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柴进告诉你:做贵族一定要做新贵,否则……
撰文|黄大拿&编辑|王心
引文:"无人敢欺负他",那都是过去的事了,遭逢一个失序的时代,随着新贵的崛起,旧贵族的地位和权势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汉代名将李广因故贬为平民,在城外打猎,夜里回城时被守门的阻挡,其随从赶忙解释,这可是过去赫赫有名的李将军啊。
不料守门人发出一声冷笑:新将军都不行,何况你这旧将军呢?
李广与匈奴人作战,斩敌无数,威震天下,见过的大阵仗大世面多了,但守门小吏的这一句话却深深刺痛了他,视为奇耻大辱。
看来,一个"旧"字比刀还厉害。
做将军,就一定要做新将军,做贵族,也一定要做新贵族,否则那滋味……
《水浒》中的柴进说起这个话题,简直泪奔…
一
如此显赫家族,也成政治跛鸭?
水浒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原因有几种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容易激发读者之共鸣的,则是在官府和豪强的挤压、迫害之下,非如此不足以安身的模式,谓之"逼上梁山",代表人物是林冲,而与此相近的则有"小旋风"柴进。
柴进因叔叔被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舅殷天锡强占花园,前往理论,结果"失陷高唐州",最后随着前来解救他的水浒英雄落草上山。
可是柴进的上梁山与林冲表面相似,实质却大有区别。想那林冲,虽然武艺超群,居家过日子时却是一安分守己之良民,反观柴进,却大异其趣。
读水浒的人谈到柴进,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两个问题:作为旧王孙的柴进,为什么不肯安分守己,又为什么那么喜欢对江湖中人"仗义疏财"?
先说说柴进的出身。
《水浒》书中说他是"后周柴世宗嫡派子孙,因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
这里的"陈桥让位"云云自是说书人的狡狯,当不得真的。后周世宗柴荣应该要算中国历史上帝王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可惜死得早了点,留下孤儿寡妇和大好江山,怎不让枭雄们生觊觎之心?
一般人物看着皇帝宝座眼热倒也罢了,最要命的是其中有一个手握"枪杆子"大权的人,这个人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时为后周的禁军统帅。
柴荣的儿子继位后,本来是让赵匡胤领兵去抵御契丹人的,可是到了陈桥驿这个地方,突然发生了兵变。兵变的真相史书上是看不到的,因为历史向来是由胜利者——即最后取得政权的人来书写的。
所以,现在正史上关于陈桥兵变,当时太祖"醉卧",对兵变毫不知情,对士兵拥戴他当皇帝的意愿"固拒之"等等,都是骗人的鬼话,即将登上宝座的皇帝和以开国功臣自期的将领和士兵们,在这里只是演了一个不太高明的双簧罢了。
不过到底因为赵匡胤得位不正,心里发虚,也可能是赵匡胤这人还不像其他皇帝那样凶残,更有可能是他更聪明,看透像柴氏这样的政治"跛鸭"很难对他的统治带来实质性威胁,乐得显示自己的仁厚慈祥,总之,宋朝皇帝对柴氏后裔还是相当优礼的。
二
新贵打击旧贵,一个园子算得了什么?
不过,优礼是优礼,却还没到"敕赐他誓书铁券"的份儿上,史书记载,赵匡胤称帝后的确给臣下赐过一些铁券。
所谓铁券,是一种"其状如瓦,铁质金字"的玩艺儿,外面刻功臣履事功,里面刻的是免罪的条款,这种器物一分为二,受赐者一份,朝廷里藏一份,受赐者及其后人如果犯罪,拿这块东西出来,和朝廷里那一块验合,于是可以减免罪行。
但宋朝人得赐铁券的,都是拥戴赵匡胤当皇帝有功之人,其中并无柴氏后裔。
《水浒》作者安排给柴进一块铁券,这是小说家言,不能以史实硬去纠缠,更重要的是,这块铁券在小说中出现,还富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它不仅象征着柴进的贵族身份,更以它在与新贵冲突中一种出人意料的沦落,昭示出社会变革的悲喜剧。
按《水浒》的安排,既然连铁券都赐了,柴进所受的尊荣是可以想见的。可是这样一个受尽优礼的人,平日喜欢做什么呢?
