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资溪烫粉做法教程(美味铅山铅山烫粉的传说)(1)

铅山烫粉,在南宋始见记载。其最早发源于铅山县紫溪镇。据清末《铅山县乡土志》记载:“紫溪市,在县治南四十里,昔为镇,今为市,人烟辏集,路通瓯关。”紫溪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通往福建的要冲,南来北往的人都在此歇脚,因此南宋曾在此设立驿站,供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之地,因而商业发达,特别是小吃非常丰富。铅山烫粉,快速煮成,客来即食,汤味鲜美,营养丰富,烹调过程直面食客,动作行云流水,这种食用形式,可称是快餐鼻祖。

铅山资溪烫粉做法教程(美味铅山铅山烫粉的传说)(2)

相传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在江西进行抗元斗争失败后,逃离弋阳,全家在流亡福建的途中,途经铅山,躲藏在紫溪一带的穷山野岭之间,饥寒交迫。当地铅山百姓非常同情谢枋得。于是,躲到山上偷偷做了一锅汤,用当地的粉条,烫粉给他们全家食用。谢枋得非常感动,写下了《谢人惠米线》一诗:“翕张化瑶线,弦直又可弯。汤镬海沸腾,玉龙自相扳。银涛滚雪浪,出没几洲澴。有味胜汤饼,饫歌不愁癏。”

谢枋得非常敬佩辛弃疾,其伯父谢征明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得意门生。据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云:“枋得先伯父尝登公之门,生五年,闻公之遗风盛烈而嘉焉。”元朝统一中国后,由于谢枋得的文名和威望,元朝曾先後五次派人来诱降,但都被他用严词拒绝,并写《却聘书》:“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决不失志。”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铅山资溪烫粉做法教程(美味铅山铅山烫粉的传说)(3)

从宋代以来,铅山烫粉声名远播,经久不衰。每天凌晨,榨粉作坊榨好米粉后,用篾筛把一圈圈毛线似的鲜粉送往各烫粉店。然后,粉店厨师用温水把湿粉洗开,盛入兰边碗内,再用一口大铁锅把事先熬好的肉骨头汤放入盐、回香、米酒(去糟)、酱油、姜等调料烧开后,放入淀粉勾芡好的肉丝煮熟后用细火保温,另外用一口沙锅盛入清水烧开置于旺火上备用,待客人进店后,把米粉倒入漏斗放入沙锅内烫2-3分钟滤水倒回兰边碗,摆上味精、香葱或香菜、熟猪油,浇上肉丝粉汤即成。食客在食用米粉时,可根据各自的口味,另外放入辣椒粉、米醋等调料,用油条或腌萝卜丝、炒芋头丝等小菜下粉吃。

铅山资溪烫粉做法教程(美味铅山铅山烫粉的传说)(4)

铅山烫粉味道鲜美,方便快捷,具有不粘不湖、清爽滑口的特点,而且经济实惠,每碗米粉约3.5元即可吃饱。一年四季,每天清晨,晨练的老人、上班族、学生在众多的早点中首选烫粉作为早餐,就近食用。铅山烫粉不仅是一道美食,而且是一种产业、一种品牌、一种文化,县城河口街头巷尾拥有烫粉店上百家,各乡镇早餐米粉店都有若干家。米粉店就象蛛网一样遍布全县,生意十分红火。早上,乡镇市民多半都要食用米粉,有的上馆店吃,有的买米粉回家加工。于是,催生了榨粉专业村,形成了米粉产业链。铅山人不仅把烫粉店开到上饶、弋阳、横峰、鹰潭等周边县市,而且把烫粉店开到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受到广大食客欢迎。

来源铅山美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