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一种谷物代表河南,那必须是小麦。从麦穗青青时就被烤了吃,到刚成熟就被做成碾转、被酿酒,再到磨成面粉烹饪成各种美食,小麦承包了河南人的胃。
其中,面食可以说是河南人的精气神儿所在,一天不吃浑身都不自在。
河南人都是面食重度爱好者
河南人爱吃面食有原因的,省内小麦产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十八个地市中主产小麦的就有七个。
估计河南人一年吃掉的面粉能填平一个小湖。
作为面食的忠实粉丝,我几乎每天都吃,经常会在微博晒下照片。
前几日外地的朋友终于忍不住问我,天天吃面条不腻吗?
真的不腻,且不说面食不止是面条,光是面条一个月可以不重样。
不光是我,大多数河南人都是面食的忠实爱好者。
人生中经历过两次水土不服,最终都是面食拯救了我。河南人的命是面食给的,没了面食着实不行。
第一次是去远方亲戚家探亲,天天的白米饭,让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我有了远离家乡的冲击感,面对平时难得一吃的大鱼大肉竟然也食不知味,接连一周什么都吃不下。
最后是母亲特意买的一包挂面,做了一碗素面,最简单的家乡味道成功征服了我的食欲。
第二次是到福州实习,接风宴是海鲜大餐,本来内心充满了对海鲜的向往,刚一进饭店,各种腥味的瞬间闯入鼻尖,食欲一下子就没了,再看到红酒炖猪蹄,水煮血蛤,带有鱼腥味的皇帝菜(茼蒿),吃了几口白煮虾之后再也吃不下了。
还是回酒店的一碗泡面给了我最真切地满足感,后来几个月依然没有习惯当地的口味,经常跑到河南风味的小饭馆填补味蕾。
当时的领导也是河南人,在福州打拼了近十年,每次休假回家第一餐最想吃的还是爱人亲手做的一碗手擀面。
一直以为擀面杖是全国人都有的厨具,直到在南方工作的姐姐特意回家把擀面杖截了一段带走,我才知道很多地方都没卖。
听姐姐说,找遍了当地都买不到,于是就买了个木拖把,把拖把截断当擀面杖,凑活着做手擀面。
面食早已融入了河南人的血脉,毕竟我们的胃是面食养大的。
对付面食
河南人总是有方法
面食很少缺席河南人的餐桌。
无论是早中晚,还是春夏秋冬,河南人的食物总有面食的身影。
早起,胡辣汤配油条或者水煎包开启新的一天;中午,一海碗面条来犒劳一上午的工作;到了晚上,用一碗面汤来抚慰一天的疲惫。
除了每天必吃的馍,河南人最爱宠幸的要属面条了。所有面条都能煮,不论是细面还是二宽,刀削面还是手擀面。
最近烈日炎炎,蒜水面、捞面条、凉面就登场了,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煮,过凉水之后,一定要浇上灵魂蒜水。
一筷子黄瓜丝混合着清凉的面条上口,夏天的闷热劲儿就一扫而空了。
还有一种煮和炒完美结合的吃法,就是炝锅烩面。
在河南,烩面也不是天天都吃的,但是只要一提起烩面,河南人都能娓娓道来。
前几天推送的文章下面,就出现了很多馋烩面的人,方城炝锅烩面提及率尤其高。
作为南阳人的同事也按耐不住了,特意找了一家最近的方城烩面店带我们大饱了一餐。
还没上桌,同事就感叹道,“这家绝对地道,看它的辣椒是羊油辣就知道了”。
烩面一上,羊汤底混合着香菜独特的气味,筷子一拨,炝炒过的大片羊肉和葱花映入眼帘,再配上生蒜,真的爱了。
我本来对羊肉不怎么感冒,也禁不住吃的一干二净。
河南人就是这样,一句话就能勾起对面食的热爱,眼里都会发光。
蒸,让面食散发新活力
除了以上,河南还有许多面食,做法也五花八门,炸、炖、炒、烩等全都有,其中我最爱的做法是蒸。
蒸,利用水蒸气的热度将食物变熟,便捷简单,保留原味。
小笼包就不用说了,传统的美食没有人不爱。
有肉、有菜,又有面的蒸面条是我每次回家必吃的,原本干巴巴的面条在炒过的肉菜和汤汁的怀抱下变的温柔绵软,肉菜面的三重满足,再来一碗番茄鸡蛋汤,绝配。
不止面条,菜也能蒸。
蒸菜是面食里的小清新,裹上面粉可以蒸一切,应季的菜啥都能 蒸。
嫩绿水灵的菜杀水后进面粉里滚一圈,上笼屉蒸,蒸熟之后,样子普通没有之前好看了,但内涵丰富了,独特的口感让人忍不住一筷子接一筷子。
等到放凉之后,过油炒,又是另外一种风味。
除了蒸菜,蒸肉也是一绝,肥瘦相间的肉裹上面粉,面粉中和了肉的油腻,肉香四溢,在唇齿间开花。
现在,地摊经济日益火热,夜市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兴奋剂,蒸菜也悄然加入了夜市凉菜的阵营。
最平常的胡萝卜、白萝卜裹上面粉蒸熟,红白相间,加调料凉拌,在众多重油重盐的夜市美食中显得清丽脱俗,也是三五好友闲谈畅聊时不错的下酒菜。
自从吃过一次之后,便成了我每次夜市的心头好。
作为地道的河南人,我觉得面食我们还可以再吃一万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蓝家夏夏| © 撰文
王五点| © 版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