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崛起

德国在完成统一大业后不久,整个国家在卑斯麦的领导下非常重视教育,他的一位将军打败法国皇帝后说:“今天的胜利在小学教师的课堂里就注定了!原来德国一千年分裂成14个国家,1806年被拿破仑征服后,我们为什么没有被拿破仑打败?因为割地、赔款都行,但我们没有穷了教育,从来没有听说办教育会把一个国家办穷、办亡国的。”就这样普鲁士实行免费教育,孩子不上学、逃课是要罚款的。德国的文盲率1841年是9.3%,1865年是5.52%,1881年为2.38%,1895年降至0.33%,学龄前儿童的入学率在20世纪60年代已达志百分百。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1)

普鲁士

从16世纪中期开始德意志境内各邦先后颁布了普及义务教育法(如1559年威丁堡、1619年魏玛等)。在中等教育方面,17世纪、18世纪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文科中学,培养医生、律师、牧师和政府官吏等社会上层职业者。18世纪出现了实科中学,典型的有1708年席姆勒创办的“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和1747年赫克开班的“经济学、数学实科学校”等。在高等教育方面,1694年建立了欧洲第一所新式大学——哈勒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的先驱”。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2)

哈勒大学

到了18世纪末打得过所有大学都按哈勒大学的模式进行了改革,19世纪上半叶的教育改革更使德国处于领先地位。洪堡进行了包括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学校管理、师资建设等内容的全面教育改革,建立起一套崭新的教育制度。在哲学家费希特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德国开始整顿小学教育,改革中等教育。1810年设立柏林大学,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以技术教育学校。

德国教育改革的成果到19世纪中野开始产生影响。在德国工业革命中起到先去作用的柏林机械工业的核心人物波尔西慕尼黑工业大学希就毕业于此类学校。其中,尔鲁厄工业大学(1865年)、慕尼黑工业大学(1868年)、亚琛工业大学(1870年)、柏林工业大学(1879年)等学校,到十九世纪后半叶发展为高等工业学府,为工业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3)

柏林大学

另一方面,在普鲁士带动下德国全境竟相修筑铁路,到1870年全德半熟的铁路收归国有,私营铁路也受各邦国政府控制。德国统一后再次出现兴建铁路高潮,开始进入第二个铁路时代。1870年,铁路长达18667千米,到1910年达59030千米,1914年增至61749千米。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密布的铁路网已经形成,长度超过中西欧等国,密度超过欧洲所有国家。

铁路网的形成,把德国的沿海与内陆、原料产地与工业中心、城市与乡村都连接起来,一个巨大的国内统一市场初见形成,猛烈促进了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冶炼等新兴工业及重化工业的发展,并刺激了德国新生产技术的采用与工业化的深入。

此外,德国的海运和内河航运、港口也获得了新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后,汉堡、不莱梅两个滨海港口经过不断扩建,已成为海外贸易的枢纽,涉外航线分别为12条和4条。德国栾川成为一支足以与英国海运匹敌的船队。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4)

东普鲁士的铁路

以上种种因素促使德国在20世纪初经济总量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德国人用了30年完成了英国人走了1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历史就是这样现实,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时刻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时刻创新意识,依然会被超越。

德国的兴起,还有两点值得中国借鉴,一是始终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同意,这种同意包括了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的统一;二是努力争取和利用好一个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来发展自己。

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和德国最先开始,使他们一跃而起,以新型的钢铁、石油、电器、化工、航空等工业震撼了世界,后来者居上。而此时的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暴露其资本主义的腐朽性,经济发展步伐相对迟缓。美德两国的工业经过了这次变革之后,远远走在了英法的前面,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占17%,1890年上升到31%,因果下降到22%,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和德国一起挑战英国统治下的单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