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册专题知识点

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四次战争

鸦片战争(英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美俄)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894甲午年)

1900-1901

(1901辛丑年)

在位皇帝

道光帝

咸丰帝

光绪帝

光绪帝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亚罗号、马神甫事件

朝鲜东学党起义

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日本想称霸世界

进一步瓜分中国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通商口岸

东南沿海一带

长江中下游地区

深入到中国腹地

失败原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武器落后、经济实力弱小等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注意

1会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的两个罪行:

名称

战争

时间

条约内容

条约危害(理解记忆)

影响

侵略方式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1842年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便利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商品

输出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领土和主权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人民负担加重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李鸿章签订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资本

输出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加重人民负担

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外国势力深入到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也是危害最大的条约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李鸿章签订

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加重人民贫困和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

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偏于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和直接镇压人民反帝活动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等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赔银元、割香港、开五口(广夏福宁上)、定关税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割三地(台湾)、赔两亿、开四埠(苏杭沙重)、设工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赔四亿、禁反帝、允驻兵、划使馆

3.4单元其他知识点补充:

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提出三民主义【内容】,被称为“国父”(国:中华民国)。

2.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是《民报》;16字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与三民主义对应】

3.性质/地位: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

3、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学生运动比较

五四运动

一二·九运动

背景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35年,出现华北危机

开始时间

1919年5月4日

1935年12月9日

地点

北京(前期)→上海(后期)

北平

斗争形式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学生示威游行

口号

1.“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2.“誓死力争,还我青岛”;3.“废除二十一条”等(结果:释放、罢免、拒绝)

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反对华北自治”(目的);“3.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性质

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

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

影响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最重要)。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共同点

都是学生运动;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4、抗争史、近代化探索史

4.1近代抗争史

阶级

名称

时间

代表人

内容

影响

爱国官兵

虎门销烟

1839

林则徐

将收缴的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黄海海战

1894

邓世昌

率“致远舰”撞向日军“吉野号”,壮烈牺牲。

光绪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951-1964

洪秀全

前期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后期纲领:洪仁玕《资政新篇》

1.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3.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

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具有盲目排外性)。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4.2近代化的探索史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技术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左宗棠

李鸿章张之洞

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庆内军械所,南制造总局,州船政局。②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局,开平煤,汉阳厂,湖北织局。③发展近代教育(派遣留学生等)。④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海军规模最大。

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

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评价:积极性(意义):

①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②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上富强之路。

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失败: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制度

1895-1898年(1898)

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学君主立宪制

1.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推行君主立宪制;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工商业;改革财政

3.文化:废除八股

4.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制度

1911

孙中山

学民主共和制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核心)、民生主义。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成果:1.建立中华民国;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积极性/成功一面: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局限性/失败一面:革命成功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1915年开始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北大校长蔡元培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办《青年杂志》。

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内容: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③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代表人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

口号/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评价:

①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归纳

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影响/意义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1.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 成立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1.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

2.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1923年

广州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1.新三民主义2.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古田会议

1929年

福建上杭古田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

江西瑞金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贵州北部遵义

纠左、肯定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在极其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

陕西延安

1.总结抗战经验2.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3. 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2.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目标。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

重庆

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

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要求

分清不同会议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选择题;掌握意义→非选择题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抗日战争)

社会主要矛盾

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中日民族矛盾

合作双方

共产党和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

共产党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联合抗日

合作的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斗争对象

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日本帝国主义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合作成果

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926-1927)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共产党对领导权的态度

不重视甚至放弃领导权

坚持领导权

最终结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

共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强大敌人;2.都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

中国近代史中1919年-1949年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在这一时期领导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是刚刚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阶段划分

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起止时间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1931-1945年

1945-1949年

主要任务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抵抗日军侵略,实现民族独立

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实现国内和平

涉及事件

北伐战争(1926-1927)与工农运动相互配合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道路、井冈山会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出现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从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到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再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通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全国。

国共关系

合作

对峙(第一次内战)

合作

对峙(第二次内战)

结果

国民革命因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14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8、抗日战争

1.两个战场的关系(或中国抗日战争特点):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名称

时间

要点、意义

九一八事变

(杨靖宇)

1931年9月18日

借口: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铁轨被炸。

结果:①东三省全部沦陷。

②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影响: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②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③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七七事变

(赵登禹、佟麟阁)

1937年7月7日

地点:北平南郊卢沟桥;借口:士兵失踪;

结果: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正面战场

1.淞沪会战

1937年8-11月

战役:谢晋元的四行仓库战斗等(《八佰》原型);结果:上海失陷。

意义: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太原会战中→平型关大捷(林彪)

1937年9月

意义: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注意:此战役是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3.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李宗仁指挥)

4.武汉会战

1938年6-10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

国际背景: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意义: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

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中的一次大溃退。

抗日战争

(1931年—1945年)

国内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际意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日战争(1931年—1945年)的胜利

(1)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胜利原因:①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世界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注意表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主要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时间、三个人物、中共主张及原因、最后结果、两个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注: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1、国民党发动内战(美国帮助)

1.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2.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①走: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②打: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山东: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

内战爆发的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1946-1947】:粉碎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2.战略进攻阶段【1947-1948】(反攻)

标志: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1948---1949】

战役

指挥者

作战部队

主要事件(特点)

意义(结果)

辽沈战役

1948.9-11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关门打狗(占领锦州)、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11-

1949.1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

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以徐州为中心;最能体现人民战争的特点(群众的支持)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11-

1949.1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人民解放军、华北人民解放军

北平国民党守军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共同意义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乘胜追击-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4.意义: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南京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就是渡江战役。】

5、解放战争的启示: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得民心者得天下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八上历史经典专题复习提纲)(1)

10、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 期

阶段

原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

发展

1.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张謇、荣氏兄弟)(内因)

2.外国人在华办厂的刺激(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短暂春天

1.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内因)

2.一战期间西方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因)

一战以后到新中国成立

再度受挫

①国内: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②国外: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2.著名实业家: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此外,还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纺织业和面粉业)

3.近代民族工业特点:

①整体水平落后。②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沿江地区;③发展艰难曲折。

原因:①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原因)

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4.新式交通工具: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5.社会习俗的变化:①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②废跪拜礼,待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③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待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可从装束、礼节、称谓、饮食、服饰、婚丧和休闲生活等方面举例说明】

6.近代生活方式的特点: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11、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近代教育的发展

时期

兴办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时期

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后

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废除科举: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大公报》,上海《新闻报》,延安《解放日报》

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 陈独秀《新青年》、 邹韬奋《生活》

(2)出版业: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书店。

3.文学艺术的成就

①鲁迅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②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渗入工农群众的文艺作品:

赵树理(山西“山药蛋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大型歌剧《白毛女》

③美术: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新时代;

④音乐: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谱写了抗日救亡的时代最强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