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影响力和普通小说不同,也因此,数十年来,影视界对于《西游记》的改编无数,但纵横来看,也就只有杨洁导演执导的1986年版《西游记》最为经典,且贴近原著。
但越是经典的东西,越让人有细细斟酌,研究的欲望,《西游记》中,一直有个悬而未决的疑问,那就是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角?
其实这样的论调,无非就是大家想要在西游记的几个人中,找出一个关键人物,按照原著和剧的设定,西天取经的几人都是主角,包括小白龙也是,可非要辩出一个最关键的,毫无疑问,那一定是孙悟空了。
01、孙悟空的戏份最多,角色任务最重本文以这个版本结合原著来说,86版的《西游记》里,孙悟空从一只破石而出的石猴子,到拜入菩提祖师名下,再到与牛魔王结拜,夺取自己的如意金箍棒神器,甚至大闹天宫,在神界声名鹊起,不管是作者,还是86版的导演杨洁,他们都花了许多的篇幅笔墨去刻画孙悟空这只猴子的形象。
原著里也不过是100回的故事,作者却用了整整8回去勾勒孙悟空的前期成长,而86版中,不过25集的剧情,导演却用了整整接近4集的量去刻画。在这个版本的剧中,唐僧一直到第四集中间才开始出现关于他幼年的一些传说,对于他如何成名为玄装法师的,完全是一笔带过。
这看着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看的大男主,大女主戏的戏码了,前期竭尽所能地铺垫猴子的成长和高光时刻,同样,也将孙悟空作为一个天生天养的石猴那种野性难驯的性格做了很好的描述。
同时,孙悟空在前面大闹天宫的种种,也为他以后的取经路埋下隐患。
例如他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成的火眼金睛,为他以后取经时辨别人妖做了铺垫;
例如,他和师傅取经过火焰山时,火焰山乃他打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火烧太上老君的仙府,火势掉下,从而形成的火焰山,而取经时,也是他历尽艰辛求来铁扇公主的扇子才将火扑灭。
这就有种,事出有因,因他而起,因他而终的意思。
02、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显然都是为孙悟空而设的
《西游记》里,孙悟空和唐僧等人历经磨难,终于取得真经,可最后佛祖询问得知,他们只经历八十难,还差一难才圆满,随后观音菩萨便给他们设置了最后一难。
为什么差一难却是由菩萨而设?这就很有意思了。
原著里对于让唐僧取经这件事,书里是这么描述的:
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佛祖的这些话意思很明白,“我找一个取经人,就是为了传道的,既然我自己去吃了个闭门羹,那就找一个人来替我做这件事。”
也就是说,唐僧取经,历尽的磨难,全都在佛祖的算计之中,所有磨难,看着是为唐僧而设置的,为的,就是考验唐僧的虔诚。
可是,再细细地想,佛祖传道,为何是在盂兰盆会后才想起要传道,为何特地提及孙悟空,又为何是找一个佛门中人转世的唐僧去,而不是找一个真正的凡人?
唐僧取经成功,不过是回归正身,于佛门而言,没有太大的变化,可借着唐僧之手训化一只灵长的,不死不灭的猴子,那对于佛门来说,便是极大的助益了。
事实上,在经历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之后,佛祖就突然关注起了孙悟空所在的下界凡尘事来了,甚至让菩萨指点唐僧途中收一猴为徒,还给了观音紧箍咒这样的法宝让他交给唐僧“训猴”。
说到底,这根本就没有放下对孙悟空的束缚,唐僧取经前,用五指山压住他,唐僧取经后,用紧箍咒控制他。佛祖为什么对孙悟空这么在意?
