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毛主席带领红军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摆脱了蒋军的围追堵截,胜利翻越了长征路上的最后一座大山——岷山。这时候毛主席非常兴奋,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1)

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都非常熟悉,这首诗概括了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到1935年9月长征即将胜利结束的一年里,红军将士们翻越千山万水,历尽的无数激烈的恶战,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诗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的五岭,指的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五座山岭。

大庾岭,即庾岭要塞,为南岭中的"五岭"之一,庾岭古称梅岭、东峤、台岭。《南康记》曰:"南野县大庾岭三十里至横浦,有秦时关,其下谓为'塞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以谪徒五十万征岭南,横浦关为第一塞之岭。秦朝时的横浦关是控制大庾岭要扼的险关,其军事地位非常重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2)

都庞岭在湖南省兰山县南和广东省连县之北,秦时的湟溪关就在这座山岭之上,也是经湖南进入广东的要道。

骑田岭,在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和宜章县之间,为湘粤通道,秦朝时的阳山关就在这座山岭上。骑田岭古道从湖南衡阳沿耒水上溯,经秦耒阳县,至郴县(今湖南省郴州);由郴县转旱路,西南行,经兰山县,南至汉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

横浦关与湟溪关、阳山关三个关隘,是秦军修筑在五岭山脉险要处的关口,正好卡死了岭南的通道。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3)

三个关口形成了一个军事大三角,可以互相支援,大三角的支点,正是连江下游的湟溪关。湟溪关正好处在西江和连江汇合的地方,它设置的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为了支援上游的横浦关和阳山关,如果上游的关口一旦被突破,湟溪关还可以作为第二道防线,有了这三个关隘,秦军进可攻,退可守。

萌渚岭,位于湖南与广西交界处,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20~50公里,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萌渚岭的北段主要蜿蜒在湖南江华县境内,南段则绵延至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等地,是从湖南进入广西的必经之道。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4)

越城岭又名临源岭、始安峤、全义岭,它是云贵高原的东南端,是五岭山脉的北支,位于广西区东北部桂林市——湖南省西南部的邵阳市和永州市、东北余脉四明山直达衡阳市最西端,主干跨越广西的资源县和全州县-湖南的新宁县和东安县。

《通典》记载:

五岭以次而西,其第五岭曰越城岭,在始安郡北、零陵郡南。盖自衡山以南,东穷于海,皆一山之限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两广之地因为实在偏僻,还没有纳入秦朝的统治,为了给汉民族扩张未来的生存发展之地,秦始皇发兵50万,于公元前214年征服了两广。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新道”发兵五十万分五路越岭以平南越。

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6)

秦始皇兵发五路,第一路由江西余干进入福建,很快占领了福建大部;第二路由南昌经赣州进入广东,与第三路汇合,意图占领广州;第三路由长沙经宜章进入广东,与第二路军汇合;第四路集结在湖南零陵、蓝山一带,随时准备策应第三路和第五路;第五路由湖南黔阳进入广西,准备攻占桂林。

五路大军在任嚣和赵佗等人的率领下经过一年的征战,平定了百越之地,统一了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南海郡,据《汉书》记载,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郡治番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7)

桂林郡辖今广西大部分地区,治所在贵港。

象郡,治所在临尘县 (今广西崇左县境),辖境北达今贵州南部,,南至越南中部。

秦始皇占领两广全境和贵州以及越南一部分地域后,为了保持当地的稳定,命将士们留守当地“屯戍”。

此外,还从中原向岭南地区进行大量的移民,留守的将士和移民,除少数与中原移民女子结婚外,其余多娶当地妇女为妻,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农业、手工业技术,为岭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8)

秦始皇平定百越的战争是秦朝统一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两广全境和贵州、越南部分地区纳入了我国的版图,使百越各民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及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无意间的使用了秦朝兵发五路,经“五岭”统一百越之地的典故,在冥冥中预示了我党我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像秦朝将中国大一统一样,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最终统一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