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君主,在他的带领下,二十年时间,秦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一个强国,一战收复河西,奠定了强国地位,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能有如此成就,在浩瀚如烟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与他性格中的这四个特点是分不开的。

01

心思清明,能隐忍

少梁之战,秦献公战死,秦国上下群情汹涌,要杀了被俘虏来的魏国丞相公叔痤为秦献公报仇。

作为儿子,秦孝公赢渠梁比谁都更想替公父报仇,可是作为秦国新君,他清醒地知道,秦国打了几十年的仗,百姓家里没有隔夜粮,穷得连个铜板都拿不出来,国库里也没有多少银两支撑秦国继续打仗,如果继续打下去,将会把秦国拖进深渊。

秦国不能再打仗了,要休养生息,要富强,要强大,才是秦国的出路。

想定了主意,秦孝公强忍悲痛,顶住压力,与公叔痤达成协议,秦魏罢兵和谈,秦国为表诚意,把已经抢回来的函谷关再次割让给魏国,然后礼送公叔痤回魏国,这对秦孝公来说是一种耻辱。

大秦帝国秦惠公时期到底有多大(大秦帝国秦孝公)(1)

秦孝公能忍下耻辱,做到这一点,不仅心思清明,对当前秦国的形势判断准确,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外在压力,可是他一即位就化解了与朝臣这么大的矛盾冲突,可见有高超的政治手腕

前有少梁之耻辱,后又有六国灭秦,这对秦国来说是更大的耻辱,是秦国贫弱任人欺负的耻辱。秦孝公让人刻了一块“国耻”石碑放到政事堂里,并且削断自己的左手两指,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耻”二字,来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耻。

许多人都遇到过挫折,在遭受挫折的懊恼时刻,都曾下定决心要奋进,要努力,要一雪前耻,可是像秦孝公这样刻一块“国耻”的石碑,并断指染字来提醒自己,把耻辱化成巨大动力的人却不多,这不仅需要巨大的隐忍力,还需要坚定的信念。

02

知人善任

想要强大秦国,必须有人才,没有人才,说强大秦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秦孝公在用人上独具一格,知人善任,不管是百岁老人,还是青春少年,不管是乡间野老,还是名人士子,只要能为秦国的强大出力,策略得当,一律任用。

秦孝公雪夜访白驼老石工偶遇百里老人,被他的心胸和见识折服,立即采用他的建议,不拘泥于秦国一国,向列国发出“求贤令”,只要能出奇谋强秦者,裂土封官,共享富贵,这才招纳到了商鞅这个法家大才,后任用商鞅变法,真正地强大了秦国。

大秦帝国秦惠公时期到底有多大(大秦帝国秦孝公)(2)

六国灭秦消息传来,政事堂里朝臣们共商计策,秦孝公没有因景监身份低微而忽视他的想法和建议,而是在甘龙、杜挚呵斥景监,嘲笑他那上不得台面的计策时,秦孝公却认为景监的“重金收买六国权臣,分化六国”的计策可行,并且不计较景监的计策是否雅致,是否上得了台面,只要有用就行,并且直接决定让景监去魏国实施这个计策,秦孝公此举,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

六国灭秦,赵国策动陇西部族叛乱时,车英向秦孝公献计:“派一干吏假扮魏国使者到陇西试探,若当真准备好了要叛乱,就假传魏惠王旨意,把叛乱日期提前,然后秦国五万铁骑设伏一举歼灭叛军”,秦孝公没有因为十八岁的车英年纪小,就认为他是乱出主意,而是认真思考,认为可行,并且当场任命车英为赢虔的前军主将,让他去执行这个任务。

大秦帝国秦惠公时期到底有多大(大秦帝国秦孝公)(3)

后来,景监为上大夫,车英为国尉,都成为秦国的肱骨重臣,一力支持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功臣,可见秦孝公识人的眼光有多独到。

秦孝公不仅识人眼光独到,而且鉴别人的方法也别具一格。

秦国的求贤令招来了很多六国士子,秦孝公并没有像其他国君那样,根据士子的名气和学识安排职位,而是让他们到秦国乡野,真正地了解秦国后,出治秦方略,秦孝公再根据他们的治秦方略是否可行来安排职位,这种方法在当时可算是独树一帜,别出心裁,但是却是筛选出人才的最合适的方法。

果不其然,王轼就是这样筛出来的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被秦孝公任命为栎阳令,后来也是商鞅变法的最有力的支持者,是强秦的有功之臣。

秦孝公用他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方法,网罗了一批有志之士,这些人后来都成为秦国的栋梁,在商鞅变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强秦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都是秦孝公知人善任的结果。

