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窜货猖獗,自成大网,反映到母婴门店来看,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拿货渠道多元。从正规拿货渠道,到线上线下的窜货渠道,什么货都能拿到的背后,其实不止是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门店的权益也容易受到侵害。

01.又一母婴店被罚!

多家母婴店被起诉(又一母婴店因为这两件事被罚)(1)

近日,福建莆田市仙游县城一母婴店因涉嫌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被鲤城市场监管所处罚。但是,值得母婴门店注意的却不仅仅是跨境购产品经营标签问题。

此前,鲤城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依法对某母婴用品店进行检查时,在某母婴店货架上发现9罐某品牌奶粉跨境购奶粉,外包装上均没有中文标签,执法人员当即予以查扣。 经查明,当事人店内经营的9罐奶粉是从线上平台采购的,共购进了12罐,购进价198元/罐,销售价398元/罐,货值共计4776元,目前已售出了3罐,获利600元。

并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该母婴店当事人建立的进货台账不齐全,无法提供上述奶粉供货商的经营资质材料和进货单据,也没有供货商的联系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内容:进口的预包装食品、 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 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多家母婴店被起诉(又一母婴店因为这两件事被罚)(2)

所以,该母婴店的主要违法行为有2方面: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和未按规定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其他合格证明。 执法人员勒令该母婴店停止销售并下架该奶粉,没收违法所得600元和暂扣9罐奶粉,并对其处以罚款8400元。

02.罚款、立案调查等,这两点值得重视!

8400元虽然不是巨额罚款,但却引人警醒。一方面关于母婴店销售跨境购产品因标签被罚事件,每年屡出不止。并且奶粉圈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母婴店在销售跨境购产品时不只是标签存在问题,还以实体产品进行销售。要知道相关政策规定,母婴店不能作为跨境购产品的销售点,只能作为服务网点。跨境购产品在陈列时也要做好专门的分区陈列。

所以,母婴门店在销售跨境购产品需格外注意上述问题,消费者在购买跨境购产品时也需加强关注安全问题,在正规渠道购买奶粉。因为没有任何中文说明,很难知晓该奶粉是否通过了入境检测?是否从正规渠道进货等等。

另一方面,大家需要按照规定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以及相关合法证明。不只是跨境购产品,对于所有产品,门店都应该做好查验。不然,当产品在门店检查出问题时,可能直接被处罚的是门店。比如,去年年底,某母婴店因销售的子怡幼儿配方奶粉(12-36月龄,3段)的低聚果糖、叶黄素项目不符合产品标签明示国家标准要求,被立案调查。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家对窜货越发习以为常的当下,部分母婴店不仅忽视了对供货者的相关证明进行查验,有的更成为窜货的参与者。三人成虎,母婴店真的应该警惕和反思,试问一下你是否在正规渠道拿货?若不是的话,你可能无法知道也无法保证你窜的产品来自哪里?质量有没有问题?消费者吃了安不安心?被国家查出问题,最后吃亏的还是门店。

总之,食品安全大于天,尤其是关于宝宝健康安全的奶粉。伴随着国家监管的加严,大家都应加强管理、严于律己,减少甚至杜绝有害宝宝事件以及违法事件发生。

对于品牌来说,做好产品质量和标签标识,管控好市场;对于门店来说,做好规范陈列,到正规渠道进货,以消费者健康为首位;对于消费者来说,到正规渠道购买奶粉的同时关注产品相应标签标识,确保产品安全,保障自身权益。

来源:奶粉圈

多家母婴店被起诉(又一母婴店因为这两件事被罚)(3)

图文编辑:肖鑫鑫、夏千童 责任编辑: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