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写好场景,锤炼细节,从体验到表达,形容准确,表达真切,细节突出,文章才能生动精彩。我们可以下几点做起:

(一)亲历体验,酝酿情感

置身其中,充分感受。迅哥儿一定要去看过社戏,才会感慨“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刘成章一定要身临安塞,才能感觉到腰鼓敲打,感受到来自土地的颤抖。

写场景的手法(写场景炼细节)(1)

提炼细节,直击心灵。深入场景中的每一处景物,每一个人,提炼出能真切传递这种“清晰的场景感”的细节,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触动和想象。比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鲁迅这一味觉的细节提炼,让读者明白,所谓“吃不到那夜似的好豆”,不过是难忘那一段自由自在的温馨时光罢了;“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叶君健这一细节的提炼,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观众对梅兰芳的热情和挚爱。

写场景的手法(写场景炼细节)(2)

(二)讲究技法,张弛有致。

场景中的点面结合。“点”是场景中诸多细节的精心提炼,“面”是当下场景的整体感受。点形成面,形成具备特殊体验的场景。

叙事中的铺排渲染。《社戏》写归航、偷豆、吃豆、六一公公送豆,铺排渲染出强大的情感张力,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淳朴人性的赞美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写场景的手法(写场景炼细节)(3)

(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作文表达是需要情理兼备的。理性的介入,能让叙事抒情类文章蕴藉隽永。

习作选登

给太阳的一封信

王祎坤

太阳,能否请您,在必要的时候,收敛您的光辉,只要一点点。

我的姥姥和姥爷都是农民,他们的收获,全都仰仗于您。在阳光的照耀下,农民们挥洒着汗水,举着锄头,翻动着脚下深厚的黄土;强壮的耕牛,在山坡上犁出一条条沟壑,农具相互碰撞,交织出这个世界上最朴实的丰收的前奏……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再向您请求什么了,但我还是要为他们,向您真切的请愿:当农民在田地里劳作的时候,请收敛一点点您的光辉。

盛夏时节,也是农活最忙的时候,您却越来越强势,炙热的阳光,把远处的山峦和山上的作物都烤成了金色;山顶翻滚的热浪,像一条条火龙,疯狂的咆哮;原本苍翠的树叶,因为这阳光,拼命地扭曲了起来;吹来的风,像是炼钢炉里的热气,连头发都被烤得发烫,地面更像是煎锅。

铁推车,在阳光下热得烫手,车轮在山间小道上缓慢地转动。姥爷黝黑的臂膀被晒爆了皮,白色的背心被汗水粘在了背上,仿佛浸在了水里。他艰难地迈着步子,把铁车推上了极陡的山坡,眼前是一片快被烧着的玉米地。

写场景的手法(写场景炼细节)(4)

农具拂过轻扬的黄土,无数的农民用不屈的意志重塑了这广袤的大地。沙沙的风声,吱吱的碾声,潺潺的水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在田野上交汇。

太阳啊!也许,您的光再减少一点点,干枯的叶子上,就会多出一点点生机;地面上翻滚的热浪,就不会那么强势;山岭之上,就会吹起一阵清风,拂去姥爷脸上的涔涔汗水……

我向您请愿,太阳。在姥爷汗流浃背、酷暑难耐的时候,请收敛您的光辉,只要一点点。

写场景的手法(写场景炼细节)(5)

【同窗视点】

很惊叹王祎坤如此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让人感觉,他的文字是从胸中自然涌出的,毫不做作。(王菲菲)

【教师点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中对姥爷劳作辛苦的体察,对太阳怨而不怒的请求,无不给读者以深深的触动。第二段阳光下农民们辛苦而满怀希望的劳动场景,“翻动着脚下深厚的黄土”等细节,将劳动升华为了艺术;第四段“扭曲的树叶”“发烫的头发”“地面像煎锅”等细节,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而后文由之前的感性表达升华为对农民不屈意志的理性赞歌,使文章情理兼备。文章首尾呼应,简洁凝炼,作者对姥爷的深情跃然纸上。

写场景的手法(写场景炼细节)(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