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孩的启蒙书单里,少不了《简爱》,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每一个在爱情面前渴望又自觉卑微的我们,常常会在心底呐喊:

“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不,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多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在讲话。”

这是简爱给我们的力量,她告诉我们,纵然我们普通,但只要拥有高贵的心,我们终将遇见视我们若珍宝的爱人。

夏洛蒂勃朗特纪录片(夏洛蒂勃朗特盛名下嫁)(1)

在这本近乎半自传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但生活远比小说更复杂、更精彩,夏洛蒂的真实爱情故事又有几分与简爱相似呢?

一、不妥协,不为了结婚而结婚

和简爱一样,夏洛蒂出生在贫寒之家,5岁的时候,母亲早逝,身为牧师的父亲无力照顾一群年幼的孩子,夏洛蒂8岁就和其他姐妹一起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恶劣的生活环境下,两个姐姐染上肺病相继死去,夏洛蒂则在艰难的环境里慢慢长大,成为了一名教师。

夏洛特不美,她瘦削、矮小,身材有点像发育不全的少女,她朴素、严肃,缺乏女性的娇媚与活泼。

夏洛蒂勃朗特纪录片(夏洛蒂勃朗特盛名下嫁)(2)

穷而不美的少女,在婚姻场上毫无竞争力。

所以,此时如果有一个又高又帅家世良好的正当青年向她求婚,她是不是应该感谢上天开眼?忙不迭地答应?

23岁那年,夏洛蒂人生中第一次被求婚,对象是好朋友的哥哥,一位出生富裕家庭的牧师。经济、社会地位,甚至一个温暖的家,只要答应,这些就可以收入囊中。

面对巨大的诱惑,夏洛蒂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不爱他。

“如果我要结婚,那我对待自己的丈夫,一定得怀有那种爱慕(能让我愿意为他而死的强烈的爱慕)……”

而且她认为,对方也并不爱自己,他只是需要一个太太而已,她拒绝了这次求婚。

“我意识到,他对我知之甚少,他几乎都意识不到自己正在给谁写信……”

事实证明夏洛蒂的直觉是正确的,牧师同时向包括夏洛蒂在内的三位年轻女孩求婚,只是被前两位小姐的父亲拒绝了。

夏洛蒂勃朗特纪录片(夏洛蒂勃朗特盛名下嫁)(3)

类似的情节,写在了《简爱》里。简爱与罗切斯特分手后,心碎地离开,旅途艰险,她徘徊在生死边缘,为圣约翰所救。圣约翰仪表堂堂,对简爱给予了无限关怀与帮助。

圣约翰是个牧师,毕生理想是去东方传教,他需要一名助手。他观察、训练简爱,邀请她同行,不过他很明确地表示:“我要你—不是为了我自己的欢乐,而是为了我主的事业。”

圣约翰于简爱有恩,也有情,要拒绝并不容易。

但简爱明白,“他给予的每一个亲热的表示,都只是为了原则作出的牺牲”,而“他永远也不会爱我。”简爱提出可以同行,但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我不愿嫁给你,我坚持我的决定。”

她还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瞧不起你的爱情观……瞧不起你这种虚假的爱情观。”

夏洛蒂勃朗特纪录片(夏洛蒂勃朗特盛名下嫁)(4)

坚守内心,即使在现在,也是非常需要勇气的。

多少人在父母催婚的时候,不得不委屈求全,因为我们害怕被冠以“剩女”的恶名,承担社会的恶意,只好仓皇躲进婚姻的壳里;又有多少人在现实中的重压之下,去衡量去计算,却忘了问一问自己的心。

但是无论是简爱还是夏洛蒂,都告诉我们,勇敢一点,我们值得更纯粹的情感。

二、面对不恰当的情感,要有放弃的勇气

1841年,25岁的夏洛蒂前往布鲁塞尔学习,不知不觉爱上了校长希加先生。

希加先生33岁,与妻子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养育了6个孩子,有个幸福的大家庭。

希加先生仁慈、睿智、善良,虽然个性急躁、易怒,但坚强、能干,对夏洛特照拂有加。这一切都强烈地吸引着夏洛蒂。

但夏洛蒂知道这是不对的,刚好亲人接连去世,需要有人照顾父亲和弟弟,夏洛特就势提出辞职,逃回英国。

夏洛蒂勃朗特纪录片(夏洛蒂勃朗特盛名下嫁)(5)

