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生产队散文(生产队里的饲养员)(1)

乡土散文:生产队里的饲养员

文:杨晓光

  1958年正式决定在全国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好”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从此,我国正式进入了人民公社化时代。一个公社一般管辖十几个大队,一个大队又分为几个生产小队。集体经济管理实行“队为基础,三级核算。”那些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生产资料,管理使用权归生产小队,包括种子、肥料、大型农具以及耕畜、牲畜饲料等。大牲畜的饲养,作为重点岗位和专职工作分离出来,由专人承担。

1964年首次提出了包括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但农村的实际情况依旧是以人力为主、畜力为辅的生产模式。考察一个生产队的富足程度,“富不富看牲畜”, 种地、拉车、出行都离不开牲畜,牲畜的多少,具体说就是将骡马的多少,作为一个生产队富裕的主要标志。究竟有几匹骡子几匹马,那得拉出来溜溜。

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大牲畜,需要责任心强、心思缜密的社员来饲养照料,属于一个细致活和良心活,这个喂养大牲畜的岗位就叫饲养员。从前有一首歌《俺是公社的饲养员》,其中有这样的歌词:俺是个公社的饲呀么饲养员哎,养活的小猪哇一呀么一大群儿哎哎,养活的小鸡呵爱呀么爱煞个人儿哎,养活的小鸭子溜呀么溜溜的肥儿哎。

我个人认为,歌词所唱的内容是不确切的,至少是不全面的。饲养员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喂养耕地拉车的大牲畜,有的生产队为给队里的社员谋一些生活福利,以便过年时能给每户社员分上几斤年猪肉,也由饲养员或其他人员养上几头猪,等到年底宰杀肥猪分而食之。但那终究不属于饲养员的主要工作职能。将队里的大牲畜养得膘肥体壮,走上耕地拉车的主战场,为农业生产出力,那才体现饲养员的工作业绩。

与饲养员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岗位,叫仓库保管员,掌管着生产队的仓库钥匙,经管着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种子、肥料、大型农具、牲畜饲料等。作为大牲畜精饲料的花生饼、黑豆、玉米等,统一存放在库房内。每天由饲养员将所需数量向保管员报数,由保管员称重后,如数向饲养员当面做好交割,并记录到账本上。两个人的角色类似于现在财务管理中,管账不管钱的财务会计和管钱不管账的现金出纳。

小时候我和奶奶在昌黎县晒甲坨老家生活。我们四村三队的队部紧把村西头,生产队独占一个大院心,西面是肥料场和沤肥池,再往西就是四村和五村的“界坑”西坑沿了。大院的入口处是饲养员的值班室和平时休息的地方,也起着门卫值班的作用。里间有一铺火炕,一间屋子只有墙上挂着的一盏马灯,此外再没有其它的摆设了,所以显得空间宽绰敞亮。外间是糊豆子、煮玉米的大灶,一个大水缸,一个拌草料的大槽子,还有一盘用于破碎饲料粮的石磨。饲养员室,兼做生产队的记工室、会议室,队干部的休息室,外来人员的接待室,社员工余休息娱乐的棋牌室,以及传播各类消息的信息室。

大院的西侧一溜正房是仓库。东西两侧分列着牲口棚,饲马的为“马圈”,养牛的叫“牛棚”,南面堵头是猪圈。牲口棚靠院心一侧不设围墙,原木架上放置着牲口食槽,槽子的上面固定设置椽子粗细的横木杆,用于拴挂牲口缰绳。耕地的牛、拉车的马收工回来,就交到饲养员的手上,戴好笼头,牵进牲口棚,把缰绳拴在横杆上。

电影《青松岭》里面的落后分子“车把式”钱广,就是乘人不备,将秀梅拴在牲口棚横杆上的辕马偷偷解下缰绳,给刚卸下车套还在气喘吁吁、流汗不止的马喂了凉水,导致牲畜生病,钱广将看护不周的责任一股脑推卸到玉梅身上。爱马如子的万山大叔精心喂养病马,终于把马将养好了。

饲养员将事先搅拌均匀的草料逐一添到槽子里,牲畜就开始了饕餮美餐。草料,是用铡刀铡成寸段的棒杆、秫秸,短短的,软软的,掺上用石磨粉碎的玉米或豆粕,用水拌好,潮乎乎,香喷喷,这样的草料就连我们这帮玩耍的孩子都会看着眼馋,那些出大力用蛮力的牲畜,那就更喜欢吃了。牲口吃的是草料,出的是力气。埋头吃草的牲口,发出齐刷刷的咀嚼声,像极了一曲富于节奏感的民族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