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中读书,曾看到清代名士孙元湘写鳜鱼的一联诗: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流水鳜鱼肥说明春雨连绵、桃花凋谢之晚春,正是鳜鱼最为肥美之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桃花流水鳜鱼肥埋伏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桃花流水鳜鱼肥埋伏笔(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宪章)

桃花流水鳜鱼肥埋伏笔

闲中读书,曾看到清代名士孙元湘写鳜鱼的一联诗: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流水鳜鱼肥。说明春雨连绵、桃花凋谢之晚春,正是鳜鱼最为肥美之时。

鳜鱼,又名桂鱼、鳌花鱼、季花鱼等。它身体侧扁,背部隆起,鱼身呈青黄两色,还常有黑色的、不规则的斑纹交错其间。鳜鱼的嘴巴较大,有齿,下颚突出,喜食鱼虾,为凶猛属鱼类。因其肉质细嫩、肥美、骨刺很少、味道鲜美,历来被食家赞为是“鱼中上品”。其实,只要鳜鱼生活的水域好,鳜鱼之味,四时皆佳。如千岛湖活水出产之鳜鱼,无论何时做菜入肴,皆为美味之鱼鲜。

鳜鱼因肥美鲜嫩,古人赞美之诗不绝,最有名的鳜鱼诗,当数唐代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因蹶鱼肥美,词人下着细雨还戴着笠帽、穿着蓑衣去钓蹶鱼。北宋名人王安石诗曰:“江上往来人,但爱鳜鱼美,君看风浪中,小船出没无?”说明鳜鱼虽然肥美,江上捕鱼人却是冒着风浪的危险去捕捉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舟中买双鳜鱼》诗,也写得极为生动、形象,诗曰:“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如掌。”将鳜鱼的体型特色,描述得淋漓尽致。晚年居住在绍兴鉴湖之滨三山的南宋诗人陆游,常写诗赞美故乡的美食。他在《思故山》一诗中写到:“船头一束书,船后一壶酒,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藕……”诗人活得挺潇洒,他住在鉴湖边的三山,有时就划一只小船去湖上游览,一边看书,一边喝酒,一边钓鱼,还钓上了紫色的鳜鱼,又随手在湖中挖出藕,马上洗干净了吃。说明绍兴鉴湖产莲藕,也盛产鳜鱼,他常能吃到这种美味的鱼鲜。

,