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有古代的学历。现代教育有现代的学历。现在的人往往好奇,想知道现代的学历等于古代的什么学历,或者,古代的学历等于现代的什么学历?这只有通过对比比较才能知道。对于这个问题,稍加思考或研究,就可以得知:古代学历和现代学历,是不能够对比对应的。因为,要对比比较,就要有一定的若干的相关因素或方面来对应,才能对比比较的。首先,古代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及教学难度等方面,就不能或很难与现代教育来比较。其次,古代教育没有严格或统一的学制年限规定,也就无法与现代教育来比较了。那么,如果一定要勉强地比较的话,只能从能够对应的一些方面来相对地比较了,比如,考试级别,即组织考试的行政单位级别、相关学历的相关待遇等等。

古代学历等级与现在学历对应关系(古代学历与现代学历对照比较)(1)

我们先看一看古代都有哪一些学历以及相关的要求:

科举时代的学历从低到高有: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三甲三等)、状元。

1、童生:古代一般8---15岁孩童开始上学,先识字、写字、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课本,然后学习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再学习写八股文等应试技能,参加并通过院试里的县、府(相当于市一级)两级考试,才能成为童生。

2、秀才:取得童生资格后,参加并通过省学政主持的省级院试,才能成为秀才。

3、举人:秀才参加乡试(省级考试),合格者成为举人,具备做官资格,可以做官。

4、贡士:举人参加在京城由礼部钦差大臣主持的会试,通过者成为贡士。

5、进士:贡士参加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考试者成为进士,分为三个等级。

6、状元:进士一等里的第一名,由皇帝御笔钦点为状元。

据有关资料,(某时)秀才全国约有三万到五万人。秀才也称“生员”,只是一种资格考试,考上之后可以参加乡试,而且要不断的考试才能维持自己生员的身份。

据查,清代全国一共建立了二十三个省,其中内地十八省为沿袭旧制或以旧制为基础,其余在边境并为清末所置。据统计,每次乡试每个省大约考取100-200个举人;据此推断,每次全国举人总数大约3000-4000人。

进士的录取约为举人的5%左右,每年约合150-200人。

对比清朝的人口约合2亿(乾隆30年左右),每年秀才的比例约为万分之2.5,举人约为万分之0.25,进士约为万分之0.01左右。

根据有关资料,中国科举时代平均每两年产生大约1名状元,按照以上2亿人口计算,每年的状元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约4亿分之一!

其实,严格说起来,状元并不是一种学历,而是一种荣誉称号,即科举考试最后一级或最高一级考试合格者里边优等生里的优等者或尖子生中的尖子,也就是进士第一名。

除了状元,科举考试里不同级别的第一名分别为:

院试里的县试第一名叫“县案首”,府试第一名叫“府案首”,院试第一名叫“院案首”。其中,县案首和府案首是童生第一名,院案首是秀才第一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是举人第一名。

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是贡士第一名。

另外,还有几种与古代读书人身份有关的名称:

文童,就是童生,是具有考秀才资格的读书人。

生员和茂才,是秀才的不同叫法。

廪生,是没有考中举人的秀才,经过考核认定的优秀的秀才,可享有国家一定的生活补助,如《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具有一定资历和条件的廪生,可以升为贡生。

贡生,是从全国没有考中举人的秀才里选拔优秀者进入国子监学习的读书人,也称监生,其级别高于秀才而低于举人,属于副榜举人或副举人。据说蒲松龄曾经也是一名贡生。

监生,贡生的另一种叫法。据说,监生不得参加会试。监生学习期满后,可由礼部直接选拔任命官职。

我们再来看一看现代教育学历及相关方面:

现代的学历从低到高有: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生。

现在,孩子一般6周岁(曾经7周岁)入小学,读6年书,经过学校或联校(乡镇一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就可小学毕业。

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按规定,不考试,根据就近居住划片就学,入学后学习3年,通过县一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即可初中毕业。

初中毕业生可以考中专,也可考高中。中专毕业生的学历与高中毕业生相同。

初中毕业生考高中,通过市一级教育部门或省一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考取入学后,在校学习3年,通过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即可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生考大学,参加以省为单位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考取后,在校学习4年,经过在读大学组织的毕业考试,即可大学毕业,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大学毕业生曾经由国家分配工作,成为“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退休后享受养老待遇。现在,大学毕业生需要自己拿着毕业证和学位证书自己找工作,待遇与以前相同。

高考成绩差一点被专科大学录取,学习三年,毕业后,获得大专学历,没有学位。大专毕业生,可以参加工作,但难度大一些,待遇也低于本科大学生。

大学毕业生考硕士研究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取后,学习3年,经所在大学考试合格后,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考博士研究生,考取后,学习3年,毕业后成为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考博士后研究生,考取并学习毕业后就成为博士后研究生。

基于以上对于科举时代学历的了解,我们现代人就会对古今学历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认识。

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长期居住在中国,对科举制度认识比较全面。他将科举制度与西方学位制度做了比较:“中国士大夫第一种学位与我们的学士学位相当,叫做秀才。第二种学位叫举人,可以和我们的硕士相比。中国人的第三种学位叫做进士,相当于我们的博士学位。”

我不赞同利玛窦的观点。我觉得他的看法不准确。我的看法是:

通过县试的童生,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毕业生。

通过府试的童生,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毕业生。

通过院试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生。

没有通过乡试,即没有考中举人的落榜秀才中的优秀者,可选拔为贡生,相当于现在的大专生。

通过乡试的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

通过会试的贡士,相当于现在的硕士研究生。

通过殿试的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研究生。

古代学历等级与现在学历对应关系(古代学历与现代学历对照比较)(2)

陕西成人在职学历提升-专升本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