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位置于意大利亚得里亚海西北端。始建于公元 810 年。城市建于水上,市内以桥为路,以舟代车,被称为“水都”。
1.威尼斯的历史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素有“水都”之称。它位于亚得里亚海伸入内陆的一个泻湖之中,由100多个小岛组成,它是意大利北部的重要港口,人口 35 万,177 条大小河道构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把城市的各个部分连在一起。城市建筑大部分是建在打入泻湖湖底的数以百万计的木桩之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整座城市下沉了总共 76.2厘米。威尼斯四周为海洋所环绕,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000米长的人工长堤与大陆连接。
威尼斯最初建立大约在6世纪,是由为逃避战乱而上岛的移民们建立的。9世纪中叶,它成为了独立于拜占庭的城邦国家的中心。威尼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从 13世纪起逐渐成为联结东西方商路的要冲。到 14世纪中,威尼斯成为意大利境内最强大、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拥有 3000艘商船和近两万名船员,号称“亚得里亚海沿岸各国的首都”。直到16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它的经济地位才开始逐渐衰落,最终于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威尼斯在18世纪后叶逐渐失去了她强大的统治地位。在拿破仑战争中,威尼斯最终屈服于波拿巴的铁蹄之下。1866 年,威尼斯才重归意大利的统治下。1930 年,墨索里尼下令建造了一条连接大陆与威尼斯的通道。
2.威尼斯的建筑风格
威尼斯起源于罗马帝国末年,当时这个地区属于帝国里的第十州,是由威尼托与伊斯德利亚两地区所组成的,也是帝国里最不安定的州之一。三个世纪以来,穆斯林世界与基督教世界一直争夺着地中海的统治权。但是这两种力量却在威尼斯,这块当时独一无二的土地上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整个城市中,摩尔人建筑风格与哥特式建筑风格达到了奇特的和谐。
威尼斯还是一座历史名城,全市共有艺术历史名胜 450 多处。其中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及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钟楼,64所修道院,40多座宫殿。威尼斯的历史由许多不一样的文化所组成,最早有逃避匈奴王与隆戈巴尔迪人入侵而逃难到岛上的一群人,他们把威尼斯托州的传统带到这里。以后又有“拜占庭文化” —城中的圣马可教堂的基本结构、马赛克拼饰画、住宅和货仓的拱门建筑,都是受拜占庭文化影响的结果。“哥特文化”时期,托卡雷王宫、圣马可教堂的装饰建筑则受到哥特文化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圣马可广场与小广场以及在大运河两边的许多房屋,都是文艺复兴风格。
3.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是经过多个世纪才建成的。原来的圣马可广场是教堂前的一块空地,后来变成宗教与政治活动的集会场所。圣马可教堂最初是当时地方首长的礼拜堂,而附近的托卡雷王宫是政府所在地,圣马可广场自然很早就成为政治与宗教中心。当时威尼斯的执政者有政治和宗教上的权利,他的权力包括任命教堂的主教在内,因此圣马可教堂的地位日益重要,教堂本身也持续扩建,圣马可广场自然也跟着扩建。圣马可广场在宗教上的重要性,也可从圣马可教堂外的装饰看出来,因为当时教堂里的一些宗教仪式,普通百姓不能参加,可是他们能从广场上观看,而这时圣马可广场就像是一座很大的教堂,教堂的正面也就变成这座大教堂的圣坛。
4.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教堂建于832年,原本是为收藏从埃及亚历山大偷窃的“圣马可”遗体而修建的。圣马可是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在宗教上,“圣马可”的代表符号为一只有翅膀的狮子,后来这个符号成为威尼斯的象征,而“圣马可”也成为威尼斯的守护神,所以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只狮子拿着一本福音书。广场东西长170多米,西边宽55米,东边宽约 80米,略呈梯形。南、北、西三面被富丽堂皇的王宫所环绕。圣马可钟楼高 98.6米,在上面可以俯瞰威尼斯全景。圣马可教堂建筑格局遵循拜占庭风格,平面呈希腊十字形,上覆五座半球形圆顶,正面宽 51.8米,有五座棱拱型罗马大门。在圣马可教堂正门的拱门上层中央,有四尊金色的跃马铜像,原是在公元 1204年,从君士坦丁的竞技场取回来的。这四尊金色铜马,曾被拿破仑安放在巴黎的广场,但后来又被奥地利人拿回威尼斯。从那时直到现在,它们一直都放在教堂上,象征着威尼斯的力量与权力。在大教堂正面拱门上方,有四个大的弦月窗,在弦月窗里有 17世纪时绘制的马赛克图饰,内容主要是描述耶稣的传记。观看这些马赛克图饰,最好是在日落黄昏时刻,因这时太阳的金色光线从窗外射入与马赛克的各种色彩相互辉映,形成一种美丽的景色。大弦月窗上面的哥特式顶饰,是 14世纪时创建的,后来陆续有许多位雕刻家接替这项工作,这些雕刻家大部分都是从托斯卡纳来的。
