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清太宗皇太极整日都在意气风发地处理朝政。入夜,天色骤变,乌云突起,电闪雷鸣,年仅52岁的皇太极骤然崩逝,朝廷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由于皇太极死前并没有就继位人做出安排,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十七天之久的满清皇位之争,最终皇太极的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继承了皇位,成为后来的顺治皇帝。

那么,顺治皇帝登基后,他的众位兄弟,也就是皇太极的其他子嗣的发展情况和最终结局是如何的呢?下面就来为大家做一个说明和介绍。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太极一生共有11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在此之前就已经去世了。

这三位幼年早殇的皇子分别是:


皇二子洛格,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

皇三子洛博会,生母元妃钮祜禄氏;

皇八子,生母是关睢宫宸妃海兰珠,也就是后来的敏惠恭和元妃。


在这其中,洛博会可以说是皇太极的嫡长子,因为他的生母钮祜禄氏正是皇太极的结发妻子。“元妃”,就是“原配”的意思,后来海兰珠也被封为“元妃”,是皇太极将她当做自己的“原配”来对待,以昭示对其的宠爱。

海兰珠所生的儿子,被皇太极给予了厚望,皇太极不仅为他的降生而大赦天下,甚至还公开表示这个儿子将是自己的接班人。

只是天命不假,这两位皇太极的儿子都是幼年早殇,如果他们两人还在世的话,凭借其高贵的出身和皇太极对其的喜爱,顺治皇帝福临基本没有任何登基的可能,就连豪格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顺治皇帝登基,此时皇太极11个儿子中,包括顺治在内,还有8人在世。

这八位存活于世的皇子,分别是:


皇长子、肃亲王豪格,掌管正蓝旗,时年34岁,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

皇四子叶布舒,时年16岁,生母庶妃颜扎氏;

皇五子硕塞,时年14岁,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

皇六子高塞,时年6岁,生母庶妃那拉氏;

皇七子常舒,时年6岁,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皇九子福临,时年5岁,生母是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

皇十子韬塞,时年4岁,生母庶妃克伊克勒氏

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时年2岁生母是麟趾宫贵妃娜木钟,也就是后来的懿靖大贵妃。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3)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我们也就不难发现,除了豪格外,其余的皇太极的子嗣中,只有福临和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是由皇太极的“五宫后妃”所生,其余的皇子皆为庶妃或者侧妃所生,因此这些皇子的身份较低。按照“子以母贵”的传统,在豪格不能继承皇位的时候,自然就是要在福临和博穆博果尔之间做出选择。

而实际上,博穆博果尔是当时所有皇子中,出身最为高贵的,他的母亲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是要比福临的生母孝庄高出三个级别的,但是娜木钟与皇太极毕竟是“二婚”,她此前是林丹汗的大福晋,而孝庄则是十二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况且,皇太极先后迎娶了皇后哲哲、孝庄以及宸妃海兰珠,为的就是要诞育皇子,这也说明皇太极更加倾向于有着科尔沁蒙古血统的皇子继承皇位,对与海兰珠儿子的看重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顺治皇帝的继位看似“不可思议”,然而却也是在当时“顺理成章”的事情。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4)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可以说是结局最为悲惨的皇太极的子嗣了。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后,皇位的争夺首先是在豪格和多尔衮之间展开的。

豪格手握正蓝旗,并且得到了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的拥护,同时掌管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表示支持豪格,这也就使得豪格在皇位的竞争中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在此情况下,豪格大言不惭的说了一句:“我福小德薄,焉能堪当此任。”随即遭到了多尔衮兄弟的疯狂反扑,局势重新陷入混乱,甚至两黄旗和两白旗已经处于了火并的边缘。于是在此情况下,郑亲王济尔哈朗提议立福临为帝,多尔衮随即表示支持,豪格也没有反对。

可以说,正是由于性格上的软弱与犹豫,并且缺乏当然不让的果敢,最终让豪格痛失皇位。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5)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伴随着顺治皇帝的登基,多尔衮成为了辅政王,并且开始不断排除异己,独断专权,豪格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多尔衮重点打击的目标。

多尔衮先是策反了此前支持豪格的何洛会等人,利用其对于豪格的告发,就想将豪格置于死地,但是最终由于年幼的顺治皇帝的力保,多尔衮才没有得逞。

在这之后,豪格又带兵入川,平定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更是亲手射杀了张献忠,立下了不世之功。

然而,此时已经掌握大权,成为皇叔父摄政王的多尔衮依旧将豪格视为自己的眼中钉。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回京后不久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并于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死于狱中,年仅三十九岁。豪格死后,他的福晋们也被多尔衮兄弟霸占,同时自己统领的正蓝旗也被多尔衮抢夺。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6)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顺治八年(1651年),就在顺治皇帝清算多尔衮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大哥平反昭雪,不仅恢复了豪格的和硕肃亲王爵位,并且安排其子富绶进行袭承,还将由此前由多尔衮统领的镶白旗重新划归给了豪格的家族世袭。

