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肌疾病分类:心肌疾病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具体分类如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心肌疾病如何缓解?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肌疾病如何缓解(心肌疾病病人的护理)

心肌疾病如何缓解

一、心肌疾病分类

心肌疾病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具体分类如下:

1、遗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室发育不良、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离子通道病(长QT综合征、 Brugada 综合征、短 QT 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等);

2、混合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

3、获得性心肌病:感染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脏气球样变、围生期心肌病;

4、由其他心血管疾病继发的心肌病理性改变不属于心肌病的范畴,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所致的心肌病变。

二、心肌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1、疼痛:胸痛 与劳力负荷下肥厚的心肌需氧增加和供血供氧下降有关。

(1)、评估疼痛情况: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注意血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

(2)、发作时护理:

①、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②、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

③、遵医嘱使用受体阻断药或钙通道阻滞药,注意有无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④、不宜用硝酸酯类药物。

(3)避免诱因:

①、避免激烈运动、突然屏气或站立、持重、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

②、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2、活动无耐力 与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肌受损、并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有关。

(1)、休息与活动:

①、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限制体力活动直至完全恢复;

②、急性期适当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防止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病程;

③、症状消失、血液学指标等恢复正常后方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④、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⑤、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2)、活动中监测:

①、病情稳定后,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制订并实施每天活动计划,严密监测活动时心率、心律、血压变化;

②、若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3)、心理护理:

①、病毒性心肌炎病人中青壮年占多数,患病常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学习或上作,从而易产生焦急、烦躁等情绪;

②、应向病人说明本病的演变过程及预后,使病人安心休养;

③、告诉病人体力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不要急于求成,当活动耐力有所增加时,应及时给予鼓励;

④、对不愿活动或害怕活动的病人,应给予心理疏导,督促病人完成耐力范围内的活动量。

3、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1)、对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急性期应严密心电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2)、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心衰症状或体征;

(3)、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力衰竭,立即配合急救处理。

(二)、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 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所致头晕及晕厥有关。

2、潜在并发症:猝死、栓塞。

3、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学习和前途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配合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三)、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

HCM 病人的一级亲属应接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基因筛查,以协助早期诊断。

2、饮食指导

(1)、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 尤其是补充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心肌代谢与修复;

(2)、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3)、心肌疾病病人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注意低盐饮食。

3、活动指导

(1)、DCM 病人一般按心功能分级进行活动;

(2)、 HCM 病人应避免竞技性运动或剧烈的体力活动,避免情绪激动、持重或屏气用力等,减少晕厥和猝死的危险;

(3)、有晕厥病史或猝死家族史者应避免独自外出活动,以免发作时无人在场而发生意外;

(4)、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直至完全恢复,一般为起病后至少6个月;

(5)、无并发症者可考虑恢复学习或轻体力工作;

(6)、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7、)6个月至1年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妊娠等。

4、用药指导

(1)、DCM 病人应遵医嘱服用β受体阻断药、 ACEI 或 ARB 类药物,以减缓心室重构及心肌进一步损伤;

(2)、 HCM 病人坚持服用β受体阻断药或钙通道阻滞药,以提高存活年限;

(3)、说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教会病人及家属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病情监测指导

(1)、教会病人自测脉率、节律,发现异常或有胸闷、心悸等不适及时就诊;

(2)、定期门诊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3)、病人有猝死风险者,应教会家属 CPR 技术。

(四)、预后

1、扩张型心肌病

(1)、预后较差;

(2)、确诊后5年生存率约50%,10年生存率约25%;

(3)、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2、 肥厚型心肌病

(1)、预后差异很大;

(2)、青少年和运动猝死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少数进展为终末期心衰,另有少部分出现房颤和栓塞;

(3)、不少病人症状轻微,预期寿命可接近常人。

3、病毒性心肌炎

(1)、临床结局和预后决定于病因、临床表现和疾病阶段;

(2)、约50%的急性心肌炎病例在2~4周恢复,约25%的病例发展为持续的心功能障碍, 12%~25%的病例会急剧恶化或者死亡或者进展为需要心脏移植的晚期 D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