在取经路上,佛祖始终没有出现过,一直都是天上的各路神仙轮番上阵,下界出现的妖魔鬼怪,有天上的神兽所化,有天上的童子所化,也有其他的山精野怪各种喧腾,这些精怪的目的都很明显,那便是抓唐僧吃。
唐僧的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这件事,仅仅是个传闻,没有谁证实过,正是因为这样,才引来这些妖怪的趋之若鹜。
可事实上,我们再想想这些妖怪,没有哪个能在孙悟空手底下做点什么,哪怕是抓了唐僧,全都不着急着吃,就是为了等孙悟空上门,这就有违常理了。
何况,以战斗值和战斗场面来看,显然他们都对孙悟空乃至唐僧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基本上还没真正的开干就被收回去了,也就是说,设置这些精怪,并不是真的要为难孙悟空,而是为了让他成长。
而且,我们再看九九八十一难中,受益者是谁?毫无疑问,受益者都是孙悟空,这西天取经的一路,都是在不断地训化孙悟空的心智和历练,最后也成功将他的野性训练好了,让他成为一个有规矩的灵长动物,为佛门所用。
虽说电视剧的后续有些偏颇,但在《西游记后续》里,我们看到佛祖转世,孙悟空作为一个舍利子,身系三界危难的责任于一身,相当于是三界的未来级人物,这样的人物自然需要一个磨砺心志的成长过程了。
师徒5人,只有孙悟空成佛,其他的,一个本就是佛,一个成了菩萨,一个成了使者,一个赎了罪。九九八十一难,功德圆满,是谁的功德,谁的圆满,在这里便一目了然了。
03、以悟性看,孙悟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角色
这一点,就得将眼光放大一些看了,《西游记》的创作背景,是以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时代为主,那个时候,道家和佛家两派的派系分明,谁都没能比谁厉害一些。
在那些神仙精怪的文化领域里,作者设置了这么一只天生天养的石猴子,本质上,从他破石而出的时候开始,就赋予了孙悟空不一样的使命和智慧。
取经的一路上,孙悟空可以说一只都是耳聪目明,心志坚定,懂得感恩的一只猴子,甚至很多时候,这一路许多事都是他出谋划策,乃至执行的。
这要换在职场上来看,孙悟空就是妥妥的职场一把手,唐僧便是那个天生好命,却庸碌无能甚至没什么主见的老板,也就是说,实权其实还是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一把手的孙悟空,另一个则是唐僧身后的那个人(也就是佛祖,佛祖在这里就不说了)。
《西游记》是他们师徒几人的成长旅程,显然孙悟空的悟性和行事手段都是最高的一个。
在这里,小兮仅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三打白骨精,这也是大家最气愤的一个章节,在这里,孙悟空靠着自己敏锐的直觉和火眼金睛,三打白骨精,可谁知唐僧不领情,被表象迷惑,愣是气呼呼地写了文书赶走了孙悟空。
孙悟空三次找借口留下,最后还是被逼走了,可走之前,他仍是给猪八戒他们留下话,让他一旦唐僧遇难,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如此的聪明周全,事事设想到位,充分证明了他处事的手段和周全。
第二个例子,便是他们的最后一难,那一难中,设置的非常简单,一只老龟将他们连人带书抖入了水中,经书全湿透了,当时的情景让人非常深刻。
沙僧和经书是第一个落入水中的,当时的唐僧一心只有经文,猪八戒倒是一口一口地喊着沙师弟,显然,在这个时候,唐僧下意识看重的,是经文这种身外之物,而非人命,沙僧甚至还不及那些经文重要(这里的揣测小兮没有恶意,仅仅是就事论事哈)
他们在石头上晒书,却发现有些经书破损,甚至黏在了石头上,为此,唐僧心疼不已。
在这里,孙悟空和唐僧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唐僧说:“都怪我们没有看护好,佛本金经已经残缺不全了”
孙悟空此时心态就很好,甚至有些乐观:“师傅,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由此可以发现,唐僧的悟性甚至没有孙悟空高,唐僧作为一个出家人,仍拘泥于表象的许多东西,并没有悟到真正佛门中人的四大皆空,佛由心生的真理,而孙悟空早已经超脱了经文和固定的佛门之法则。
孙悟空原本一个筋斗云就能翻遍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佛祖要强制性地让他陪着唐僧去经历这些,无非就是让孙悟空自己去参禅礼佛。
以此来看,说孙悟空才是那个有大智慧,《西游记》中最为关键的主角,并非空穴来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