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就是自己的祖父(爷爷)长期生活的地方,从字面就可以看出,“祖”是父亲的父亲,也就是爷爷。
祖籍的形成
中华民族历来以“孝”为先,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因为很多外来因素、迁徙到别的地方生活定居,离开了他们原有的居住地,因此就有了“祖籍”的形成。
祖籍的作用在社会交往中,人员往来频繁,在交流人始终,“祖籍”往往能代表一群人的特征、习惯、和文化精神;通过这些交流,人们就会对一个地方形成一种固有的印象。
祖籍的区分
迁徙主要的原因是外来因素,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所以在频繁的迁徙中,祖籍地也变的越来越模糊,都是通过父子儿孙的口口相传;由于年代的关系,上溯到爷爷辈也就是最简单的的辨别方便。
祖籍有上溯到更久年代的吗?还真有,普及一下宗族排辈,以自己为中心,从小到大分别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所以会有“鼻祖”、“远祖”的说法。
什么情况下,祖籍会上溯到“鼻祖”和“远祖”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族群迁徙”和“家谱记载”
举个例子,我们家族就是在清朝中叶,从东北齐齐哈尔往外迁移,历时百余年,途中停留很多地方,在这些地方都有族人定居;最后有两兄弟来到我们现在居住的山东,开始繁衍生息,一直到我们这辈。
这个事迹就被刻石记载,立在我们村口,内容就是:“某年某月,家族从某地迁徙,途径某地,最后在此定居,立石为记”。同时这些内容也会在家谱中体现,所以我们遇到同姓者,见面聊聊家史,排排辈分,就能知道是不是一个祖地的。
祖籍上溯久远的情况,一般都是同姓者之间发生,官面上都是上溯到祖父一辈,就像现在我们都称自己“祖籍”山东。
祖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缅怀所产生的观念,是民族的传统文化概念,更是融合在我们血液中的“寻根”理念,多了解一点总归是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