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谁说的(一骑红尘妃子笑)(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北方的长安,距离盛产荔枝的岭南有千里之遥。为了博杨贵妃一笑,唐玄宗决定在贵妃生辰那一天,要让她吃一口新鲜的荔枝。于是,颁了一道敕令,派出“荔枝使”,负责从岭南运输“荔枝鲜”——即新鲜的荔枝送往长安。

众所周知,荔枝虽然新鲜美味,但保质期极短。放一日色变,放二日香变,放三日味变。超出三日,荔枝非但不新鲜,还会变臭变质。可问题是,以唐朝最快的马匹速度,从岭南到长安,最快也要十几日。如此,要想将荔枝送到长安仍保持新鲜,简直比登天还难。

一个叫李善德的九品小官,被人算计成了接这活的“倒霉蛋”。别人把李善德叫去,酒菜一摆,三杯下肚,告诉他有个不要白不要的肥差——荔枝使。李善德喝得微醺,接过敕令,兴高采烈地接下来这置办“荔枝煎”的任务。吃好喝好,打道回府,李善德路上跌了一跤,“荔枝煎”的贴黄掉了个字,露出了原本的真面目——“荔枝鲜”。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谁说的(一骑红尘妃子笑)(2)

待看清这三个大字,李善德犹如一盆冷水从头泼下。任谁都知道,要将新鲜荔枝运送往长安,绝非易事;不止不容易,而且几乎不太可能。更何况,皇帝还点名要岭南的荔枝。

可如今的运输条件,压根就达不到。如果不送,耽误了差事难逃一死;假如送来了,十几日之后呈给皇帝和贵妃的,也是一颗颗变质黏糊糊的臭荔枝。此时的李善德,像极了误了归期的陈胜吴广,怎么都难逃一死。那么,既然骑虎难下,不如舍命一试。

于是,李善德就孤身前往岭南,开始一点点地做运输实验。先是把荔枝用食盐洗过,然后放在密封的瓮中,即便如此也只能多保存一日;后来又想到,将荔枝连枝叶一块摘下,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其鲜活期。一路上,要先后安排十五个换乘点,平均每三百里,换一次马或船。这样还不够,为了更好地延长保鲜期,从江陵调来冰块,也作为运输工具……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李善德终于做到将10枝新鲜荔枝运送往长安,但是每一次运输,背后都有着巨额的花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谁说的(一骑红尘妃子笑)(3)

很多人都想不到,将荔枝运送长安,是这个不起眼的九品小官李善德做到的。本以为此后功成名就仕途亨通,却突然遭到别人的追杀。李善德成功脱逃后,百思不得其解,却被好友一下子说到要点——你一个九品小官将荔枝送到陛下面前,陛下吃到会想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何没有早点呈上来?陛下又怎么不会怀疑到他们身上,而为自保,他们就要除掉你。

为了寻求庇护,也为了避免“树大招风”,李善德寻找了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拿这功劳,这个有能力的人,就是杨国忠。李善德将自己的运输之法告知,在相国的庇护下,继续运送荔枝。

可是到了杨国忠这里,这运送荔枝的事儿,就变了味了。为了延长保鲜期,每次运往长安的荔枝,都是要连枝干一块砍下来的,这一次采摘,就要毁掉十好几棵树。当贵妃吃到后,觉得新鲜,她的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也要吃,这下采摘量和砍树量都要翻倍。岭南栽种了20多年的树,因为这一次供应到长安,就损失惨重。可是,运送的官员才不会管这许多。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谁说的(一骑红尘妃子笑)(4)

更重要的是,一路运输为保鲜而消耗的钱财本就巨大,这一下子更是翻倍。可这钱从哪里来?在杨国忠的“指导”下,美其名曰为陛下省心与分担,却从驿站搜刮,从百姓身上搜刮。本就苦不堪言,这下更是加重了老百姓负担。这样一来,运输荔枝所花费的高额花销非但不用自己掏,反而还能赚点回来。

可是,反观百姓呢?因为驿站平日支出的经费,都是从百姓身上索取,如果没有钱,那么就要额外服徭役。不想服徭役?可以,多交两贯“荔枝钱”即可。老百姓本就被搜刮得一干二净,只得被迫服徭役,在当地,也就多出了很多“逃驿”。

所以,后世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流传甚广,人们从这句诗里知道了荔枝的珍贵,知道了贵妃备受宠爱的骄奢生活,知道了玄宗对贵妃奢侈浪漫的爱。可是,却鲜有人知,这“一骑红尘”背后的巨额花销,全都是老百姓来买单。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马伯庸《长安的荔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