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王菲,像个隐士。至少是个居士。

几乎每一个流行音乐体制下的歌手,他们无论是发单曲还是做演唱会,都会带有这样企图心——让更多的人听到。王菲却不是。十年前,她从《菲比寻常》高处不胜寒里缓步走下,享受着神奇女侠的半退休生活,无需再去特意规划何时又要发新歌了,何时又要出来跟大家见见面了。在顺流直下的生活里,她依然有《传奇》、《因为爱情》、《匆匆那年》等全民传唱之作——实际上,她丝毫不介意什么“全民传唱”。

这也造就了如今王菲作品里的纯粹。

王菲我心之所归(若人生是幻乐一场)(1)

《无问西东》最特别之处,在于王菲没有用那种虚无缥缈的“仙音”。和她近年其它新作相比,《无问西东》有更多含氧量十足的真声,哪怕你依然觉得她恍如漂浮在半空之中,和人间保持着距离。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仙气”是王菲最重要的标签,她从欧美Dream Pop中汲取养分,浇灌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荼蘼之花。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是心境的改变,王菲的歌声里有了更多的凡人气息。王菲用真实不加修饰的声音来表达,使《无问西东》少了仙气的高冷,却多了热诚的表达。

通常在歌曲配唱时,使用更多的气息,会增加声音的“高级感”;如果用更多的真声演唱,则会让情绪流露的更加自然。在这首歌里,王菲更倾向后者。你能听到她在演唱时大量的表情,如“是谁说经过的路都是必需”一句,“经过的路”有着沉甸甸的呼吸,象征着经历;“山云做幕,攀岩观火”里,“攀岩”那长舒的一口气,把心灵之旅的落差海拔通过听觉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到副歌时,“请由我引吭高歌,面迎啊海上风”,“高歌”终于鼓足了共鸣腔,通过气息的调度,让声音里有呼呼的风声。或许因为年岁的侵蚀,王菲的声音不再是少年时期的空灵,当然了,每个人都无法抵御自然规律,都会不可避免老去,王菲只需要如实把她当下状态展现出来就已足够,她依然是华语乐坛最会捕捉情绪也最具表现力的歌手。

王菲我心之所归(若人生是幻乐一场)(2)

“在世界之外,在时间之中,无问西东,无问西东,就奋身做个英雄,不枉那青春勇。”歌里这一句可说是李芳芳导演电影《无问西东》的文眼。在电影里,导演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把每一位主角置身于对生命的思考当中。每个人都有、且只有一次不惧一切的青春,所有的理想、抱负、爱恨都一一诚实地闪露在脸上,如同电影预告片里章子怡所发出的光芒。听从本能和初心的驱使,无问西东的活着,特立独行的王菲向来如此,她是这首歌当仁不让的最佳诠释者。也因为她传奇的经历,让她可作为一个行动者而非空想家,她所谓的“不问西东”是建立在她所蹒跚走过雾锁的山麓、穿过蜿蜒的公路、越过哀痛的丛林后的所得。在王菲已趋向佛系歌手的阶段,能听到像《无问西东》这样的充满了入世情怀的歌,颇感不易。

愿在幻乐一场的无常里,你我皆能和王菲一样,保持纯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