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雍正开始,为了避免残酷的夺嫡之争,采用秘密立储的办法,即皇帝在世时亲笔书写传位遗诏,然后藏于匣内,放“正大光明”匾后。同时,还再写一个副本,随身携带,防止遗诏内容被篡改,也可以随时公布新君继位。

嘉庆生前也是采用秘密建储制,按理说,他在外地,会随身携带“遗诏副本”,但随行的王公大臣在嘉庆的寝宫翻箱倒柜,也未曾找到遗诏。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赶紧派人回京,一来是告知皇后,嘉庆去世的消息,二来是寻找遗诏,但还是没有找到。

嘉庆皇帝最平庸的儿子是道光吗(太后立非亲生的道光为帝)(1)

避暑山庄这边,就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刻,嘉庆的近侍从贴身处找到藏有遗诏的密匣。王公大臣取出遗诏,所立的继位人正式皇二子绵宁。于是,大臣们拥戴绵宁克承大统,是为道光帝。

避暑山庄的情况,孝和皇后是无法得知的,当她听闻嘉庆去世的消息后,便马上以皇太后的名义发布懿旨:

“泣思大行皇帝御极以来,兢兢业业,无日不以天下国家为念。今哀遘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当上膺托付……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太后的亲生子并不是道光,而是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为何她会立非亲生的道光呢?难道不想自己的儿子继位吗?

嘉庆皇帝最平庸的儿子是道光吗(太后立非亲生的道光为帝)(2)

道光是嘉庆的原配皇后所生的嫡子,而且曾在天理教之乱中立下大功,早已名声大噪,众望所归。由他继位,几乎已经成了公开秘密。太后的两个儿子,无论资历、威望都不及道光。懿旨一旦与传位遗诏发生冲突,就会造成大的动荡,到时别说自己儿子继位,只怕母子三人都会成为大清的罪人。

因此,太后还不如顺水推舟,立毫无悬念的继承人道光,将来还能得到新皇礼遇。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太后这次“下注道光”的投资相当正确,道光对她无比孝顺,太后自然能够安享晚年。

刚继位时,道光便晋升皇三子绵恺为和硕惇亲王。一个月后,又封绵恺之子奕缵为未入八分公。宗室惯例是,和硕亲王嫡子,16岁时才可封未入八分公,而奕缵此时年仅3岁。并命奕缵释服后,赏头品顶戴、双眼花翎。

道光三年初,兄弟两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不愉快。绵恺的家属犯错,道光对绵恺略施惩戒,但绵恺不断地在幕后活动。道光下令,革去一切差事,并罚俸五年,每年可以领半俸,分十年扣。后来,太后从中调和,道光复召绵恺为内廷行走,并免罚俸三年。

后来,绵恺虽多从被罚,但还是对他不错的,多次手下留情,并未按律议处。后来,绵恺的儿子去世,道光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子过继给他。

道光继位后,依旧比较善待皇四子瑞亲王绵忻,并让他管理武英殿御书处事务,赏戴红绒结顶,不过道光八年,绵忻因病去世,年仅2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