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1)

正月初七为“人日”,就是人类诞生的日子。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传说远古时期大地一片黑暗、荒芜,自盘古开天辟地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一天,女娲在苍莽的大地上,不停地走呀走呀,感觉有些累了,于是在一个水池旁蹲了下来,无意中捏出一只头戴冠、尾巴翘、一撒手喔喔叫的东西,给它取名叫“鸡”。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2)

女娲一连六日,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第七日捏出了人,用来主管六畜。因此传统认为正月初七这一天就成了人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西汉东方朔《占书》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人日”习俗从西汉开始,至今已有二千年多年的历史。古人迷信,相信天人感应,开始时人们以“人日”的天气阴晴来占卜来年的吉凶,日晴为吉,日阴为凶。《占书》云:“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若逢阴雨,则有灾。”清朝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人日》也说:“初七日谓之人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二者都是说如果正月初七这天天气晴朗,则新的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3)

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内容的重要节日。唐朝时“人日节”最为盛行。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一种装饰品),又登高大宴群臣。《唐诗记事》卷九:“景龙三年人日,清晖阁登高遇雪。”景龙是唐中宗的年号,景龙三年即公元709年。


那么“人日”当天各地又有什么习俗呢?

一、戴“人胜”、赠“花胜”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4)


从晋朝开始,古人在“人日节”戴“人胜”、赠“花胜”。“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形状为人;“花胜”和“人胜”类似,样式为花朵。《魏收传》记载:“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意思是正月初一要把鸡画在门上或把鸡的画像贴在门上;正月初七则把人像贴在帐子上。《荆楚岁时记》有“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的记载。即“人日”这天人们用彩纸、丝帛等之类的材料制成人形,贴在屏风上,也戴在头发上,既是装饰,又可保家人平安。还制作各种“花胜”相互馈赠。因此“人日节”也称“人胜节”。

二、吃“七宝羹”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5)

正月初七为“人日”,几经演变,形成吃“七宝羮”的习俗。“七宝羹”是用七种新鲜的时令果蔬加米粉做成汤。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蔬有所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其中有五种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芹菜(“芹”、“勤”谐音,指勤劳)、蒜(谐音“算”,指精打细算)、葱(谐音“聪”,指聪慧)、芫荽(“芫”谐音“缘”,指缘分)、韭菜(“韭”、“久”谐音,指长长久久)、生菜(谐音“生财”,亦指生生猛猛),另外两种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有所区别,有的地方用鱼、肉来代替,鱼表示“年年有余”,吃肉代表“大富大贵”。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6)

有经验的老人,还会先把这七样菜放在一起炒一炒,意为样样都有。据说“七宝羹”可除邪气、治百病。吃了它,来年就会大吉大利,家庭美满。


另外广东江门、新会、五邑等地,从城市到乡村,几乎家家户户要吃“人日菜”,也就是把煎堆、炒米、芥菜、番蕃薯、芋头等混在一起煮,老老少少都要吃上几口,以求新的一年人口平安,丰衣足食。五邑地区的“人日菜”也称“吃菜茶”、“吃盆菜”。

三、吃面条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7)

“人日”这天大部分地方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健康长寿。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分别为孩子、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过“日子”都要吃面条。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们走东串西,探亲访友,心都跑野了,“人日”一过就该收心准备春耕了。吃拉魂面,就是要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8)

在老广州,“人日”的重要性不亚于除夕、开年。农历正月初七,广州人俗称“众人生日”,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同样讲究“人齐和吉利”。这天人们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待在家里和亲人团聚。时至今日,仍有常年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才离家远行的习俗。


四、登高赋诗

“人日节”是古代文人墨客结伴而游、登高赋诗的日子。唐代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思念之情。说明唐代的“人日节”,不仅仅祈祥祝安,更有思亲念友之意。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9)

以前广东人会在“人日”结伴到郊外游玩,男女老少,成群结队,蔚为壮观。据《三家巷》记载,好友知己一群人在云山品花赋诗并从中选出“人日皇后”,中选者来安排当天大家的活动。年长者则登山饮酒作赋,或到庙里参神拜佛,祈求平安。

另外四川成都市民自清朝后期开始,有每逢正月初七便扶老携幼相偕至杜甫草堂凭吊“诗圣”的习俗。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的故居。他曾与友人高适于正月初七“人日”作诗,互表思念之情。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10)

公元761年,任蜀州刺史的边塞诗人高适在正月七日写下《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诗作并寄至成都草堂。杜甫读此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一句“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道不尽乱世飘零的悲怆,说不完人生无常的寂寥。四年后高适病逝,杜甫离开草堂。公元770年,漂泊在外的杜甫疾病缠身,重读此诗,更增添了几分离愁别绪,和诗一首《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于当年去世。


清咸丰年间,四川学政何绍基感念和仰慕杜、高二人之友谊,于“人日”在杜甫草堂题写了“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对联。此后,四川文人骚客竞相模仿,纷纷在“人日”时云集草堂,挥毫泼墨,登高赋诗,以纪念“诗圣”,并逐渐成为当地春节期间一个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五、捞鱼生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11)

南方一些地区有在“人日节”有“捞鱼生”的习俗,类似与今天的吃生鱼片。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地喊:“捞啊!捞啊!发啊!发啊”!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

六、称体重

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称体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正月初七人日节怎么样(正月初七话人日)(12)

七、送火神

在山东的部分地区,有送火把的习俗。就是把农作物秸秆绑扎成火把的样式,在自家门前点燃后一直送到村外,寓意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诸事大吉。

“人日”,就是“人民安之日”,俗称“人日子”。“人民安”即今天的以人为尊、以人为本的理念。西汉东方朔《占书》中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人日”当天,官府不能处决罪犯,家长不能教训孩子。可见,古人已将“人民安”视作“人日”的核心思想。“人日”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照亮人生!让文学滋润生活幸福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