圣马可教堂的内部建在一个高的平台上。在古时候,教堂和庙宇里面的地板比外面的路面高,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它们的神圣。教堂的建筑方式依照希腊十字形设计法,教堂内部的地板是用大理石铺就的,以马赛克拼饰方法镶制成的圆柱是用完整的珍贵大理石雕成的,另外,墙壁上也镶有彩色的大理石。在教堂上半部墙壁和圆形屋顶上,都镶有用黄金或玻璃制成的马赛克拼饰,这些美丽的马赛克拼饰与稍暗的教堂内部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使它们看起来更为闪亮。这所教堂和威尼斯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威尼斯很早就和东方产生接触,因此这所教堂在建筑上深受西方及东方的影响,教堂的十字形设计法、拱门、圆形屋顶和内部装饰受到拜占庭式的影响,而基本构造则受到罗马式的影响。从这所教堂可以看出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互相影响融合的痕迹。
5.圣洗堂圣洗堂是14世纪时在教堂十字形构造的右边修筑成的,位置在泽恩家族的小教堂和博物馆的中间,里面的装饰从 15世纪时开始修建,到 16世纪才完成。在它的圆顶和拱门顶上,有几幅马赛克拼饰画,主要描绘《耶稣基督和圣·乔瓦尼》的故事,它们的风格深受威尼斯托州民间艺术的影响。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拼饰画是《耶稣的洗礼》和《萨洛梅的舞》,这两幅画都具有浓浓的哥特式风格。
6.托卡雷王宫托卡雷王宫的旧宫是在 9 世纪最初20年所建造的。这所王宫花费巨资,修建得极尽华丽,为的是要表现当时威尼斯共和国的权势与财富。最初王宫建造的目的是为了防御,所以王宫外形很像城堡。后来到了拜占庭式与哥特式时期,王宫改变成开阔式建筑,有许多的门、窗、回廊。现在的王宫是15 世纪时改建的,代表那个时期威尼斯共和国的富足与稳定。托卡雷王宫是一栋有许多用途的建筑物,王宫朝小河道的部分有执政宫居住屋、议院、法院与监狱。王宫监狱分为两层,上层名为“有铅顶的监狱”,下层名为“水井往稻草之桥”,屋角有军械库。朝威尼斯大运河的部分有一间非常大的会议厅,朝圣马可小广场的部分有投票厅,在圣马可图书馆未建成之前,这间厅堂也当成图书馆使用。王宫正面排列着38根拱形圆柱,有一种均衡感。无论是在空间的安排还是造形的美感上,都可窥出建造者的匠心独具。在圆柱的柱顶上有精美的雕刻,主要是描绘关于贸易、战争、和平的符号。靠近纸之门的圆柱顶上,雕刻着《所罗门的判断》,这个雕刻代表着正义。由于有些柱顶的雕刻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所以目前它们大多被收藏在王宫里,而在原来的位置则放上仿制品。王宫回廊的上层墙壁上镶有彩色的菱形花大理石,另外还有一些很大的窗户。最顶层有很多粉红色、白色相间的小尖塔,每一个小尖塔上有大理石制成的圆锥顶饰。这栋建筑物的建筑方式,洋溢着浓厚的东方风格。
7.海港·运河·桥圣马可海港是指圣马可堤岸之前的海面。圣马可海港以圣乔治岛、犹太岛、海关海岬为界。圣乔治岛、海关海岬与圣母玛丽亚教堂,好像三颗明珠放在威尼斯的入口。
威尼斯大大小小的水巷如同一般城市中的街道,3.2千米长,70米宽的大运河就是它的“主街”。在这座水城中,各式各样的船只就成了唯一的交通工具。坐上小船沿威尼斯运河而行,大运河展开它独特的画卷—各种风格的建筑临水而立,红色、粉色、黄色、白色的外墙与各种风格流派的样式尽现姿采,许多府邸华丽端庄,白石的卷柱、五彩的檐墙、精美的花饰比比皆是。而普通的民宅却也含蓄雅致,高低错落之间透露出一股灵气。大运河上有许多桥,所有的桥面都平整光洁,桥上的扶栏也多为石头砌成,多数桥都不高,也不宽,一般为几米上下,与威尼斯的建筑风格相称。星罗棋布的石桥与桥下行驶的无数小艇把这座水上城市装扮得别具一格。著名的里亚托桥是一座单孔的大理石桥,建于1590年,长有 48米,桥上两侧的各式店铺把 22米宽的桥面占得满满的。桥两岸是威尼斯著名的商业街,曾一度是欧洲的商业中心,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就把这里描绘成商人和放债者的聚集地。穿过里亚托桥,河道渐渐开阔起来,远远地能望见圣乔治岛上大教堂前高高的钟塔,圣马可广场就在附近。圣马可广场西面不远的水巷中有一座小巧的天桥,那就是著名的“叹息桥”。过去,死囚们从这里走向刑场时,透过桥侧面的两个小小镂窗看到尘世的美景和前面等待诀别的亲友时,总不免会喟然长叹,故得此名。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