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可以说是“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痛心的道光帝把该签的条约都签了,该花的钱也花了。虽说是趋于平静没什么大麻烦了,可谁都看得出大清本身就是大麻烦,它已经满目疮痍,病入膏肓了。

道光皇帝驾崩时的清朝(道光死后的大清)(1)

此时的道光帝面临的最大内忧来自财政方面,严峻的经济形势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持续两年之久的鸦片战争用尽了3000万两白银,战后赔款对大清的财政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就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同时,黄河连年决口,堵决口,救灾民,2300万两白银又打了水漂。当时国家每年的总收入仅有4000多万两。户部银库仅1000万两多一点,这已经是大清开国以来的最低值了,无论如何,这点钱不能再动了,如若再用,就突破道光帝的心理防线了,这么大个国家,总得留点奶粉钱吧。

道光听完这事以后惊骇不已,赶紧命刑部尚书前去查验,这一查非同小可,发现账面上数字与实际库存银两相差巨大,一下就丢了925万两。本以为国家还有1000万两存银,一查验就成了泡影,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一下子从地主变成了包身工。

道光帝马上指示刑部、吏部、步军统领衙门迅速介入调查,一查到底,其实原因出奇简单:往国库里搬运库银的库兵走在了时代的前端,发明了人体夹带的法子,非一人一时所为,除了惩罚几个倒霉被抓了现行的,其他退休的、死去的根本没辙,挽回损失更是空抱幻想。

道光帝彻底无语了,从此更是谨慎小心、步步为营。令道光帝没想到的是,海关税收不但稳定,而且逐年上升,再加上精打细算,他勉强度过了19世纪40年代的财政难关,并且又攒下了近二百万两白银,这在康乾盛世时期不值一提,可在当时却意义重大。

其实,这一切都是假象,大清王朝这条千疮百孔的破船即将驶进形势更加严峻的激流险滩,遭遇那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骤雨、惊涛骇浪。

道光皇帝驾崩时的清朝(道光死后的大清)(2)

不久,葡萄牙趁火打劫,强占了澳门,这是继割让香港之后,又一件损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大事,地方官未敢上报。此时,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在广西已拥兵数万,正蓄势待发,地方官不屑一顾,也未向他报告。

同时,受挫于广州入城事件的英国人正秘密谋划着新的侵华计划,这个时候,各地官员报喜不报忧,大清整个统治蓝图被粉饰了。大清的统治者道光落了个清静,自然也被蒙在鼓里。总之,从上到下,一片麻木,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缺乏应有的敏感。

1850年1月23日,皇太后去世了,终年74岁。就在这哀戚之中,道光迎来了他在位30年的新年,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年,正月十一,道光在上年江苏江宁等地遭受水灾情况的奏折后批示:暂停征收灾区赋税,这是他30年治国,处理的最后一件政事。

1850年2月25日中午,道光帝逝世于圆明园的慎德堂,终年69岁。这在人均寿命35岁的清朝已算是高寿了。

道光皇帝驾崩时的清朝(道光死后的大清)(3)

在道光去世前的前6个小时,他宣布了大清王朝新一代君主的人选,他就是后来的咸丰帝。

不过道光留给咸丰的这个大摊子,已辉煌不再,仅是一个溃烂的王朝,别说咸丰是个平庸的帝王,即便是玉皇大帝下凡,怕也是拯救不了大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