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他不似李白的放浪不羁,也不比苏轼的潇洒豁达,没有杜甫的艰难苦恨,也不如陶渊明的闲适淡泊,但让人动容的,是他光复河山的一生夙愿。他是辛弃疾,一个做梦都在打仗的男人。

辛弃疾的三个身份,一个做梦都想着打仗的男人(1)

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青年时率两千父老起义抗金,沙场征战,气势如虎。“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国耻未雪,敌寇未灭,每每念及,他痛心疾首。

辛弃疾的三个身份,一个做梦都想着打仗的男人(2)

郁孤台军门楼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奉表南归多年,满腔壮志无从施展,吴钩看了又看,栏杆拍了又拍,却没有人理会,自己的报国心。

辛弃疾的三个身份,一个做梦都想着打仗的男人(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兜兜转转,寻寻觅觅,始终求而不得。失意回转,才看到,原来想要找的人,就在灯火阑珊的转角处。这又何尝不是辛弃疾内心的孤芳自赏?朝廷说是广纳贤才,自己熟读兵书,苦练剑法,主动起兵南归却始终不得重用,朝廷何时能蓦然回首,看到自己呢?

辛弃疾的三个身份,一个做梦都想着打仗的男人(4)

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官场失意多年,自知不被人所容的他,选择了归隐田园。在乡间,山川草木、农村田园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辛弃疾内心得到片刻安宁。人到中年,能与妻儿过着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似乎也是一种幸福。然而,辛弃疾注定不是安然享乐的人,眼前的安宁又怎会让他放弃恢复中原的一生追求呢,只不过他已不似当年那般锋芒毕露,而是把满腔抱负,融入了诗词里:“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山河飘摇,朝堂腐朽,绥靖派当道,抗争派被打压,光复旧河山的良机一次次失去,形势直教人心意难平,百般滋味无处诉说。“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年少不知愁滋味,总是把愁挂在嘴边,如今尝尽忧愁,却怕祸从口出,只敢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三个身份,一个做梦都想着打仗的男人(5)

天凉好个秋

蹉跎半生,纵使暮年,心犹不甘。“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当年极力抗金,献上万字斗争方略,却不得重用,倒不如跟人换来种树书有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辛弃疾内心悲痛透骨。“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多年来,当年抗击金人的情形历历在目,收复旧土的心从未变过,纵使身老体衰,但若是国家需要,我仍愿披甲上阵。“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可又有谁来问过我这“廉颇”的饭量呢?一身文韬武略,满腔报国热血,终究是错付了。

辛弃疾的三个身份,一个做梦都想着打仗的男人(6)

日落西山,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这个做梦都在打仗的男人,用一生,坚守了一个报国的梦想。跨越八百年,读着他的文字,仿佛仍能触摸他跳动的拳拳报国之心。

辛公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