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只是环境使然:井底之蛙只是环境使然(1)

- 人用井底之蛙形容没有见识、又能瞎整的人,但我发现,所谓井底之蛙只不过环境使然而已,有的井底之蛙一旦蹦了出来,那就是天高任飞海阔任游了。

昨天给孩子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月亮是谁的》,讲的是大雨前,乌云挡住了月亮,一直把月亮当朋友的小巢鼠出来找月亮,碰到了一直认为月亮在池塘里的鸭子,一直认为月亮住在树上的松鼠和一直认为月亮在山顶的兔子,他们各执一理,坚持己见,又互帮互助出来找月亮的故事。在《月亮是谁的》的故事最后,4个新的朋友,共同发现了月亮,发出了“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感叹。

这个故事不是第一次读了,只是读完后,突然想到了井底之蛙。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底,它能看到的天空也就井口那么大,所以它也就只能吹嘘这么点生活的快乐,直到最后被一直海龟(海鳖?)点醒,才发现,原来天地是那么的广袤,而它不过是被限在了这么一点空间里。

对孩子而言,两个故事代表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月亮是谁的》讲述了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好东西要一起分享;《井底之蛙》用来日内容见识短浅,又盲目自大的一群人,告诉孩子要看到外面的世界

但对于我们这一群成年人呢,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一时之间小巢鼠、鸭子、松鼠、兔子和青蛙在我的脑子里交替出现,他们在我这里是那么的相似,都是在无知中坚持自己的想法,笃定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无忧无虑直到他们开始长大,发现他们所谓的认知背后的真实世界,才受到冲击,认知才被碾压,最后也都发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

我们学会了用井底之蛙形容别人,每次用这个词的时候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自以为是,殊不知,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个时候的自己何尝不是一只井底之蛙。每一只井底之蛙的形成,不过是环境使然,他们只是没有得到机会和资源,无法触达更广的世界,一旦他们遇到了机会,像那4个小动物一样共同找到真知,像那个青蛙得到远亲海龟的提点,他们可能会有些许的沮丧,但他们也有更大的潜力一跃冲天。所以,井底之蛙的最大无奈是没有机会。

我们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不肯也不愿动起来,觉得这种生活就是享受,哪怕换了一个环境,也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找到舒适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最能够适应环境的人类。但当看到别人的成功时,一般人心中又是各种嫉妒羡慕加郁郁不得志,然后并没有什么意义,自己尽管被刺激了,却还是不愿意跳将出来搏一搏。

也有很多人以为自己肉体跳出来,就能看到这个世界,这也是一种误解,因为心若还是停留在原地,肉体再澎湃,也不过是一个机器,这是一种人生赌博。我们要记住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成长状态,因为心中没有波澜,一切都是枉然。当然了,时机成熟且能抓住,心灵和肉体同频了,自然是最好。如果身有牵挂,那么保持内心的激荡,突破自己的极限,创造另外的一种可能看到真实,也未尝不可。


大家好!

我是守护,我选择用不同的视角寻找不一样,我相信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有他非凡的一面,需要去发现和学习!

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成长,走过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