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一次是入宫前,温实初以他父亲的经历劝诫甄嬛,说他父亲当年就是趟进了后宫的浑水,所以一命呜呼。

后宫的水实在深不见底,恰好甄嬛又不愿进宫,温实初便向甄嬛求婚,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的心愿,又能成全甄嬛。

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1)

这么好的台阶甄嬛不仅没有下,还以“把温实初当哥哥为由”拒绝了,宁愿进宫过胆战心惊的日子,也不想嫁给暖男温实初。

第二次,甄嬛身心俱疲地从宫里出来,尝尽了人情冷暖、尔虞我诈,温实初以为她看遍繁华,会喜欢平淡的日子,遂又向甄嬛表明心意。

温实初郑重其事地许诺,说他仍会待甄嬛一如从前,此心不改、此情不变。

而甄嬛又以“对男女之情绝望”为由,拒绝了温实初。

吃瓜群众看到这,无不为温实初鸣不平。这么好的经济适用男,甄嬛真是有眼无珠,活该她命运多舛、婚姻不幸。

先别气,还有第三次呢。

拒绝了温实初,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红尘心死,不愿再接受男人的甄嬛,没多久便投入了果郡王的怀抱。

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2)

看到这,吃瓜群众真是磨刀霍霍向甄嬛了,真想给她寄刀片。

甄嬛这也太口是心非、茶里茶气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真是配不上温实初。

甄嬛同果郡王正你侬我侬地畅想着幸福的未来,不料皇上一声令下,果郡王不得不与甄嬛分开,带兵打仗,远走滇南。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成苍狗。

世事无常。

噩耗传来,果子狸因公殉职了。

可怜的甄嬛,二婚也未能圆满,口吐鲜血、痛不欲生。

这个时候大备胎温实初又来了,他依然愿意当接盘侠,还承诺愿意抚养果子狸的孩子,视如己出。

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3)

可是?……

甄嬛当然得拒绝啊,因为剧情需要。

开玩笑了,因为温实初既不能替果子狸报仇,又不能护佑甄嬛的家人,甄嬛觉得他无用,所以三次拒绝温实初。

但这大概率还是甄嬛的借口,她的父母流放宁古塔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要远离皇上,她咋没想到护佑她家人呢?

替果郡王报仇?果郡王是牺牲在了准葛尔的枪林弹雨下,回宫就能报仇了?

总之,她就是看不上温实初。

到底为什么呢?

可以说是门第的差异,也可以说是性格不和,还可以说是彼此太熟悉了,不来电。

其实这些原因都可以归结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万变不离其宗。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低级需求和高级需求。低级需求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便会产生高级需求。

也就是古人说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低级需求便是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不再为这些发愁后,人便会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比如对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明确了这个需求层次的含义,再来说说温实初和甄嬛分别处在哪个层次里。

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4)

温实初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太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介御医,俸禄微薄。”

“俸禄微薄”很关键,说明温实初仍然停留在低级需求里,依然奋斗在能够活着的边缘上。为了吃饱穿暖,不停奔波。

这应该很像大多数吃瓜群众的状态,算是草根一族。

而甄嬛早就脱离了低级需求的范畴,一出生便高出了温实初一大截,不仅脱离了温饱,甚至是超离了小康。

温实初整日为了生存奔波,而甄嬛是为了享受人生活着。

温实初小心谨慎地打一份工,糊口度日。

而甄嬛的日常活动是看书习字、吟诗品乐。研习兵法,探讨治国之策。看重心灵上的共鸣,注重自我实现。

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5)

甄嬛喜欢的这些温实初根本无法共情,更不能给与甄嬛肯定与互动。而皇上、果郡王却是和甄嬛同频的。

比如,皇上看到甄嬛吹箫,便可以借口品鉴乐谱来创造和甄嬛再见面的机会。

这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了。

即便甄嬛困缩一隅,仍然想要吹吹箫发散一下自己抑郁的心情。要是换作普通人,那就是大快朵颐一顿,聊以慰藉。

正在甄嬛借箫抒情的时候,四大爷一出场便说出了甄嬛的心里话:“你刚才吹的那首‘杏花天影’,合情合景。”

有相同爱好的人,能迅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就如同不贪财、不好色的育良书记,因为一本《万历十五年》就被高小凤拉下了水。

甄嬛马上问了一句:“王爷对这曲谱很熟吗?”

老皇上很懂甄嬛的意思,答非所问地说:“若是在春夜用埙吹奏,会更得其清丽幽婉之妙。此刻用箫吹奏,减轻了曲中的愁意,倒多了几分回雪春风之爽朗。”

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6)

四大爷还真是个谈话高手,甄嬛问他是不是对这曲谱很熟,他却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对甄嬛箫艺的评价。

四大爷这回答就是不言而喻了,若是不熟还能说得头头是道吗?

可是四大爷就不说自己熟,只是一味地往甄嬛的心情上靠。

又接着说:“只是吹到刚才那句‘满汀芳草不成归’的时候,箫声微有凝滞,带有呜咽之感。可是想家了吗?”

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7)

四大爷真是废话,小姑娘骤然离家,又是这高门大院的,能不想吗?

可是在这场谈话中,四大爷不仅展示了自己颇高的音乐造诣,又叩击了甄嬛的心扉。

在这红墙绿瓦之中,碰见一个懂自己的人是多么可贵!

所以,甄嬛即便对四大爷的身份怀疑,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悸动。

四大爷真是权谋老手,不仅在朝堂上叱咤风云,在女人堆里也是游刃有余。

这就是甄嬛喜欢四大爷的原因,和自己同频。即便四大爷其貌不扬,可甄嬛还是无法自拔。

再看看果郡王。

果郡王和甄嬛一见面,便说出了李后主那句“缥色玉柔擎”这样鲜有人知的诗句。

虽然行为不羁,却也体现了他的阶级,也是同甄嬛有共同兴趣的人。

再之后的“夜话夕颜”,月下泛舟,鸿雁传情“九张机”,这些可都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表现,都是高级需求得到认可的表现。

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8)

换作温实初,只能说几句:“嬛妹妹,写得累不累?歇会儿吧;嬛妹妹,眼睛干不干?我给你泡点菊花,舒缓一下眼睛……”

就如同皇上念诗,安陵容给皇上捶腿,硬让皇上喝茶来寻找自己说话的机会;

果郡王看着天空中摇摇欲坠的风筝,心里担心着处境艰难的甄嬛,浣碧却风马牛不相及地说了句:“王爷原来喜欢看风筝啊……”

温实初完全不能体会甄嬛的感受,虽然是个经济适用男,但甄嬛不需要经济,只需要和自己同频共振的人。

至于吃瓜群众觉得温实初千好万好,因为温实初和大多数吃瓜群众同频,都是挣扎在温饱边缘的人。

所以即便温实初给甄嬛如何的担水劈柴,嘘寒问暖,都不如果子狸的一曲笛音对甄嬛的吸引力大。

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吃瓜群众觉得千好万好的温实初)(9)

这样看来,甄嬛是对的,倘若真和温实初在一起,就如同太平公主和武攸嗣的生活。

一个想要精神共鸣,一个却沉迷在制作春药里,以为他们的婚姻只是缺少几付春药的维系。

所以女孩们,一定要找那个与自己同频的人结婚生子。你若喜欢看书,怎么也得找个喜欢养花种草的人。

倘若找个喜欢喝酒搓麻将的人,那就是煎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