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收听本文音频。播音:张嵚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古装影视剧,与历代评书演义一样,虽说取材历史,可要想精彩,就得高于生活,少不得烧脑加工,好些精彩纷呈的戏说,离真实历史,也常十万八千里,所以只要精彩,观众也极少较真。
但有些古装剧台词,哪怕贵为经典,却还是叫人忍不了。
之所以忍不了,一是虽说精彩,却离历史真相反差到雷人,稍参考史书,就叫人忍俊不禁。可笑过之后,却是更忍不了,虽说离真相十万八千里,但戳中的沧桑历史,却直叫人悲喜交集,甚至一声叹息。
一:《汉武大帝》
剧情:汉景帝恩师,御史大夫晁错力主削藩,引爆诸侯“七国之乱”,汉朝也慌了神,连汉景帝本人也扛不住,含泪决定处死晁错,在密室之中,汉景帝孩子一样站在恩师晁错跟前,以一段披肝沥胆恳谈,做了最后诀别!
点评:文景时代的晁错,当时惹人讨厌,后人集体喊服。早年迎着勋臣嘲笑提出新型骑兵思路,晚年不顾满朝仇恨,毅然向大汉朝诸侯国挥手术刀。那个后来国力强盛痛打匈奴的汉帝国,有他的殉难为代价!
但熟悉汉景帝,看过电视剧里的桥段,却要冷笑。真实的晁错殉难,过程刻薄的多,汉景帝远没电视剧里那样深情,相反是杀晁错当天就躲猫猫,在晁错上朝路上突然派兵拦住,宣读诏书后就干脆利落腰斩了。叱咤风云一生,死得冤枉糊涂!一直到死,他都欠晁错一个告别。
这次冤枉糊涂,连汉朝人当时都寒心。许多年后汉匈战争,名将李陵投降匈奴,面对苏武质问还振振有词:汉朝对忠臣什么样?看晁错什么下场?
所幸如此寒心,英雄却始终未绝迹,看后面中国历史,每一个强大王朝,总有晁错这样的人物,有担当有眼光,哪怕举国反对,刀锋相向,甚至哪怕预知了焚身碎骨的命运,依然不屈不挠,执着向前,华夏文明屹立五千年不倒,总有他们的沉重支撑!
但愿,这样的寒心悲剧,不再重演。
二:《三少爷的剑》
剧情:这部改编古龙巨著的大片,编剧开了脑洞,加了明朝靖难之役背景,一代剑客谢晓峰更成了建文帝的死忠,和永乐大帝朱棣斗一辈子,终于折服于朱棣的勤政爱民,二人冰释前嫌。随后亲切攀谈里,朱棣深情回首造反岁月,谈到倒霉的建文帝,竟发出神感慨。
朱棣:当日靖难之变,朕也是迫不得已,建文帝管理朝政挥霍无度,年年的征战搞的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为了天下百姓,朕不得不这么做。
点评:武侠片里的历史,通常不靠谱,特别这一段,真把建文帝冤坏了。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遭皇叔朱棣造反,一场靖难之役丢掉江山,可饶是如此失败,却也有亮点:几年如一日厉行节俭,大力减免赋税,全国推行仁政,哪怕最后丢了皇位,民间对他的怀念也极多,还有老百姓自发为他殉节,口碑长期不错。
这些好亮点,哪怕登基后的朱棣拼命黑,都不敢轻易下手,放在这电视剧里,却上来扣上大黑锅:挥霍无度,年年征战,民不聊生!编剧够狠!
但这么好的皇帝,为什么还是败了?因为另有槽点:建文帝性格柔弱眼光差,信用的臣子,除了草包将军李景隆,就是腐儒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集体从头坑到尾,把明朝坑给了朱棣。就算没有朱棣造反,以这种坑法,早晚坑给其他人。
对照后来朱棣缔造的永乐盛世伟业,这台词的末尾一段,倒是大实话:对当时天下百姓来说,还是坑给朱棣好。
三:《少年包青天》
剧情:辽国特务制造暗杀事件,企图挑拨大宋与高丽互相残杀,幸亏男主角少年包拯灵感爆发,凭着蛛丝马迹查到真凶,漂亮粉碎辽国浑水摸鱼图谋。接下来幕后主使,早就和辽国勾搭的大宋庞籍太师阴测测出场,对着辽国密使一顿哀叹。
庞籍:也许大宋国运未完吧,你替我给辽主传个口讯,告诉他一旦时机成熟,我会和他联络的,大宋的天下,迟早落在我们手里!
点评:民间野史,庞籍被黑惨,特别是北宋灭亡后,从南宋起的民间戏曲评书开始,然后包公案题材小说火爆,越发被黑的厉害,到了这电视剧里,又黑出新高度——干脆卖国了!
