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代“模范枭雄”,厚黑学的祖师级人物。相比于曹丞相、魏太祖这些身份,我更愿意认同他前者的那些标签,毕竟那才是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他的普遍印象。

说到枭雄,在孟德之前有,在他之后亦未绝,但是能像他这么形象鲜明的,历史上还真没有几个。当初曹操刺杀董卓失败,怕董卓回过味儿来要杀自己,所以连夜逃走,去到洛阳投奔旧友吕伯奢。吕伯奢热情的款待了他,夜里曹操听到锅碗瓢盆碰撞的嘈杂声,以为吕家人要对他不利,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趁夜将朋友一家老小全部杀害,然后悲伤的说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操宁教天下人负我原话(宁可我负天下人)(1)

可以说孟德在出道之初,就极露骨的表现出其枭雄心性,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不知被后世多少心性凉薄之人奉为圭臬。

曹操本人更是彻头彻尾的奉行着这句话,他曾因梦到“三马同槽”,便杀大将马腾,又发兵西凉,欲铲除马家父子三人,后来晚年时又梦到三马同槽,这时他想到的是司马懿家族,但奈何司马懿这个老狐狸心思缜密,曹操半点把柄都抓不到,又正值用人之际,于是只得作罢,曹操却也暗中跟儿子说要小心这家人才是。

的确,单以成就而言,曹操确实是很成功,虽然心性凉薄的令人发指,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伟业,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可话又说回来,曹操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负了天下人”而成就的,古往今来留下的只言片语中,曹操这枭雄心性,并没给他带来什么实际的帮助,反而为他造成了几次重大的损失。

虽然司马家后来的确是篡取了曹家的江山,但孰是孰非又有谁真的能说清楚呢?若不是曹操对司马家的猜忌与刁难在先,司马家或许未必会冒那天下之大不韪吧。

曹操宁负天下,司马家亦如此。

曹操宁教天下人负我原话(宁可我负天下人)(2)

选择负了别人的,说到底不过是为了窃取些利益而已,可即便如司马氏这样窃得一国又能如何?西东两晋加起来百多年的时间,不过一地鸡毛,他们家得位不正,其他人自然有样学样,连晋明帝司马绍听完自家先祖的上位史之后都悲怆的感慨道,“祚安能长?

为人处世,相比于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言,还是《增广贤文》里说的“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更加适合我们。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凭什么要“人负我”?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没必要一定惯着别人啊。确实,我也不主张大家去做烂好人,“不负人”的精髓在于,不管是面对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还是对待相交多年的亲朋,永远不要主动去行龌龊之事,但如果对方心术不正,那我们也未必一定要忍让。

曹操宁教天下人负我原话(宁可我负天下人)(3)

曾经有个算的上是哥哥的人,教育我社会的险恶说,“外面的人全都靠不住,千万不要去相信他们,就连朋友也不能相信。”

我当时就很不赞同这个说法,跟他争论了一番,见他坚持,我想他可能是被小人伤过心才会这么悲观吧,也就放弃了争论,只是心中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看法。

可是后来我终于知道他说这话是为什么了,原因不在别人,而在他自己身上。这人坑起我们这些正经亲属来都是脸不红心不跳,属于他的不属于他的利益他全要,完事还不忘倒打一耙,到处宣扬是我们的不好。

这种人怎么会去真心的相信别人?一切向利益看齐,轻易就能辜负身边人,久而久之哪里还有人敢信任他?哪里还有人会不负他?可是他的眼中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只会得出别人不堪相信的结论,但最后成为孤家寡人的,终究还会是他,如此一生的话,不知会是多么的悲哀!

曹操宁教天下人负我原话(宁可我负天下人)(4)

物以类聚,人则总以群分。我们如果不负别人,不负相遇,身边总会留下些同样温柔善良的同仁,留下些值得信任的益友,在人生的风雨中,就算他们帮不上你我什么大忙,但总归能时常暖人心房。

到后来才明白,像曹操那样的人,多疑并非偶然,而是必然。“负人”太多,难免心虚常在,而且以他们的思维,肯定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整日防这个防那个,想想都替他们觉得累,为人坦荡才能天地宽,古人诚不欺你我!

曹操一世枭雄,直到生命的尽头方生“分香卖履”之意,也不知是他真正参透“负人与被负”的真意,还是仗着自己要死了没人再能负了他。想他逐鹿一生,最终因病而亡,这或许是对他杀死神医华佗最好的惩罚,晚年曹操时常头疼,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绞尽脑汁算计太多导致的,说起来也真如佛家所言,“一啄一饮,皆有因果”!

书中确有黄金屋,书中确有颜如玉,但亦有蝇营狗苟、尔虞我诈,既读书,请读好书,读益书,切莫被厚黑之言误了一生!

#品书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