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平凉市静宁县的农民工朱彦军,以惊人的诗词储备量击败百人参赛选手,最终一举夺得亚军,一夜爆红全网;从节目本身延伸到对朱彦军本人乃至对平凉文化的高度关注,舆论掀起的讨论热度持续。

在平凉既有“出圈”的“诗歌王子朱彦军”,又有历史悠久的“崆峒武术“。

甘肃武术崆峒派(平凉既有出圈的)(1)

崆峒苍苍,泾水泱泱;崆峒武术,威峙西陲。平凉崆峒山是崆峒武术创世地,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

崆峒武术源远流长,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就记载说:“空同之人武。”唐代李白诗:“世传崆峒勇”、杜甫诗:“崆峒足凯歌”。都是对崆峒派武术的悠久历史的记载。

甘肃武术崆峒派(平凉既有出圈的)(2)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受差异风化、水冲蚀、崩塌等外动力作用,形成了孤山峰岭,峰丛广布,怪石突兀,山势险峻,气势雄伟的丹霞地貌景观。崆峒山沟壑纵横,东、西、南、北、中五台形似莲花。崆峒山更是一座天然植物园,树林覆盖率近100%,已知的植物有1000余种,古树名木近百棵,招鹤堂的“孔雀柏”、凤凰岭的“定山神针”,树龄都在千年以上。崆峒山还有70多种野生珍稀动物,其中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就有10多种。

崆峒派武术集修身、养性、健体和技击于一体,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以柔美为主,身、步、手法多以弧线、曲线形成。所用兵器以短、小、轻、柔、奇为特色,如扇、拂尘、剑、耙、五形轮和鞭杆等。

崆峒派宗师以人之不同性情,创编崆峒派武术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门八门。每门有十五六套拳法,共计118种。其中飞龙门为初级武功,神拳门是攻击性最高的武功,奇兵门最为奇特,讲究阵法,而玄空门是秘传之宝,多以历代掌派独修之法,包含了燕式古太极八式、无相神功、达摩神功柔镁绝伦,以舒展之手臂翩然拥动似母拥婴儿,柔情之身躯吸纳大地日月之精气,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花架门的各种拳种,神情飘溢似飞天舞蹈,尽显人性之美,习练配乐,多以古筝、二胡之舒缓柔美之曲调,令武者陶醉,令观者入迷。

甘肃武术崆峒派(平凉既有出圈的)(3)

崆峒武术根源于道家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崆峒武术吸纳了从古印度西来的佛教和内地东传而来的儒教,于是逐渐形成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历史融合过程,其内涵也随之充盈而饱满。至唐初,崆峒武术修炼者飞虹了游历敦煌,将飞天舞姿与武术动作揉合,创编成花架拳,至此,崆峒武术形成了完善的内容,成派后开宗明义,广传天下。

近年来,平凉市大力发展崆峒武术,打造平凉武术康养文化。通过举办大型武术比赛诚邀全国各大门派武林高手崆峒论剑,共聚武林豪气,共享武术盛宴。

甘肃武术崆峒派(平凉既有出圈的)(4)

崆峒武术中,武林英杰辈出,代代有传人,除了杨振纲、郭景华、马恒福、居世安、童天样等老一辈武术名家外,当代有建树者也不乏其人,如童世英、甄庆平、马继良、拜少宝、孙联英、李恒达、马明星等均参加过国家级武术运动会和观摩运动会。童世英、马明星为平凉市国家级武术六段。张学义、李振虎、马明星在198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潘生龙,祁有仁、李俊发、朱广明、朱沛霖、李小芳、张存柱、张国良、马卫红、者红霞、于金龙,兰明哲等多次代表平凉市参加省级武术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为平凉人民争得了荣誉。

甘肃武术崆峒派(平凉既有出圈的)(5)

目前,平凉崆峒山周边县区,均有大批群众习练崆峒派武术,并在广州、上海及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地区都已一成规模化发展。蕴涵着中华先古文化的崆峒派武术,穿越五千年历史长河,为中华民族的健身启智注入了活力。丰富世界道教名山崆峒山旅游文化市场,推动平凉文化旅游事业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世界了解崆峒、走进崆峒的重要桥梁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甘肃武术崆峒派(平凉既有出圈的)(6)

为了更好的发展少年武术,弘扬中华国粹,平凉市于1999年成立了平凉市崆峒文武学校,2009在崆峒山下的崆峒古镇新建了学校,以便于更好的将崆峒派武术继承和发扬光大。

甘肃武术崆峒派(平凉既有出圈的)(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