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每年4月,我那已去世多年的母亲定会提个竹篓,带上我们兄弟踏青采野,行走在山间打上各种山鲜野货,做上各种美味。在母亲的众多时令菜中,我最为怀念和喜欢还是“蒿子粑粑”。
记载童年的吊脚楼、山野
说来惭愧,已经身为二宝父亲的我,既无精力也没能传承母亲的衣钵为他们弄一手私家小厨;还得亏了疫情居家“战疫”,才会有得闲情去查阅一番关于“蒿子粑粑”制作攻略,去不经意间发现“蒿子粑粑的前世今生”与我的亲情挂念及美食追求的二者情愫如此贴切,大有故事。
蒿子不但是食材、民俗,还为我国扬名国际。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中国对对蒿子的最早文字记录可溯源到《诗经·小雅》。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入春后,生长于低岗野地。气香特异,味微苦;品种繁多,常见的有 白蒿、青蒿、牡蒿、臭蒿等多种,其中做粑粑用的蒿叶便是一种香蒿,在野地里采摘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有点像牡蒿。由于香蒿比较稀少,也用白蒿代替的,相对于香蒿来说口感要差一点。
蒿子能做美食: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甜美可口,广泛用于清明节期间食用。
蒿子是文化传承:话说临近“三月三” ,家家吃蒿子粑古人早有传承,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
蒿子是治病历史悠久:《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青蒿素来源于传统中药青蒿草,已有2000年的历史。
蒿子为我国赢得荣誉:屠哟哟团队研发的青蒿素,解决了困恼人类的痢疾问题,不仅为中国赢得第一个诺贝尔奖,也是中医正名的有力举证。
说了这么多,我们也该行动了;苦于憋闷日久,在逮到有阳光的好日子,全家老小禁不住尝鲜蒿子粑粑的诱惑,乘船环饶“八百里洞庭”,做回“采蒿人”。
蒿子粑粑的制作方法
攻略有了,“粮草”足了,该我一展“蒿子粑粑“七星大法”了。
第一式摘菜:采撷蒿子嫩的尖尖
第二式焯水:去掉蒿子苦腥味
第三式切碎:篙子洗干净后剁碎煮熟
第四式调粉:根据个人口味,调配糯米粉和粳米粉的比例,从而使饼软糯可口,也可加入姜末、香蒜末碎、腊肉丁丁等(因岳母娘吃素,此步骤省略)
第五式揉拌:将篙子和米粉揉拌在一起,此为苦力活,充分平时锻炼的功力。
第六式捏坨:捏出巴掌大小坨,太大及太小都不适宜,自己来估量。
第七式煎制:贴于锅面,火太大了会糊,或小了不熟,待两面金黄后就可出炉了,;以前最喜欢偷吃锅里结的那一层锅巴,嘎嘣脆、哧溜香。咬一口,软糯香脆,蒿子的独特干香气扑面而来。
泥蒿杆子也是一道美味
泥蒿杆子其实是一道应季的难得食材,虽然现在大棚都有种植,但怎么都比不过当季野生的香脆可口,无论是清炒还是配以腊肉,只要稍微加入一点辣椒,无需更多调味,便是一道爽口好菜。
寻探美物,匠品生活!如果我的分享您喜欢,不要舍不得点赞加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