而顺治皇帝的这一系列举动,也算是告慰了豪格的在天之灵。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7)

(图片来源于网络)

硕塞,是皇太极所有子嗣中发展最好的,只可惜是以英年早逝收场。

皇太极的第五子硕塞,生母是侧妃叶赫那拉氏,所以其出身并不高贵,甚至在其出生后不就,皇太极就将他的生母改嫁给了大臣。

顺治皇帝登基后,硕塞被封为了承泽郡王,并且开始跟随阿济格、多铎等人南下作战。

不管是在追击李自成,还是攻灭南明,镇压反清起义,硕塞的表现都是极为出色,为大清王朝的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别是他跟随多铎征讨南明弘光政权,身先士卒、作战勇猛,率领攻克南京,直接荡平的福王政权,被顺治皇帝下令予以重奖。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8)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顺治八年(1651年),硕塞被已经亲政的顺治皇帝正式晋封为和硕承泽亲王,成为了可以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并且在此之后更是被委以了议政王之职,其权势地位可以说在当时仅次于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巽亲王、代善之子满达海。

顺治十一年(1654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硕塞英年早逝,由其子博果铎袭承了其和硕亲王的爵位,并且正式改为和硕庄亲王世系。之后康熙皇帝就是将自己的十六子胤禄过继给了博果铎,袭承了庄亲王的爵位。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9)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博穆博果尔,最为“神秘”的皇太极的皇子。

前文中也说到了,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年仅两岁的博穆博果尔实际上是当时身份最为高贵的皇太极的皇子,而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时候,他也被顺治皇帝封为襄亲王,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和地位都非常显赫的皇室宗亲,《清史稿》中对于他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

​“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顺治十二年,封襄亲王。十三年,薨,予谥。无子,爵除。”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10)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仅仅是说他“神秘”的第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他与顺治皇帝最为宠爱的董鄂妃之间的关系。

当时著名的传教士汤若望所著的《汤若望传》中的这样一段描述: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其中,对于董鄂氏的身份进行了非常明确暗示。

第一,董鄂妃是唯一一位顺治在世期间被册封的皇贵妃。

第二,董鄂妃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为顺治皇帝生下皇四子,按照嫡长子的礼仪进行了庆祝并且大赦天下,顺治更是有意将董鄂妃的儿子立为皇太子。但是董鄂妃的儿子不满周岁便早殇,使得董鄂妃的伤心过度,身体大不如前,不到四年的时间,董鄂妃就去世了。

第三,顺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初三,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去世,而博穆博果尔生前就是一名统兵的军官将领。不到两月之后,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正是因为这段史料的记载和佐证,才有了董鄂妃“襄亲王福晋说”的出身说法,董鄂妃本是博穆博果尔的妻子,因为被顺治看上而在博穆博果尔死后被顺治夺了过来。甚至有记载说顺治为了得到董鄂妃,不惜故意制造了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战死的结局。

所以正是因为寥寥数笔的记载,加上他与顺治以及董鄂妃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让其成为了最为“神秘”的皇太极的皇子。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13)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皇太极的其他子嗣,不仅出身较低,并且表现和结局也都较为平庸。

清朝宗室爵位,共分为十二级,其中最为高级的爵位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在这之后是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再往下就是最低级别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除了前文中所说的几位,其他的皇太极的子嗣最终的爵位基本都是镇国公、辅国公级别的。一方面,这些皇子的生母地位不高,这就使得这些皇子的出身也并高贵,另一方面则是这些皇子并没有突出的军功或者政绩,于是也就有了较为平庸的结局。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14)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太极的第四子叶布舒,顺治朝时期为镇国将军,在康熙八年(1669年),被封为辅国公。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叶布舒去世,享年64岁。

皇太极的第六子高塞,顺治朝时期为镇国公,在康熙八年(1669年),成为辅国公。康熙九年(1670年)去世,享年34岁。

皇太极的第七子常舒,顺治朝时期为镇国将军,也是在康熙八年(1669年),被封为辅国公。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去世,享年63岁。

皇太极的第十子韬塞,顺治朝时期为镇国将军,康熙八年(1669年),被封为辅国公。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去世,享年56岁。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15)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可见,顺治皇帝和他的继任者康熙皇帝,对于这些皇太极的子嗣们,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尽管他们爵位不高,但是能够在“无情最是帝王家”的局面下平安度日、安享晚年,并且是寿终正寝,也算是以善终收场吧。

皇太极死后顺治的下场(除了继位的顺治)(16)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