历史上的庞籍,操守风骨都是一流,标准北宋名臣。但比起好些有品质能力弱的“名臣”,庞籍却有一样特殊——强大的个人能力。只要局面紧急,立刻救火队员似的顶上去,尤其镇守西北,把嚣张西夏打的头破血流,出名劳模人物。
他最珍贵处,还是聪明的担当,从不看门第不挑阵营,有才就放手用,自己背后替人扛。比如战神狄青,名臣富弼,都是他一手举荐,全力支持工作。他自己却是默默在背后,有了功也不抢,官越大越这风格,跟野史里喜欢幕后操纵的庞太师有一拼。以《宋史》吐槽,后来做了宰相,名气反而比以前低,按现在话说,就是严重没存在感。
但大宋为什么国运昌盛?就因有这样没存在感的人物,后来大宋晚期党争加剧,各个刷存在感,比如宰相何栗,金兵都围了汴京,还天天喝酒刷存在感,直到靖康之耻。越刷存在感,越丢国运,这教训大宋受了一次,到了晚明党争,又来了一遍。
四:《大宋提刑官》
剧情:当代法医学鼻祖,南宋名臣宋慈,正在破获一起惊天库银失盗案,好不容易取得了重大进展,却是结结实实捅了马蜂窝。于是,当宋慈正和红颜知己以及老部下跃马山间,欢天喜地商量下一步行动时,传圣旨的快马飘然而来,慌得宋慈连忙跪迎,这时旁白响起。
旁白:嘉州库银失盗案虽然还留下十万两悬疑,但宋皇却把宋慈调回了京城,委以京畿提点刑狱之重任。
点评:《大宋提刑官》,当年是部好剧,虽然和TVB作品题材撞车,却拍的精彩,特别照好些专家说,比香港版尊重历史。
但唯独“尊重历史”这事,就得掂量下,不信就看这一句过渡剧情的旁白,竟就有两个硬伤雷点,首先这“宋皇”称呼是谁?南宋皇帝?在宋朝称呼皇帝,通俗讲法叫“官家”,《水浒传》里都比这交代的明白。至于“宋皇”?真是这剧独家发明。
第二个雷点,要是讲出来,其实更戳宋史爱好者泪点:宋慈的新官职,叫“京畿提点刑狱”,这个官职宋朝倒是有,但“京畿”这地方的官,南宋真没有。
这就涉及到南宋的国情,别看南宋半壁江山沦陷,偏安了上百年,给金国称臣了上百年,可面子不能丢。南宋的京城,事实上是临安,但在当时临安没有名分,只叫“行在”,就是皇帝临时呆的地方,那京畿是哪?依旧是开封,别看沦陷了那么久,嘴上不能丢这面儿!
所以如果宋慈真当了这官,他必须要冒死穿越国境线,来到金国地界上走马上任,那还得人家答应才行。这是个很困难的任务。
所以大家熟悉的,偏安不思进取的南宋,其实面子上,一直都是这么找补,就像那句诗:直把杭州当汴州。就是这么精神胜利,一直到被元朝灭亡!
这个精神胜利,应该是中华民族,永远都不能过时的教训。
五:《康熙王朝》
剧情:康熙决定在东南迁界禁海,光荣任务交给了老总督姚启圣,但东南老百姓急眼了,还有愤怒乡民组团,连番刨掉姚启圣祖坟。姚启圣大局为重,自己默默烧掉祖宗的骸骨,又大度放掉了刨他祖坟的百姓。当他把祖宗骨灰撒入大海时,好些被感动的百姓终于默默站在身后。面对百姓们复杂的目光,姚启圣不顾年迈体衰,当场屈膝一跪,撕心裂肺的表白!
姚启圣:乡亲们哪,启圣今年六十四岁了,人称老叫花子,今天老叫花子求你们了,为你们的长治久安,迁界禁海吧。老叫花子在内地给你们准备了土地,比这多一倍呢,三年以后,这地还是你们的,朝廷只是借用三年哪。乡亲们,迁界吧,车马不够我用军营的车马栽你们,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用官府的轿子抬着走,乡亲们,启圣求你们了!
点评:这个桥段,剧中十分感人,感动得好些观众,当年都是边看边满眼泪花,只是,姚启圣台词里承诺的,所谓迁界禁海的优惠政策,官府轿子车马抬着老百姓走的感人场面,历史上是真的?
事实是,完全相反!
迁界禁海,非但不是什么长治久安,相反更是清朝开国后,一场席卷东南沿海数十年,造成千家万户苦难的暴政!
这个暴政,清朝顺治年间就开始,康熙年间更严厉。从山东到广东,百姓内迁一百里,港口全数焚毁,渔船全部拆掉,文言文叫“尽夷其地,空其人”。人为制造无人区。套《广东新语》里说:自有粤东以来,生民之祸,莫惨于此。
那姚启圣台词里的优惠政策呢?什么补贴土地,还军马轿子抬着走?想的美!都是军队带着迁界令进村,强拆强搬了事,迁界地更要盖堡垒寨子,一个寨子三千两白银,全要均摊到老百姓身上,而且迁完了如果发现人迹,不问理由立刻格杀!
至于新土地补贴?《清圣主实录》里一句话概括:迁移之民,尽失其业!补贴?自生自灭!仅一个东山县,在迁界禁海结束后,回到家园的人口,不足十分之三。而在迁界禁海过程里,还是这个小县,被屠杀就有三万人!这样的情况,只是当时东南的缩影。
中国自明中期起,一度发达到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经济,就这样摧毁殆尽。等到乾隆年间英国使团访华,为什么看到的是满眼残破,想想这事,就不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