03

心志坚定

秦孝公是一个心志坚定的人,一旦下定决心,没有什么人和事能改变他,这是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秦孝公被商鞅的霸道之术深深震撼,与他不眠不休地深谈了几天几夜,认定变法是秦国强大的唯一出路,于是决定在秦国任用商鞅变法。

变法,一定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为此秦孝公左腾右挪,提前布局,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任命甘龙为太师,公孙贾升为太子傅,杜挚为太庙丞,这些人看似升职,实则都从实权位置上移开了。然后迁景监为长史,车英为栎阳将军,他俩看似都降了,实则权位更重,明降暗升。一切准备就绪,正式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秦孝公的这一番操作,不仅体现了他心志坚定,更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不动声色地完成了权力交接,为商鞅变法铺平了道路。

在变法过程中,对于违反新法的,一律严惩,绝不手软,郿县争水私斗,一次刑杀七百人。废井田,开阡陌,白氏一族拿太子当靠山,抗命不遵,商鞅一次又杀了几十个贵族大臣,连士子赵亢都杀了。

只要是为了新法能够推行,无论商鞅杀多少人,秦孝公都在背后一力支持,使得朝臣、贵族意识到,国君对变法的决心有多大,从而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太子赢驷杀白氏交粮人,商鞅惩治了太子,割了太傅赢虔的鼻子,在太傅公孙贾脸上刺字,平息了这次祸端。秦孝公不仅支持商鞅,而且还在回到栎阳后,废除了赢驷的太子之位,把他扔到山野,让其自生自灭,可见秦孝公变法的心志有多坚定。

大秦帝国秦惠公时期到底有多大(大秦帝国秦孝公)(4)

商鞅变法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难关,秦孝公从来没有退缩过,就连墨家出动要杀了商鞅,秦孝公为了保护商鞅,只身前往墨家总院,向墨子解释,澄清误会,完全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没有几个国君有这样坚定的决心和这样不顾一切地为下属兜底的勇气。秦孝公就是有了这样坚定的心志,商鞅变法才能成功,而不像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半途而废。

04

对下属充分放权

秦孝公不仅识人善任,而且对下属充分信任,充分放权,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发挥下属最大的才能,秦孝公对商鞅的信任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郿县争水,几个族,上千人大混战,商鞅接到通知,没有顾得上通知秦孝公就带人到郿县,调查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把处理结果简单向秦孝公进行通报。

大秦帝国秦惠公时期到底有多大(大秦帝国秦孝公)(5)

这次事件一次刑杀七百多人,是举国震动的大事,可是秦孝公并没有插手,也没有说一句话,完全任由商鞅处理,这不仅是放权的问题,而是对商鞅的人品和能力的信任,这对商鞅来说是最大的动力。

士为知己者死。

有了秦孝公的充分信任和放权,商鞅处理起公事来,就没有那么多顾虑,就象太子触犯新法,他敢割了赢虔的鼻子一样。

赢虔可是秦孝公的长兄,无论在朝堂、军队,还是在公室,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一般人都不敢动他,可是商鞅为了维护新法,就敢动赢虔。

大秦帝国秦惠公时期到底有多大(大秦帝国秦孝公)(6)

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充分信任和充分放权,商鞅是不敢动赢虔的,可是恰恰是有了秦孝公的完全放权和信任,商鞅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霹雳手段解决了太犯惹下的滔天大祸,并且一举解除了种种隐患,使得新法顺利推动。

秦孝公对下属们充分信任,对他们充分放权,不仅榨干了他们身上的每一滴才能,也赢得了他们的心,以至于在他死后,商鞅、景监、车英、王轼和那些县令们都像失去了灵魂一样,王轼在下葬秦孝公时竟然哭死了过去,景监和车英在埋葬了秦孝公之后,大病了一场,一个国君,能让他的臣子这么死心踏心地追随他,绝对是千古仅有,这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05

秦孝公就是这样一个内心清明,在大事上能隐忍,心胸开阔,有智慧的人,所以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听从百里老人的意见,向六国发布求贤令,任用商鞅变法。

他知人善任,网罗了一批有才之士,把他们都放在县令的重要位置上,在商鞅变法过程中,他们都是支持并推行新法的关键人物,使得新法能够顺利推行下去,让秦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强国。

秦国强了,被魏国抢去的河西、函谷关、离石要塞都收复回来了,迁都咸阳了,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大家都对秦孝公感恩戴德,把他当成天神一样看待。

秦孝公死后,他的灵车被万千民众簇拥着抬上了北阪,这样的盛景让山东列国的使臣们惊呆了,没有谁见过如此得民心的国君,更没有谁见过如此雄壮、又如此哀伤的葬礼,这是对秦孝公一生功业的最好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