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科举考试成型在唐朝,经过后面朝代的发展,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年发布《科举成式》后,基本制定了明朝此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科举成文法规。后来清朝大体沿用明朝成例,明清科举一脉相承达五百多年。

科举制度有很多好处,它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历史上科举连中三元的人(明清两朝科举考试)(1)

私塾

然而,由于偏见性的宣传,提起科举考试,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封建糟粕,毒害了很多读书人!特别是八股文,更似乎是人人痛恨!

然而,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制度,真的是如此不堪吗?我看未必,这只是一部分别有用心这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进行的污名化操作。随着人们看到教育的好处,这种声音已经逐渐式微!就像前面几年流行的“读书无用论”一样!

科举考试在明清时代成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明清科举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上面我们说了,科举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此处的秀才就是指院试优秀者。

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都是小孩来考,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这是省一级的统考。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

在这个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我们都学过课文“范进中举”,其实我觉得范进的状态无可厚非,考试如此之难,大喜之下,心态失常可以理解。

这就比如现在高考考上了清华,北大!而且“举人”比清华,北大含金量要高不少,是可以当官的!

考上举人了,请你打好包袱,准备好笔墨纸砚,明年二月你将要迎接人生的真正考验——会试。

这个考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参加,也就是说,你的对手将是其他省的精英们,朝廷将在你们中间挑选三百人(可能有变动),但要注意,这三百人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进士,他们只是“贡生”,要想当进士,你还要再过一关。

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历史上科举连中三元的人(明清两朝科举考试)(2)

贡院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皇帝亲自考试。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明,清两朝连中三元者

自隋唐开始科举后,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十三个人,分别是唐朝两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两人。这些人实在是值得我们崇拜的。

明朝连中三元者两人分别为黄观和商辂。

历史上科举连中三元的人(明清两朝科举考试)(3)

黄观

历史上科举连中三元的人(明清两朝科举考试)(4)

商辂

清朝连中三元者分别是钱檠、陈继昌。

历史上科举连中三元的人(明清两朝科举考试)(5)

三元及第

能得一元已是不易,连得三元真正是时也,命也!除去自己努力,也要天时地利人和!

向所有这些前辈们致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