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舟

今天是正月初七,是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想来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或疲惫中没有彻底调整过来呢?不过在古代,这一天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甚至还被认为是能决定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里是否兴旺的日子。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称正月初七这一天为“人日”。意思是代表和象征人的一天。古时候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用七种菜做成羹食用,还用彩色绸缎剪成人的样子,或者用金箔镂刻成人的样子,贴在屏风上,也戴在鬓边。人们还会制作一种花形的首饰相互赠送。还要登高赋诗。

初一到十五忌讳什么(初一到初七天天有讲究)(1)

在古代民俗中,不仅正月初七有这些讲究,此前的六天也都有类似的讲究。古人认为:正月初一日是“鸡日”,初二日是“狗日”,初三日是“羊日”,初四日是“猪日”,初五日是“牛日”,初六日是“马日”。古代民间认为:通过观察从初一到初七这七天的阴晴风雨等天气状况,就能知道每一天所对应的那一项在新的一年中的兴旺程度。由于这样的认识,所以在古代,在正月的前六天中,人们都会注意不杀害、食用每一天所对应的牲畜。而初七这一天也要避免行刑、打骂等有伤于人的事情。除此之外,正月初一还要制作鸡的造型,贴在自家大门上。但初二到初六却不必制作牛羊等牲畜的造型。

初七这一天,之所以要制作花形首饰佩戴在鬓边,是为了表示新的一年到来了,人要以新的形象进入新年。对于初七这一天制作的花形首饰的起源,古人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最早起源于晋代,具体是贾充的妻子李氏。另一种说法是当初西王母曾经在正月初七日戴着这种首饰与汉武帝在承华殿相见。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可信?南北朝时期的古人已经说不清楚了。

初一到十五忌讳什么(初一到初七天天有讲究)(2)

另外,古人还有一种说法,不好说是民俗还是验方,或者迷信。因为它出于晋代道医大家葛洪所著的医书《肘后备急方》中。书中说:在正月初一日和初七日,吞服麻子和小豆各二七枚,能消除疾病瘟疫。所谓“二七”枚,就是两个七枚,但却不是十四枚。其区别在于“二七”枚是分两次吞服,每次七枚。十四枚则是一次性吞服十四枚。至于这种做法到底有没有效果?其中有什么道理?那就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