柴进村中小酒店的老板说得明白:"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养在家中。常常嘱咐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
专一招集好汉、资助朝廷的罪人,这是一个安份守己的良民所应该做的吗?单凭这两条,在封建王朝已容易被认为有不轨之心。
须知,早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喜欢蓄养门客就已经大犯官家忌讳了,门客众多,有的甚至阴蓄死士以备驱驰,在坐稳了宝座的人看来,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而柴进所做的还远不止于此,他对官府明令通缉的要犯不仅没有尽一个臣民的应尽之劳,相反还屡屡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给予荫庇,像做下惊天大案的晁盖等人,就是柴进介绍遁入梁山泊的,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犯罪了。
不论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去观照,这都是犯罪,除非是一个完全不讲秩序、号召砸乱公检法的非常时代。
柴进一边享受朝廷给予的尊荣,另一边在江湖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第三十五回,石勇在酒店里不肯让座,拍着桌子道:"老爷天下只认得两个人(即柴进、宋江),其余的都把来做脚底下的泥",可笑这个石勇在《水浒》里只是一个排不上号儿的人物,但他虽然狂妄无知,却还知道尊敬柴进呢。
晁盖等人初上梁山,为王伦所不容,王伦却还顾忌"于柴大官人面子上不好看",即使下决心要"送瘟神",好歹还要忍痛拿出一些银子来做打发,这都是柴进的影响无所不在的有力证明。
探究柴进之获得江湖好汉的敬仰,既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惊人的才艺,实质上也非其门弟和财富,而是因为他支配财富的方式,"仗义疏财","门招天下客", 不论是真的英雄,还是鸡鸣狗盗之徒,谁来找他都会有面子有收获,很对江湖中人的脾胃。
柴进对江湖中人的慷慨解囊,是缘于一种视金钱如粪土的天性,还是别有机心?
如果说纯粹是一种个人美德,很难解释他疏财为什么还甘冒那么大的风险而不惜。世界上大概绝不会有像柴进这样的慈善家,置牢狱之灾甚至身家性命于不顾,也要不折不挠地给不相干的人大把大把掏银子。
柴进如果真的只是一个道德高尚动机纯粹的大慈善家,那最受他实惠的应该不是江湖中人,而应该是他村子中的百姓。
读《宋史》我们可以知道,在宋朝,农民所受赋役盘剥之苦是非常深重的,柴进要天女散花式地撒钱,绝对不愁没有一个更会彰扬其慈善美名的地方,可是从《水浒》书中,我们没有看到柴进对他村子中的普通百姓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善举和义举。
柴进的"仗义疏财"、"门招天下客"说到底只是落魄贵族的一种挣扎。
"无人敢欺负他",那都是过去的事了,遭逢一个失序的时代,随着新贵的崛起,旧贵族的地位和权势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新旧贵族的此消彼长在柴进和殷天锡的对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柴进道:"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
殷天锡喝道:"这厮正是胡说!便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
殷天锡为何如此张狂?不外因为他背后站着高廉,而高廉的背后站着当朝太尉高俅罢了。
新旧贵族的冲突是封建王朝里常要上演的剧目,特别是在秩序失范、惯常的伦理规则受到蔑视的时候,新生的权贵们已经不满足于已有的权力和金钱,还渴望身份和尊荣。
大拿疑心殷天锡们未必非要那个园子不可,不过欲借此打击旧贵族的声势而已!
三
旧贵族拉拢游民,想留一条后路?
在这场新旧贵族的冲突中,柴进一方明显屈居下风,即使他占有更多的公理,甚至还持有御赐的丹书铁券,也没能让柴进得到官方的任何支持,这固然可以一方面看出规则和秩序被蔑视到了何等地步,看出当时的司法烂到了何等地步,是否另一方面还透露出政府对柴进的警告和裁抑之意呢?
柴进大张旗鼓地吸纳亡命,哪怕官府的效率再低,恐怕也不会不引起相当的注意吧?
虽然正史上缺乏细节,但我们可以揣着常情常理去忖度,宋朝开国时对柴氏的优待到了柴进这一辈,估计更多的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了。
铁券当然还是那块铁券,只是成色已差了许多,越来越黯淡了。柴氏之后虽然还是贵族血统,可已经不再是社会的强势力量,已经成为落魄的贵族。
应该说柴进是个非常精明富有远见的人,早在这场冲突前,他已敏感地意识到他可能遇到了先辈们未曾遇过的困局,应对这种困局,不是他们习惯的那种挟金钱美女,靠在官府中上下其手就能避免家族衰败的,而必须借助一股被视为非正统的力量,就是侠客和游民,以预为之用。
柴进花费这么多金钱,在和他身份极不协调的那一干人面前,表现得那么谦恭那么无微不至,可以说除了金钱还费尽了心机,平心而论,这一切绝非为了造反,为了夺回曾经属于柴家的宝座。
柴进只是凭直觉感到时代变了,感到自己和家族的利益有面临侵害的危险,感到这股非正统的力量终有发挥作用的那一天。
果然,当他身陷囹圄,不惜大动刀兵前来相救的都是受过他恩惠的江湖豪杰。
柴氏家族中,平日里肯定颇多不以柴进"礼贤下士"为然者,但当他们用尽所有资源,仍然不能解救家族危机甚至有可能搭上柴进性命的时候,面对这唯一的救星,他们定会在心里赞叹柴进的英明和富有远见。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是经济学上的一条原理,意思是所有收益都要付出成本。
柴大官人的"仗义疏财"故事,验证的却是这样一条简单的原理,这真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
(喜欢的朋友,看后帮忙点击一下文末的"好看"按钮吧。大拿在这里谢过!)
本文为黄大拿明史拍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