,那个小偷没有偷我的东西,偷那个老太婆的东西既保险,又不容易被捉,真有他的。对老太婆而言,只不过丢了东西,又没有性命之忧,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或者应该说这是她的幸运,俗话说“破财消灾”嘛!话又说过来,小偷又没偷我的东西,我跟老太婆无亲无故,何必替她挡灾去难呢?再者说,万一小偷动刀子伤害了我谁出医疗费?(038班 常莉)

第三类:这类内容上应写两点:一是勇敢勇于助人,急人之难,二是精明,做事讲究个“利”,为自己捞好处或名或利,要占其一。

①小偷,你也太胆大了,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窃,让我看到了焉能不管。但也不能盲目行动,万一他有帮手怎么办?得想个稳妥的办法既帮助了老太太,又不能受到伤害,对,就这么办!说不定抓住了小偷,老太太还会给我一笔不少的钱作为报酬呢,再说了警察也会大加赞赏,说不定还会评我为“见义勇为勇士”呢?好,说干就干。(037班 王静静)

②偷人家的东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不能不管,再说如果帮老太太抓住他,扭送派出所,老太太说不定还会因感激我而送我一笔酬金呢?满车人也会对我投来赞赏的目光,派出所或许给我送来锦旗,同事也会对我刮目相看,哪我可露大脸了,何乐而不为呢?(037班李豆豆)

③呀?好家伙,这个满脸横肉的家伙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一个老太太的东西。他虽然人高马大,但我也不比他差,我制止他这种行为后,不但可以得到一个“见义勇为”的称号,还会得到老婆婆的感谢和其他乘客的赞扬,说不定老婆婆还会因感激给我弄俩花花呢,岂不一举两得,真实惠。(037班 任培培)

④呀,那家伙在偷那位老婆婆的东西了,她也没有发觉,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呢,既不惊动那个小偷,又保全了老太太的财物。可万一惊动了那个凶恶的家伙,他要报复我,我该怎么应付?不行,得想个稳妥的办法。哎!有了,我何不如此如此。(038班 张磊)

⑤哦?小偷在偷老太太的东西了。看她那表情似乎有急事,我一定要帮助她,不能伤一个老人的心。可我赤手空拳怎么面对一个粗壮高大的小偷呢?我得想一个万全之计。嗨,有了,这不快到车站了,只要我能记住他的外貌特征,然后报警就跑不了他,这样还能避免我受到伤害。(038班 许金金)

⑥不好,有小偷,我一定得给这位老婆婆讨个公道,可是那家伙膀大腰圆,万一惹恼了他,他恼羞成怒动手打人,我可是自找罪受。得想个万全之策。不行我就这样说“老婆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谢谢你帮助她拿东西”,这样既不会激怒小偷,老婆婆又能保全财物,我也能得到老人的夸赞,真是一石三鸟。对就这么办!(038班 牛凌云)

片断作文练习

《师说>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可今天我有了一个困惑,谁来帮我解一下呢?

师:好,那你们好好表现,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好不好?

师:事情是这样的:昨晚忙中偷闲看了一眼广告,结果一个词语就一直在我脑海里纠缠不休,(板书“营养”)广告是这样的:一长发飘飘的美丽女子,手端一碗燕窝,说:“吃燕窝,对皮肤好。”另一头发枯涩的女子就问:“吃什么,对头发好?”我就想了,皮肤光滑细腻,需要燕窝的滋养;头发飘逸美丽,又需要夏士莲的调理,那比这二者更重要的生命、生活、人生等等,若想更精彩一点,更辉煌一点,需要怎样的营养呢?

生: 事业、品质、道德等

师:这样说似乎有点宽泛,能不能具体一些呢?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板书酸甜苦辣)同学们说这酸甜苦辣是不是人生的营养呢?

生:是

师:在这些营养中,哪个是最不重要的?

生:甜

师:那同学们说,酸酸的营养给人什么感觉?

生:振奋

师:辣辣的营养给人什么感觉?

生:清醒

师:苦苦的营养给人什么感觉?

生:理智。

师:不过这样笼统地说呢我还是不很明白,这样,我给你一个句式,请同学们帮我填空。

()是()的营养。

(找四列同学,依次填写,提醒同学注意前后两个词语的关系)

简单点评

师:同学们看这句话,放在文章当中是不是一个观点?

生:是

师:那怎么知道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呢?请同学们在这句话后面续写一段话,用一个名人事例证明它的正确。

找8个同学,前后黑板4个,另找两名同学做评委,点评同学所写文段。最后老师总结

师:同学们请看,如果我把其中任何2个或3个文段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一篇文章里,那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不是就出来了?再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是不是就是一篇很好的以“营养”为话题的好文章?

生:是

师:但这样的文段,一篇文章当中最多用3个,再多就成累赘了。那又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三个文段再加一个开头和结尾不够800字怎么办呢?请看这个句式:无畏之所以昂首,恰恰是因为“打击”的调理,仿这个句式写上三句话,当作文章的正数或倒数第二段,是否都可以呢?

生:可以

师:那我们再一展身手?

生:好

学生写,学生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