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某大学一位导师在微信群里对学生破口大骂的截图被广为传播,引发争议。许多人认为,这位老师是在侮辱学生,“再怎么生气也不能骂人”。

了解了一下前因后果。这位导师加班加点帮学生改了3天论文,并给学生定了再次修改上交的时间。但是时间到了,学生并没有修改论文。于是老师情绪激动,表达了那张截图的内容。

很多年前,范斌担任国家青年男篮的主教练,对队员的管理异常严格,训练量特别大,还时常说队员“没吃饭么?”、“一条狗都比你投得准”,最终的结局,是队员们用集体写血书的的方式,要求篮管中心换掉范斌。

事后范斌接受采访,表达出一丝茫然。他回忆起自己当年进八一队的时候,父母找到教练,拜托教练“像自家孩子一样管教,该打打,该骂就骂”。范斌说,自己的天赋条件并不优秀,如果不是教练高标准严要求,督促他练好基本功,他没法成长到国家队控卫的高度。他很难理解,自己掏心掏肺为了球员好,到头来一点好也没被记着。

尊重是相互的不是依赖 尊重应该是相互的(1)

烧伤超人阿宝也曾经写过,某个病人拿着地方医院拍的片子来挂自己的号,说地方医院的医生判断要做手术,家属不满意,要请他再诊断一下,阿宝看了片子说,我觉得地方医院医生判断很准确,下一位。几分钟后,患者投诉,认为他挂号的钱浪费了。

尊重是相互的不是依赖 尊重应该是相互的(2)

曾几何时,教练对运动员近乎体罚的要求,医生一分钟做出的诊断结论,老师对于学生的批评呵斥,都被认为是正当的。一方面,这代表专业的判断;另一方面,这也彰显着上位者的权威。教练不会错,医生不会错,老师不会错,专业与权威相互支撑,互为因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权威被解构了,随着科技的进步,搜集证据变得容易了。一方面,潜规则队员的教练,收红包的医生,要当学生“爸爸”的老师被曝光在公众视野之下,再也不能逞凶;另一方面,那些真心为队员、病人和学生着想,看着他们的情况心里着急,但没有完全掌握方式方法的教练、医生与教师,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诚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春风化雨,用爱和耐心对待学生得老师是最好的。但尊重与理解应该是相互的,老师布置作业按时完成,老师提出意见虚心接受,对自己的前途有期待和责任感的学生,老师当然也会报以鼓励与温柔。

相反,你对自己的学业一点不上心,老师三番五次循循善诱,希望你努力一些,你也当耳旁风,气得老师骂了你两句,你就哭哭啼啼觉得自己受委屈了。

尊重是相互的不是依赖 尊重应该是相互的(3)

拜托,老师又不是你男朋友。

刘墉说,我们在家里,和父母可以无理取闹,但终有一天我们要进入社会,到时候,老板和同事,谁会宠着你?

就在今天,这位导师所在学校的处理意见出来了:立刻停止教学资格。

尊重是相互的不是依赖 尊重应该是相互的(4)

我们知道,孔老夫子一直坚持有教无类,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曾皙说我的志向就是做一个工会干事将来组织大家春游,夫子都鼓励他说,“我和你一起去”!但是当他看到宰我上课睡觉,也会生气到口不择言,“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算我看走眼怎么收了你这么个猪头学生!”按照上海这所学校的标准,恐怕孔子也要被停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