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解词:童子
例句:别看他已经年近四十,却还是个童子呢!
童子一词,在古代的意思约略相当于英文中的teen-ager,不过teen-ager的跨度是指十三至十九岁之间,而中国的“童子”应在teen-ager的下限,一般是在十三、四岁左右。唐朝贾岛有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其中所说的“童子”,应该是在这个年龄段。《诗·卫风·芄兰》有:“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周代有男子早婚的习俗,这几句就是写一个嫁给未成年男童的成年女子所宣泄的心中不满,以芄兰之枝对比她的小女婿所佩带的角锥,因角锥小,借以说小女婿的身躯小。还有的人年龄不一定很小,但在诸多长者面前谦称自己为“童子”,如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餞”,王勃写此文时多大年龄无从推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十三、四岁的毛孩子是决然写不出《滕王阁序》来的。中国亦有“童女”一词,系上述年龄段之女性,以区别于童男,童子一般指男性。
现代汉语已把许多词汇通俗化了,像童男童女这类词汇已经淡出于日常口语,而代之以男孩儿或女孩儿;而“童子”,除了像“童子功”等词汇还保留其原意,说明某人某种技艺的锤炼始自童年,又衍生出另一种含义,即与处女相对应的“处男”,指未有性经历的男性,且不分年龄,比如年过半百之某男尚未有性经历,则被称为“童子”。如是,表示年龄的“童子”像一领蝉蜕,僵持在古老的书卷里,而表示性经历的“童子”则像一只振羽起飞的蝉,穿行于胶东民众的街谈巷议,获得了新生。
其实,当今“童子”的同义词“处男”也属新时期的新发明,是对应“处女”而设的。在古代,有“处子”一词。与“处女”同义,指未出嫁的女子,不言而喻,未出嫁,即无性经历,此乃古代制度及文化使然。然而,引人发笑的是,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即中共改革开放元年元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处女”一词的解释仍沿袭古意,解为“没有结婚的女子”,两年后的一九八零年亦即开革开放两年后,此词典再版时仍作如是解。什么年月了?即使在晚清、民国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此解也早已不合时宜了,正是:坠剑刻舟以求剑,轻舟已过万重山。而今,“处女”早已越出了自己的本分,花枝招展地跨过篱墙,沾惹了若许现代新意,覆盖了原意。如果词典编纂家们闭目塞听,不为所动,一意孤行,则不仅会贻笑大方,也会贻笑“小”方的:校园里那些签暑《处女宣言》的女大学生们会嗤笑,那些环绕于大学周围的钟点房老板会哂笑,那些地下的专业“性工作者”会冷笑——皆笑词不逮意。比中国早数百年完成了产业革命的西方,其词典对“处女”的解释倒很直截: A person who has not experienced sexualintercourse.(无性交经验之人)显然,这一解释也适用于“处男”或当今胶东人谈论的“童子”。
【作者简介】
张景芬,笔名景雰,山东文登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专攻中国哲学史和文化人类学。
友情提示:【胶东文化】胶东方言解词系列 陆续推出,请大家继续关注!
本文由西园书画院作者张景芬先生原创,在今日头条独家刊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