但相思隔不住,她期盼着与希加先生的通信,以求得到一点点慰藉。汹涌的情感,爱而不得的无助,纵然深埋,字里行间藏不住。

“先生!我曾经写了一封不太理智的信给你,因为当时我的内心极度忧伤。但我不会再这样做了……对于你的长期沉默,我尽量避免发出怨言。我宁愿一连六个月没有收到你的只字片言,也不愿再稍稍增加一点你的负担……即使是在信上,要想说声再见,也是相当困难的。”

“我也并不需要从思慕之人那里得到很多的喜爱……我还是你学生的时候,你对我有一点点兴趣……我希望这点兴趣能长久地留存下去,因为我依恋它……依恋于这点兴趣,我才能坚持生活下去……”

像不像我们等待爱的人回电话、眼珠不错地看着手机期待他的消息?但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制力又在不停地告诫我们,只能这样而已,再不能往前……

希加先生应该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所以他一直不予以回应。在沉默的等待中,夏洛蒂期待、焦急、抱怨、卑微,直至绝望……

(这些情书,被希加先生珍藏着,直到离世几,他用高贵的绅士风度保护了夏洛蒂的声名。)

《简爱》里的罗切斯特,皮肤略黑,初见有些粗暴、孤僻,但善良、有责任感,如同希加先生一样。简爱深沉地爱着罗切斯特,但当发现他婚约在身,还有妻子,心碎的简爱离开了。

夏洛蒂勃朗特纪录片(夏洛蒂勃朗特盛名下嫁)(6)

简爱似乎比陷入情网的夏洛特本人还要冷静、理智,她寄予了作者对自己最严苛的期待,不带一丝现实中的软弱。

爱的两端,必须平等、自由,而不是以爱的名义,成为某个人的精神附属。对不恰当不对等的情感,一定要有斩断情丝的勇气。

三、在婚姻面前,不拘泥于财富和地位

随着《简爱》、《谢利》的陆续出版,夏洛蒂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女作家,但她的情感世界依旧一片荒芜。

1852年12月的一个晚上,夏洛蒂父亲的助手—副牧师尼古拉斯敲开了夏洛蒂的房门。这位平日里严肃、保守又谨慎的年轻人,此时因为激动、拘束而微微颤抖,他的告白让夏洛蒂感到震惊:

“他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个男人在无法确定对方反应的情况下表达爱慕之情,需要做出多么大的努力……”

并不出众的外貌以及孱弱的体质,让夏洛蒂在情感上一直有些自卑,所以这种强烈的情感,对她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和肯定。

夏洛蒂勃朗特纪录片(夏洛蒂勃朗特盛名下嫁)(7)

求婚遭到了夏洛蒂父亲的强烈反对,因为尼古拉斯只是个收入微薄的小牧师而已!

但是尼古拉斯表现出对这段情感的强烈决心,他被迫辞职离开。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给夏洛蒂写信,他让夏洛蒂渐渐意识到,这个男人爱的是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那个名声在外的大作家。

夏洛蒂的心被渐渐打开,与此同时,父亲也放弃了阻挠,在给朋友的信里,夏洛蒂开心地写到:

“我相信自己看到了其中真正的幸福萌芽。”

1854年6月,夏洛蒂嫁给了尼古拉斯。简朴的婚礼上,夏洛蒂穿着白色绣花礼服搭配蕾丝披风,白色的软帽边上饰有绿色的叶子,她看起来“像是一朵雪花”。

婚后的生活忙碌又幸福,夏洛蒂在信里调皮地秀恩爱:“他坚贞的感情和体贴的照料,我是不会多说的,但它们全都不曾改变或减少。”

只是幸福过于短暂,婚后不久,和丈夫散步时,夏洛蒂感染了风寒,持久未愈。与此同时,她怀孕了,无休止地恶心、眩晕,让她日渐憔悴,但因为有丈夫的细心照料,夏洛蒂坚强地支撑着,她说“没人能比我的丈夫更体贴、更优秀”。

夏洛蒂勃朗特纪录片(夏洛蒂勃朗特盛名下嫁)(8)

由于身体过于孱弱,无法承担生育之苦,3月的一天,夏洛蒂在丈夫满面愁容的祈祷声中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带着腹中那个尚未出生的孩子。

结语

转眼,看着《简爱》长大的少女已成为妇人,经历了世事,更能明白其伟大之处。

《简爱》从来不是灰姑娘的童话,不是等待王子救赎的睡美人,而是告诉我们: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努力成长,当我们自由、独立,遵从内心,信仰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勃朗特传》《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