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鸣镝无需餐具)(1)

作者 |李嫚

在点外卖的体验上,多年前,曾有一种无奈:点了外卖,餐送到了,餐具却没有送来,没法吃饭。

时过境迁,如今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已大幅提升,现在点外卖时,倒是常碰到相反的另一种无奈:因为在家里用餐,有现成的餐具,不想浪费,所以特意选择了“无需餐具”,结果还是被送来一套完整的一次性餐具。

欲速则不达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鸣镝无需餐具)(2)

▲小鸣同学在饿了么平台选择“无需餐具”后收到的餐具。

“小善”为何难为?

环保意识已经日益深入人心,很多消费者都有主动节省一次性餐具的意识,所以才有了在订单上“无需餐具”的特殊标注。

但即便标注字体被加粗放大,消费者最终会收到餐具。小鸣同学发现,在美团、饿了么、小红书等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关注此情况。

欲速则不达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鸣镝无需餐具)(3)

咨询过后,我们得到以下回复。

平台表示,会如实进行记录商家此行为并进行投诉。商家行为会计入商家考核并扣除信用分,这将影响商家的店铺营业情况、补贴活动以及排名。

“您如果不需要,直接扔掉就好了。我们之前有遇到过没有送餐具被差评或退餐的情况。因此,不管是否备注‘无需餐具’,我们通通都会配有餐具。”商家却表示难处在此。

商家害怕“差评”,所以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觉得多送一份餐具,总比少送一份餐具,在获得评价反馈时会更安全。

然而,2020年5月1日起已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餐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违反了规定。而且长此以往,会导致浪费资源乃至影响生态。

生活小垃圾,环保大隐患

一次性塑料餐具对于环境的危害很大,直接或间接危害我们人体健康,危及其他生物的安全,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但这个损害不是眼前看得到的,可能要经过若干年才能显现。

据报道,触目惊心的塑料垃圾不仅污染了陆地环境,也对海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每年800万吨塑料垃圾最终流入海洋,超800种海洋和沿海物种受到塑料污染的影响和威胁,包括摄入有毒塑料微粒、被塑料制品缠绕等风险。

早在5年前,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起诉多家外卖平台。要求外卖平台在订餐界面首页显著位置设置是否有偿使用一次性餐具、是否使用塑料袋选项,并对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明码标价、收取费用。此后,外卖平台均增设了“无需餐具”选项。

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到,督促指导电子商务、外卖等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平台规则。

近几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发布相关通告、条例等,规定餐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禁止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这种手段和限塑令类似,都是通过将某种产品的使用变得“不方便”,来倒逼消费者尽可能延长相关产品的使用周期,从而在源头减少。

“小善”累积,能解“大患”

“勿以善小而不为”,有时候我们需要为环保舍弃一点便利。“无需餐具”的选项并非作为摆设出现,而是要作为实实在在环保助力的工具去实际操作。

对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消费者来说,不要因为商家没有配送一次性餐具而给出差评,毕竟商家是按照当地政府的相关法规在执行。对于平台来说,请谨慎核对因为“未配送餐具”而产生的消费投诉,解除商家“害怕差评”的顾虑。

“莫以小善而不为”。只有从消费者、商家、平台等多方形成合力,每个环节都做好这一步小小的改进,才能共同推进环保这件大事,将环保过程中的绊脚石变为阶梯。


图源 |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