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强,强在哪里呢?孔子提出了四条标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正人君子的标准是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正人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君子之强四条标准)

正人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君子之强,强在哪里呢?孔子提出了四条标准:

一、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矫,是强健的模样。强哉矫,是赞叹之辞。流,就是同流。

张居正讲解说,常人心目中的强,是能胜过别人,而君子之强呢,是战胜自己,以义理战胜自己的私欲,使义理常伸,而不为私欲所屈。与人相处,以和为贵。但是,一般人与别人和气,容易走向同流。同流合污也好,入乡随俗也罢,总之跟大家打成一片,不好的事也委曲一下自己,跟着混过去算了。而君子之与人相处,虽然也以和为贵,但自己心中有原则,有主张,绝不肯跟着做一些不好的事,这就是君子之强。

孔子又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之说。这是《论语》里的名句,朱熹注说:“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君子心平气和,对人真诚善意,但是,一旦所见不同、看法不同,也要说出来。这为的是追求真理,相互规正帮助,而不是争夺利害,所以是和而不同。小人呢,心怀险恶,一心谋利,别人说什么,他都附和“对对对”,显得自己跟人相同,与人亲近,但一到势利之处,就会挟势以相倾轧,争利以相谋害,这就是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以说是君子之间和而不同,小人之间同而不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如风,但长长久久,天地人和。小人之交呢,是结党营私,好的时候恨不得穿一条裤子,可一旦利益冲突了,就马上视若寇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可以说君子对任何人都是和而不同,小人对任何人都是同而不和。君子对谁都怀善意,说真话。而小人不管见到谁,都阿谀奉承,亲热得不得了,你说啥他都赞同,你喜欢啥他都跟你爱好一样,先把你迷惑了再说,慢慢再看你能对他有啥好处。

这种“同”和“流”,在《论语》里被称为“乡愿”,就是好好先生。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不做好好先生,能善善,能恶恶,能得罪人,这就是君子之强。

二、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从义理上来说,是执守中正,始终极其坚定,绝不偏倚到一边。从做人处事来说,就是不找靠山。君子之强,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价值、独立格局,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却不把任何人当靠山。如果你的“强”来自于“倚”,来自于靠山,那你离了他就连活命都做不到。你的靠山如果一时不太稳,晃了一晃,你就摔下山崖了;你的靠山如果和别的山蹭了一下,你就血肉模糊了;你的靠山如果倒了,你就被埋葬了。所以靠山靠山,靠得再大都是冰山。

朋友也是一样,朋友可以帮你,但你不能指望倚靠朋友。君子之强,是自立自强,而不是趋炎附势,依附于他人。

三、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变塞的变,是改变;塞,是没达到。国家有道,君子之强,就能发达富贵。人在没有发达的时候,都很注意自己,等富贵发达了,就容易放松骄肆,改变了当年的志向操守。所以君子之强,就是不忘初心,坚守义理。

四、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当国家无道,君子也不变平生之所守,就算再穷再困,甚至遇到大祸患要被置于死地,也不肯改变平生的节操。这是什么呢?就是明哲保身。许多人误以为明哲保身就是偷生怕死,但在儒家思想中,偷生是有的,怕死则未必。保身,首先是保证自己的节操,保证自己不要同流合污。当国家有道,君子一定是立于朝堂之上。如果不能立于朝堂,那就是你没本事。但如果国家无道,你还立于朝堂,那你就是同流合污,和昏君奸臣一起干坏事了。所以君子一定要退隐,等待下一任新君。

人格独立,志有定向,立场鲜明,坚守原则,观点始终不变,不跟人和稀泥、捣糨糊,这就是君子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