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纽约大学研究发现,

婴儿体内微塑料的含量,

竟比成年人高出10~20倍。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碎片。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前研究发现,

微塑料与细胞死亡、炎症和代谢功能紊乱有很大的关系。

宝宝的餐具多大后可以不消毒(当心娃一口一口把毒物吞下去)(1)

而作为娃每日三餐必用,

时不时还会咬在嘴里的餐具,

一定是所有宝爸妈要重点关注的。

塑料餐具被错用当心娃微塑料超标

减少摄入,这2招简单高效

不用一次性餐具

市面上一次性餐具,

多采用耐热性能相对较差的,

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塑料,

长时间盛装热饮或加热食品时,

较易溶解出微塑料。

印度理工学院Sudha Goel教授说,

一次性纸杯里装满热咖啡或茶,

热量将在15分钟内,

使得杯身内衬降解出微塑料,

100mL 的杯子中大约会释放出2.5万个微米级的微塑料颗粒。

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

也一定要等食物充分散热后再用。

不同塑料不同用法

塑料餐具相对轻巧、耐摔,

还能够制作出各种Q萌的模样,

很多孩子也正因为其高颜值,

而喜欢上了用餐。

婴幼儿餐具中,塑料材质主要有,

密胺树脂(简称密胺)、PP两种。

01密胺餐具

常温下,密胺餐具化学性能较稳定,

但遇高温后,易分解出微塑料,

因而不可采用微波炉加热,

不宜盛装热饮和高温食物,

同时,也不宜用碱性、酸性清洁剂。

02PP材质餐具

说到PP材料,上方有提到,

一次性餐具中会用到PP材料,

但其实很多家用餐具中的PP材料,

是做了改良的,

耐热性能相对更强,

是否可盛装热食物、微波炉加热,

可查看耐热温度和使用说明书。

如果还是不放心的话,

可以先在锅内凉一凉,再盛装到餐盘中。

金属餐具使用不当或致触电/重金属中毒

保证安全,这4点要牢记

宝宝的餐具多大后可以不消毒(当心娃一口一口把毒物吞下去)(2)

很多宝爸妈转而会选择,

购买金属材质的餐具,

认为其更耐热、耐摔和耐腐蚀,

相对也就更安全。

并不尽然,安全从来都不是绝对的。

宝宝的餐具多大后可以不消毒(当心娃一口一口把毒物吞下去)(3)

宝宝的餐具多大后可以不消毒(当心娃一口一口把毒物吞下去)(4)

娃有一定安全意识再用

使用不锈钢餐具,

引发触电、导致戳伤的事故不在少数,

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孩子用餐,或手持餐具玩耍时,

一定要有成人在身边照看。

与此同时,不锈钢餐具易导热,

孩子皮肤娇嫩,

尚无自我保护意识的,极易被烫伤。

另外,不锈钢餐具相对较重,

孩子使用时会比较吃力。

建议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后,

再使用不锈钢餐具

正确选购不锈钢产品

劣质不锈钢会析出超量重金属元素,

对娃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面对市场上品种琳琅满目、

质量良莠不齐的不锈钢餐具,

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很重要。

GB 9684-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锈钢制品》规定:

不锈钢产品或最小销售包装上,

应标注不锈钢类型(种类和牌号)。

例如304或430等不锈钢牌号。

常见的餐具用不锈钢还有316不锈钢,

含镍量比304更高,含碳量更低,

耐腐蚀性也更高,

同时添加了钼元素,

成本也更高。

不存放醋、盐等

不锈钢餐具不可长时间盛放

盐、酱油、醋、菜汤等液体,

也不宜盛放橘汁之类的酸性果汁,

因为这些食品中的电解质,

可能与餐具中金属元素发生反应,

破坏钝化膜,易溶出有害金属。

出现划痕后立即弃用

若不锈钢餐具出现划痕、涂层脱落,

就要立即更换了,

以避免孩子重金属中毒。

餐具外涂层稳定性强,

能够将金属元素牢牢“锁”住,

但当出现划痕后,

涂层的保护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

陶瓷餐具频频伤娃

用陶瓷餐具前,这2点需注意

抓握力不足不用

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定是陶瓷餐具了,

样式美观,耐热性能也好,

但陶瓷餐具重量沉又不耐摔,

孩子抓握不便,

很容易将餐具摔落,碎片四溅,

导致皮肤被划伤。

宝宝的餐具多大后可以不消毒(当心娃一口一口把毒物吞下去)(5)

宝宝的餐具多大后可以不消毒(当心娃一口一口把毒物吞下去)(6)

陶瓷从高处掉落摔碎,

是我们潜意识可预料的风险,

但如果不经意间就被孩子咬碎抓破,

就要被列入不合格的产品行列了,

一方面,碎片会划伤孩子,

另一方面,陶瓷碎片不慎被误吞,

大量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被析出,

会严重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宝宝的餐具多大后可以不消毒(当心娃一口一口把毒物吞下去)(7)

根据T/CTJPA -2015《婴幼儿餐具安全要求》

儿童餐具类产品,应在逐渐加大力度,

直到施加的作用力达到100N±5N,

依然能保持完好状态,

100N约为拎起10kg的重物,

大概为超市2桶5L桶装水的重量。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咬力和握力,

是很难达到这个数值的。

建议各位宝爸妈们在购买时,

可以用100N左右的力试试看,

餐具是否存在类似的潜在危险。

陶瓷餐具≠仿瓷餐具

鉴于陶瓷餐具易摔碎,

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仿瓷餐具,

不仅继承了陶瓷的高颜值,

还拥有陶瓷无可比拟的耐摔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

仿瓷餐具并不拥有陶瓷的耐热性,

因为它就是开头所提到的密胺餐具,

本质是一种塑料,

是不可以盛装高温食物的。

没有哪种材质是完美的,

正确使用才是王道。

不过,在用餐安全中,

材料的正确选用只是一方面,

餐具的构造和细节同样重要。

买娃日常所用餐具

必看的2个细节

1、餐具上的小孔洞

为了便于孩子抓握,

很多餐具会有可爱的“耳洞”,

就是看着完全无公害的孔洞,

大小不合格,

同样会让孩子很受伤。

宝宝的餐具多大后可以不消毒(当心娃一口一口把毒物吞下去)(8)

手指卡在缝隙里,

可不是难受一下的事情,

会影响手指部位的血液循环,

严重者会导致孩子手指功能弱化。

根据T/CTJPA -2015《婴幼儿餐具安全要求》

塑料、不锈钢、陶瓷等,

有一定硬度的餐具,

不得存在宽度在5.5mm-12mm之间可触及的圆孔,

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孩子手指被卡。

2、餐具上的锐利边缘

很多餐具边缘,

都已经处理得很平滑了,

但唇部的皮肤可不比手上的,

一丁点的不光滑都会划伤孩子嘴唇。

宝宝的餐具多大后可以不消毒(当心娃一口一口把毒物吞下去)(9)

根据T/CTJPA -2015《婴幼儿餐具安全要求》

GB 6675.2-2014《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

儿童餐具上不应有锐利边缘和尖端。

在给孩子购买餐具时,

各位宝爸妈们一定要格外留意,

用手部皮肤较为细腻的位置,

仔细触摸餐具边缘。

婴幼儿餐具直播课

专家答疑抢先看

10月21日品质育儿直播课,

一起来听听,贝亲(pigeon)产品和喂养专家怎么说。

当然了,有任何相关的疑问,

欢迎在文末留言哦,

直播现场专家会优先解答哦!

内容来源:中国玩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