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3号,重庆首批乘坐动车专列的518名农民工乘坐动车专列赴浙江绍兴返岗复工,他们的包车费、高铁票等全部由绍兴市出资,农民工不承担任何费用。

关于外出务工的问题(他们为什么外出务工)(1)

重庆是传统的农民工输出地,我们的农民工朋友都去了哪里?数量有多少?他们为什么去外地?

追问1重庆农民工有多少?

重庆之声财经记者张琰

“去年底召开的全市农民工工作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过一组数据,全市农民工总人数在820万人左右。

追问2他们分布在哪里?

重庆之声财经记者张琰

“留在重庆本地就业的农民工占比不大。去年,重庆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通过开展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加大东西部劳务协作力度等措施,全年全市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33万人;通过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6万人;通过返乡创业经济实体38.4万户,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72.3万人。

因此,重庆的农民工分布大约是这样:1/4、也就是200多万名农民工留在重庆本地就业;剩余的3/4、也就是600万多人外出务工。

追问3外出务工的都去了哪里?

重庆之声财经记者张琰

“我们可以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是2017年春运期间火车网络购票研究报告。在这一年的春节,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四省市在春节发送返乡旅客量最多,春节后又成为人口流向的集中地,吸纳了全国66.2%的输出劳动力。其中,流入广东省的人口占比达到35.2%。重庆方面,春节后重庆人口流出量位列当年全国第三,最热门的两条返程线路分别是重庆到广州和重庆到上海。

第二组数据是1周前的数据,复工以来,截至2月19号,重庆市共发送务工人员返岗省际包车62台次,分别为由万州、开州、云阳等发往广东、浙江等省市。

也就是说,江浙沪和珠三角这些东部沿海地区是重庆外出农民工的主要务工目的地。

追问4他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重庆之声财经记者张琰

“其实,从文章开头的图片大家就可以窥见一二。518名农民工中,年龄偏大的40、50岁以上中年人占多数。我们的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他们到沿海地区主要从事一、二、三产业中技术要求不高、就业门坎较低、人员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个也有数据支撑:根据重庆统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重庆外出农民工,绝大多数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劳动力跟随工作岗位迁移。

这样的人口流向反映的就是产业的集聚和分化,折射的正是中国的经济版图。

追问5无法外出的可留在本地吗?

重庆之声财经记者张琰

“事实上,在2月20号召开的重庆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何振国就明确提出,面对500多万名目前还留在家的农民工,重庆的做法是:

一方面,加强与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等农民工集中输入地省市信息对接,引导农民工优先选择到疫情整体可控、适宜返岗复工的地方就业;

另一方面,对于当前没有稳定就业岗位的农民工,鼓励优先在市内就业。重庆市已经发布了15万个就业岗位供劳动者查询和选择,农民工可以登录重庆市就业网或所在区县就业网,寻找自己满意的就业岗位,待就业意向基本确定后,人力社保部门再统筹安排农民工安全有序出行。

追问6重庆能够吸纳多少劳动力?

重庆之声财经记者张琰

“从用人市场的供给侧来看,近几年,无论是整个中国还是具体到重庆,就业总量压力仍然比较大。

2019年,全国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人。在就业总量增加、市场岗位缩减的情况下,“就业难”现象将在一定阶段内一直存在。

反过来再看一看用人市场的需求侧,根据人社部对全国100个中心城市的监测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用人市场求人倍率(招聘岗位人数和求职人数的比)始终保持在1以上。2018年4季度,求人倍率达到1.27,这就意味着,平均一个求职者对应的市场就业岗位是1.27个。

具体到重庆同样也是如此。最近3年重庆每年需要就业的城乡劳动力维持在80万人的高位,就业压力一直存在。另一方面,重庆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又一直处于饥饿状态。2019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全年用工需求达22万人以上,紧缺急需人口缺口近1万人。调查显示,79%的企业招聘技术人才存在困难。

一边是找工作难,一边是招工难,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

追问7怎样才能“就留在山城”?

重庆之声财经记者张琰

“从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情况来看,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面临着十分短缺的情况。而且技工短缺的问题,正在从过去的东部沿海地区逐步蔓延到中西部地区,从过去的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在重庆,不只是高级技工短缺,一些普通技工,包括生活服务业的一线技工也都存在缺口。面对这一情况,重庆市按照国家部署,开出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这剂药方。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城乡各类劳动者全部纳入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范围。

去年8月,重庆正式启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仅去年就培训40万人次以上。从培训对象上看:把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企业职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子女作为重点对象。

不只是培训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方向也很有针对性,重点满足大数据、智能化新兴产业,以及家政、养老、人力资源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除了对既有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重庆还在同步开展农民工再教育工作,让新生代的农民工成为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

追问8目前复工的行业主要有哪些?

重庆之声财经记者张琰

“优先复工的集中在两类企业。

第一类全国性、地方性重点企业和规上企业,这些企业在基本管理规范、防护物资筹备、员工个人素质等方面的优势,使他们更容易达到复工条件。比如2月23号来自上海市的消息,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复工率已经到了93%。

第二类企业集中在智能化程度高的企业。由于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密集度较低,这些企业生产线上员工之间的距离远不是1.5米,可能是15米、50米,复产复工的先天条件较好。

说回重庆。2018年底,重庆推出了《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方案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比如到今年年底的计划是,全市智能制造取得明显进展,累计推动25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5个具备国内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智能工厂和200个数字化车间,68%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迈入数字化制造阶段。有了大数据智能化的赋能,重庆产业将塑造全新格局。

目前重庆正在通过政府激励引导让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留在山城,让新生代的农民工成为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最后就是优先复工的集中在全国性、地方性重点企业和规上企业和智能化程度高的企业,我们重庆也正在发展智能制造上,加速前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