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这个国家在军事上有个很大特点,就是长于技术,短于战斗,两次世界大战都证明了这一点。战后由于意大利并没有参加大规模战争,因此战斗水平强弱难以评估,不过长于技术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毕竟意大利是目前欧洲为数不多的同时装备双航母还要装备专用两栖攻击舰的国家。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几艘了(被遗忘的冷战超级AIP袖珍潜艇)(1)

GST系列潜艇主要还是小型和袖珍为主

意大利潜艇技术在世界属于第一梯队的,但是和大吨位常规潜艇相比,意大利更擅长中小型常规潜艇和袖珍潜艇以及水下蛙人运输器(人操鱼雷)一类装备。并且意大利工程师在技术上也有很强的创造力。冷战时代常规潜艇最大的技术进步是AIP系统,大家熟悉的斯特林发动机(热气机)、燃料电池、闭式循环柴油和水下自主航行系统(闭式循环汽轮机)主要研制国都不是意大利。不过你要以此认为意大利在AIP系统研制方面很落后,那就错了,意大利不仅有想法,而且想法还很超前。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几艘了(被遗忘的冷战超级AIP袖珍潜艇)(2)

GST结构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几艘了(被遗忘的冷战超级AIP袖珍潜艇)(3)

据称,GST结构时普通耐压壳强度的5倍,我表示怀疑,可能是广告需要

潜艇的耐压壳一半焊接在圆型肋骨上通常情况下肋骨为工字形,但是意大利工程师朱尼奥·桑蒂(Giunio Santi)构思了全新设计,采用圆形管作为肋骨,由于管子内部是中空的,所以可以用来存储压缩气体,例如高压氧,当然了也可以存储压缩以后的废气,整体相当于一个闭式循环柴油机,但是并不额外设置液氧存储罐。这种结构被称为气态氧环形耐压壳(GST),存储压力为350个大气压。换句话说,这个耐压管有点像医用氧气瓶。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几艘了(被遗忘的冷战超级AIP袖珍潜艇)(4)

LWT-23型潜艇,可见外形非常类似于大型潜艇,结构也不复杂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几艘了(被遗忘的冷战超级AIP袖珍潜艇)(5)

LWT-27型潜艇,主要区别是住舱增大

马里塔利亚公司以此为基础设计了GST-100型潜艇,后面的数字代表潜艇吨位,后来改称LWT-20 系列,后面的数字代表潜艇长度。最初是LWT-23型潜艇,后来是LWT-27型。这两种潜艇吨位相差不大,内部结构完全一致,唯一不同的是27型的住舱要大一些。两种潜艇吨位都在150吨以内,外形采用类似于大型常规潜艇的水滴型,都装备一台420马力柴油机和一台65马力电动机,水上最大航速8节,水下18节,使用AIP航行时,水下8节巡航,航程1600海里,16节时则有400海里,作为一艘100吨级的潜艇,这很不容易。两型艇最大潜深都为200米,23型有8名艇员,27型有12名。两型艇的鱼雷攻击能力都很强,可选装2具533毫米鱼雷管或者4具450毫米鱼雷管。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几艘了(被遗忘的冷战超级AIP袖珍潜艇)(6)

S-300CC型潜艇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几艘了(被遗忘的冷战超级AIP袖珍潜艇)(7)

MS-200型潜艇

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尝试设计更大型的20-GST-48型,这是一种48米长,1000吨级的中型潜艇,当然也有资料显示这是一种300吨级潜艇,由于没有图纸,暂时无法详细判断。1989年该公司和实力很强的芬坎蒂尼公司联合推出了采用类似设计的S-300CC型潜艇,这是一种长33米,水下排水量300吨级的袖珍潜艇,当时主要的推广对象时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90年代还推出了吨位250吨级的MS-200型潜艇。不过自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很多设计被雪藏,该系列潜艇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意大利又推出了新的系列袖珍潜艇,估计这个系列真的要被永远雪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